|
四书类 》 論語今註今譯 》
自序
王云五 Wang Yunwu
毛子水 Mao Zishui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所計劃出版的“古籍今註今譯叢刊”第一批裏面列有《論語》。由於陳百年先生和王云五先生的鼓勵,我於六年前答應負責這部書的編纂。
我最初的目的,是要用最淺顯的註釋做一部《論語》讀本。後來想起,《論語》乃是兩千多年來我們中國每個讀書人所必讀的書,現在我們國內所有的書鋪,差不多都有這部書的通俗註本,因此,我改變原來的意思,我要把這部書的讀者的悟解力設想得高一點。這可分兩層來說:一、我這部書的註釋,乃是為對古代經典已略知門徑而且有相當的思辨力的人而作的;二、我這部書的註釋,於文字訓詁外,對思想史有關的典故,亦擇要引述。這樣一個主張或不至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所計劃的叢刊的旨趣相違背吧!
二十多年前,當我初在臺灣大學講授《論語》時,我以為《論語》這部書,從漢代以來經過許多學者的訓釋,需要我們作新解的地方當不會多。但講授不久,即覺得現在通行的註本,沒有把舊時許多誤解匡正,而舊時若幹通達的義訓,反而廢置不用;至於《論語》經文應重新訂定的地方,似亦不少。這使我有重新校註《論語》的志慮。十年前我接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所設置的“鬍適紀念講座”,亦是為了得以完成這件事情。我所寫的論語講稿,本以《論語校註》為名;現在這部書裏的“今註”,可以說是節錄《論語校註》而成的。
這部《論語今註今譯》的初稿,是臺大中文係講師宋淑萍女士代我編撰的,我衹略有更改。最後的清稿,則是張菊英女士所校繕,亦有斟酌損益的地方。這兩位的贊助,是我十分感謝的。
一九五八年我草成《〈論語〉裏幾處衍文的測議》時,曾蒙鬍適之先生予以嚴格的批評。現在鬍先生過世已十餘年,這部論語新註已不能得到他的教正,我心裏自難免惆悵。
俞大維先生知道我從事《論語》的註釋,便將他所有而我所沒有的關於《論語》的書給了我,並且提示若幹對於寫作這書的意見。我生平在學問上受到他的益處,自不止在《論語》;但即就《論語》講,我亦有一個難以忘記的故事。往昔同在柏林時,有一天他對我說,《論語·陽貨》篇的“匏瓜”,以講作星名為合:匏瓜記於《史記·天官書》;周詩已有箕鬥,春秋時當已有匏瓜的星名了。我雖在大學時即知道皇疏有星名的“一通”,但衹當異聞。現在聽到俞君的話,覺得“擇善而從”的重要。這件事影響我後來讀書時對先哲學說取捨的態度很大,所以五十餘年來沒有忘記。
近幾年來,吳大猷先生每次從美回國時,一見面必問起我的《論語》。他平常寫作的敏捷,是我所衷心敬服的;他關心我《論語》的工作,對我自然是極懇摯的勸勉。張菊英女士於今年春天和我結婚以後,於煩勞的傢務外,又幫我閱讀校樣,使這書得免去好幾處嚴重的錯誤,這是我所特別感激的。
一九七五年十月二日 毛子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 | 《論語今註今譯》新版序 | 自序 | 《論語今註今譯》凡例 | 捲一 學而(1) | 捲一 學而(2) | 捲一 學而(3) | 捲一 學而(4) | 捲一 學而(5) | 捲二 為政(1) | 捲二 為政(2) | 捲二 為政(3) | 捲二 為政(4) | 捲二 為政(5) | 捲二 為政(6) | 捲三 八佾(1) | 捲三 八佾(2) | 捲三 八佾(3) | 捲三 八佾(4) | 捲三 八佾(5) | 捲三 八佾(6) | 捲三 八佾(7) | 捲四 裏仁(1) | 捲四 裏仁(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