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韓湘子全傳   》 第二回脫輪回鶴童轉世 談星相鐘呂埋名      楊爾曾 Yang Erceng

第二回脱轮回鹤童转世 谈星相钟吕埋名
  嘆塵世忙忙,笑浮生一似攛梭樣。貂裘染,駟馬昂,爭名奪利不思量,妄想貪嗔薄幸狂。
  算英雄亙古興亡,晨昏猶自守寒窗。總不如乘雲駕霧,覓一個長生不死方。
  話說呂師把香獐貶在湘江潭底,那天將叉手躬身,回話已去。鐘師就在葫蘆內取出一粒金丹與鶴兒吃了,那鶴兒登時脫胎換骨,化做一個青衣童子,跟着兩位仙師前往永平州昌黎縣。走到韓傢門首,恰好韓退之迎門出來。兩師見他人物軒昂,衣冠濟楚,頭頂上有霞光一道,身旁有捧爐童子相隨,便知是左捲簾大將軍衝和子,因醉奪蟠桃,貶在他傢為男子。怕他不悟前因,日後毀謗玄門,唾駡佛祖。遂轉身商議道:“衝和子已將四十歲了,尚不回頭省悟,若再墮落火坑,貪戀繁華囂境、便沒有出頭的日子了。他兄韓會,鎮日焚香點燭,拜求子息,我和你回去奏聞玉帝,把這鶴童送與韓會為子,待他長成,我們又來度他成仙了道,然後轉度衝和子復還原職,豈不兩便。”兩師商榷已定,遂撥轉雲頭,帶了鶴童上升天界。
  不移時,來到南天門外,把領金書玉旨,巡遊到蒼梧縣湘江岸上,點化鶴兒等事,奏了一遍。玉帝傳旨,便着兩師送鶴童到那永平州昌黎縣韓會傢投胎,托化為人,後行選用。兩師奉旨,忙對鶴童說道:“我再將仙丹與汝吞在腹中,化作一個仙桃,送你到永平州昌黎縣韓會妻子鄭氏懷內投胎,滿月之日,我二人又來看汝,與汝靈丹符水,待等十六歲,教汝成道,升入仙梯,長生不老,休得漏泄天機,有誤玉旨。”鶴童泣告兩師道:“弟子纔脫得業軀,指望成真證果,跟着兩位師父逍遙自在,誰知又要去投胎為人,受血河狼籍,塵網牽纏,弟子不情願去了。”兩師道:“玉旨已出,誰敢有違,況汝雖脫了羽毛軀殼,還不曾修煉大丹,怎麽就得成正果?須正藉父母精血,十月懷耽,如太上老君投托玉女懷中一般,纔顯得修行結果。”鶴童又遣:“既是要投胎托化方得成仙,彼時在湘江岸上點化弟子的時節,兩位師父何不就着弟子去托生人傢,卻引弟子朝參玉帝,又送弟子下凡,費這許多辛苦周折?”呂師道:“不奉玉旨,誰敢擅專。”鶴童道:“弟子有詩一首,獻上師父。”詩云:湘江岸上遇師尊,度我飛升見帝君。
  今既脫離毛與殼,如何下土復為人。
  呂師道:“我也有詩一首,汝謹聽着。”詩云:鶴童不必苦淹留,且嚮韓傢轉一籌。
  異日功成朝玉闕,蒼梧江水也東流。
  鶴童聽兩師吩咐已畢,衹得吞下一粒金丹,化做一顆仙桃。兩師捧拿在手,騰步逍遙,直到韓傢,恰好是三更時候,兩師就遣睡魔神托一夢與韓會妻子鄭氏。那鄭氏夢見太陽東出,寶鏡高懸,一隻仙鶴口銜着一顆仙桃,飛將下來,墮在他懷裏。旁邊閃出一個青巾布袍的道人,肩上負着一口寶劍,口中高叫道:“韓會妻鄭氏聽者,吾乃兩口先生,奉玉帝敕旨,送這仙桃與汝為子。吾有一言囑汝,汝牢記取。”囑雲:鄭氏擡頭聽我言,從來仙語不虛傳。
  送兒與汝承昭穆,他日來風上九天。
  鄭氏夢中驚覺,不勝歡喜,便蹴醒韓會,與他說道:“妾身一更無寤,二更輾轉反側,三更時分方纔瞌眼睡去,就做一夢。夢見太陽東出,寶鏡高懸,一隻仙鶴口銜一顆仙桃飛將下來,墜在懷裏,又有青巾布袍背劍的道人囑咐雲雲,你道這夢希奇也不希奇?”韓會喜道:“我夜來得的夢也與你一般的。今年四十二歲,未有子息,想是神天鑒察爾我隱衷,不該絶代,降生一個兒子接續傢門香火也不見得。據夢中太陽東照,主生貴子,仙鶴銜着仙桃,一定是天庭降下好人臨凡。這兩口先生必然天上神仙,故此囑咐得明白。我如今且和你滿炷爐香,拜謝了天地,且看日後若何。”鄭氏道:“相公說得有理。”連忙披衣起來,梳洗端正,同韓會兩個燃寶炬,爇名香,朝天拜了八拜。到了天明,韓會將夜來夢兆一一對退之說了一遍。退之歡喜道:“若據這個夢兆,嫂嫂必定生一個好兒子接續韓門香火,端的不枉了九代積善,三世好賢。”有詩為證,詩云:積善人傢慶有餘,禍因惡積豈為虛。
  韓門九代陰功茂,天賜嬰兒到草廬。
  話不絮煩,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幸喜陰騭門高,捻指間,鄭氏生下一子。那子生得兩耳垂肩,雙手過膝,面如傅粉,唇若塗朱,端的是好一個孩兒。匆匆喜氣,滿屋充閭,百眷諸親鹹來作賀。這正是天上麒麟原有種,人間最喜蚌生珠也。不料這孩兒從生下來到滿月,日夜衹是啼哭不住聲。韓會見了這個光景,轉添憂悶,與鄭氏商議道:“這孩兒生相不凡,久後必是好的,衹是這般啼哭,合着相書上一句,說『小兒夜啼,沒爺沒妻』。多應是你我命中招他不得的緣故,不如把他過繼與親眷人傢,做個幹兒子,待他養得成人,纔收拾回來,有何不可?”鄭氏道:“前日不養得兒子,朝夕拜禱天地祖宗,怕絶了後代。如今幸得天地保佑,祖宗積德,生下這一點兒,且是好了。不想日夜啼哭,算來也是養不長的了,空受這十月懷胎的苦楚。若是把他過繼與別人傢,後來也被人駡他是三姓傢奴,不如送與叔叔做了兒子,倒是好的,衹怕嬸嬸要不歡喜。”正說話間,;衹聽得街坊上有人拍着漁鼓,唱着道情,經過他傢門首。那孩兒聽得漁鼓聲響,就住了口不啼哭;不聽得漁鼓聲,就哭將起來,忒煞作怪。看官,且說那敲漁鼓唱的是怎麽說話,孩子就肯聽他不啼哭?原來那敲漁鼓的道人就是呂祖師,唱的是一闋《桂枝香》,正提醒着鶴兒宿世之事,故此孩子惕然警醒,住了哭,聽他《桂枝香》雲:鶴童覺悟,師來看顧。一自去年送汝到昌黎,至今日,又離丹府。汝不要啼哭,汝不要啼突,聽咱吩咐,目今安否?暫拘束,久已後升騰紫霄,名鎸洞府。
  鶴兒寧耐,暫居天外。嘆循環暑往寒來,捻指間,光陰二載。想韓門小孩,想韓門小孩,非常氣概,端的棟梁纔。本是大羅天上客,思凡下玉街。
  韓會見孩兒住了哭聽敲漁鼓,便對鄭氏說道:“這孩兒想是喜歡漁鼓聽的,可喚那敲漁鼓的人進來,敲一回漁鼓引逗他一會,待我問他,或者他有藥止得孩兒啼哭也不見得。”鄭氏便叫張千道:“汝去看那敲漁鼓的,叫他進來。”張千連忙跑到街上,叫道:“敲漁鼓的道人轉來,我傢相公請你說話。”道人道:“莫不是韓大相公麽?”張千道:“你未卜先知,就是神仙一般。”道人道:“我比神仙也差不多些兒。”便跟着張千,搖搖擺擺走進門來,嚮韓會稽首道:“相公何事呼喚小道?”韓會道:“我止得一個孩兒,從生下至今,已彌月多了,衹是啼哭不止,正在憂悶,不想方纔聽得漁鼓聲響,他就住了聲,恰像聽得一般,故此請師父進來敲一番漁鼓,唱一個道情,引逗他一時歡喜。”道人道:“要止兒啼,有恁難處,抱公子出來與我一看,包得他不哭了。”韓會道:“若得如此,自當重重酬謝。”鄭氏在屏風後面,抱孩兒遞將出來,韓會接在手中,遞與道人道:“這個便是學生的孩兒。”道人用手摩他的頂門說道:“汝不要哭,汝不要哭,一十六年,無榮無辱。終南相尋,功行滿足。上升帝都,下摯九族。”那孩兒聞言,恰像似快活的一般,就不哭了。韓會道:“師父高姓大名?仙鄉何處?”呂師道:“貧道棄傢修行,人人喚我是兩口先生,就是我的姓名了,卻沒有家乡住處。”鄭氏在屏風背後,輕輕地對韓會說道:“夢中說兩口先生送來的兒子,如今這師父說是兩口先生,莫不就是夢中的神仙?”韓會道:“雲遊方外的人慣會假名托姓,那裏信得他的說話。”道人笑道:“姓名雖一,人品不同,相公怎麽小覷人?”韓會道:“是學生有罪了。”又道:“孩兒喜得不哭,就煩師父替我孩兒取一個小名,何如?”道人道:“閥閱名傢取恁麽小名,就起一個學名也罷。”韓會謝道:“若取學名更好。”道人道:“我從湘江路上走來,見那煙水滔滔,東流西轉,萬年不斷,最是長久。如今令郎取名韓湘,小名叫做湘子,願他易長易養,無難無災。異日榮華富貴,如湘水之汪洋;壽命康寧,似湘流之不斷。”韓會道:“多謝指教,請坐素齋。”那道人把袍袖一展,化道金光而去,留下一個漁鼓,直逼逼矗在地上。韓會去拽那漁鼓的時節,那裏拽得起來。鄭氏近前去拽,也拽不動。叫人去搖,也搖不動。三五個人去拔,一發拔不起,就如生根的一般。鄭氏道:“這個道人一定是一位神仙,怪你我不識得他,故此留下這個漁鼓,做個證驗。眼見得當面錯過神仙了,快請叔叔來看便知端的。”韓會忙着人去請退之。
  退之來到。鄭氏道:“請叔叔來非為別事,衹因你侄兒啼哭不止,巧巧的有一個道人,打着漁鼓歌唱而來,孩兒聽見就不哭了。你哥哥請他進來打漁鼓唱道情,引逗孩兒歡喜。那道人說孩兒必成大器,在孩兒面前說了幾句話,又替孩兒取學名叫做韓湘。你哥哥留他吃齋,他拂袖化一道金光而去,留下這個漁鼓在此。你哥哥拿他不動,許多人也拽不起來,特請叔叔看個明白。”退之聞言,近前輕輕一扯,那漁鼓恰似浮萍無蒂,退草無根,扯了起來。地面上有“純陽子”三個大字,瑩然如玉一般。退之道:“這是呂洞賓下降,哥嫂肉眼自不識他。正是神仙不肯分明說,留與凡人仔細搜也。”於是大傢香焚寶鼎,煙爇銀臺,望空遙謝。
  荏苒一載,湘子晬盤伊邇,韓會不勝歡喜。但湘子自從見那道人之後,一似癡呆懵懂,泥塑木雕的一般,也不啼哭,也不笑話。俗話說得好,衹是買得他一個不開口。一日三餐把與他便吃,不把與他,他也不討,外邊雖是這般渾沌,心裏恰像是明白的,大傢都叫他做“啞小官”。鄭氏也無如之奈。倏忽三周四歲,全沒一些兒掙紮。韓會思量:“湘子這般年紀尚不會說得半句言語,枉惹旁人恥笑,豈不是:命裏無兒莫強求,強求雖有更添憂。
  當年忙道無兒子,撇下千千萬萬愁,”
  這韓會十分不快活,日夜憂愁,染成一病而亡。退之哭泣盡禮,置辦棺木,大殮已畢,安葬在祖塋之下。
  一日,吩咐張千道:“大相公死了,止得這一點骨血,指望他成人長大,娶妻生子,接續韓門香火,誰知養到三周,尚然不會說話,莫非啞了,人傢養着啞子也是徒然。汝等去街坊上看那好算命的先生尋一個來,待我把他八字推算一推算,若日後度得一個種兒,也好做墳前祭掃的人。”退之吩咐已完,那呂師在雲端聽見這話,便按下云頭,化做一個算命先生,在那牌樓坊街上走來走去,高叫:“算命!算命!”這先生如何打扮:折迭巾歪前露後,青布袍左偏右皺。兩衹眼光碌碌望着青天,一雙手急簌簌搖着算盤。口中叫:命講胎元,識得根源,若有一命不準,甘罰二錢。
  那張千連忙請他到傢裏,見了退之。退之道:“先生高姓?傢住何方?”呂師道:“學生喚做開口靈,江湖上走了多年,極算得最好命。遇見太子就算得他是帝王子孫,遇見神仙就算得他是老君苗裔,遇見夫人就算得他丈夫是宰相、公卿,遇見和尚就算定他是華蓋坐命。”退之道:“依先生這般說起來,算命也是多事了。”呂師道:“說便這般說,八個字還有許多玄妙。不知相公有何見教?”退之說道:“我有一個侄兒,勞先生推算,若還算不準,先罰先生二錢。”呂師道:“從早晨出來尚不曾發利市,相公若要罰錢,請先稱了命金,待學生算不準時好做罰錢。”退之道:“這般渾話,免勞下顧。”呂師道:“請說八字來。”退之道:“建中元年二月初一日午時。”呂師道:“庚申年己卯月辛酉日甲午時。庚申乃白猿居蟠桃之位,己卯乃玉兔歸蓬島之鄉,辛酉為金雞入太陽宮畔,甲午為青駕飛玉殿之旁。這八個字不是凡胎俗骨,主有三朝天子分,七輩狀元纔,不出二十歲必定名登紫府,姓列瑤池,九族成真,全家證聖。若肯讀書,官居極品,衹是少壽。目下正行墓庫運,主其人昏蒙暗啞,如棄物一般,到了七八歲,脫運交運,自然超群出類。”退之道:“他如今像啞子一般,讀書料不能夠了。若說學仙,世上衹有天仙、地仙、神仙、鬼仙,最下一等名曰頑仙,那裏有個啞仙?”呂師道:“他面”目清奇,形容古樸,心地十分透明,性質更覺聰明,一日開口說出話來,憑着顔回、子貢重生,也衹如是。”
  兩個談論正大,那鐘師父又化作一個相面的先生,按落雲頭,在韓傢門首高叫道:“我鑒形辨貌,能識黃埃中天子;察言觀色,善知白屋裏公卿。饒他是仙子降凡塵,我也曉得他前因後果去來今。”
  衹見張千聽了這一篇大話,又忙忙地跑進來對退之說道:“相公,這算命的不為奇了,外邊又有一個相面的,說得自傢是康舉還魂,許負再世,何不請他進來,一發把公子相一相?”呂師曉得是鐘師臨凡,便道:“相公說學生算命不準,且請這相面的進來,看他說話與學生相合也不相合?”退之依言,便吩咐張千去請。張千請得那相面先生到於廳上,與算命先生東西坐下。退之便指着湘子道:“請先生把這孩子相一相。”相面的先生定睛一看,便道:“兩耳垂肩,紫霧盤繞;雙手過膝,金光顯現;天倉豐滿,地角端圓;神清氣朗,骨格堅全,若非天子門前客,定作蓬萊三島仙。這公子不是愚癡俗子,頑蠢凡人。”呂師道:“星相兩傢行術不同,每每各談己見。今日我兩人言語相同,豈不是公子生成的八字,長成的骨頭。”鐘師又道:“相公也請端坐,待學生也把相公細看一相何如?”退之道:“學生正欲請教。”鐘師把退之中幘聳一聳起,道:“天庭高闊,地角方圓,金木肩高,土星豐厚。顴骨插天,掌威權於萬裏;日月角起,全忠孝於一門。五嶽拱朝,名標黃甲;浮犀貫頂,一生少病。鶴行龜息,局是天仙;露骨露神,終招險禍。以貧道論之:竜虎難分別,鸞鳳要失群。風霜八千裏,接引有呆人。”退之道:“多謝先生指教,衹是這幾句恁麽意思?”鐘師道:“這四句詩是相公一生結果,後有應驗。”退之道:“我侄兒湘子四歲還不會說話,就如啞子一般,如何是好?”兩師道:“要公子說話,有何難哉。貧道有一丸藥在此,送與相公,待明日五更時分,相公把無根淨水與公子吞下肚去,他就會說話了。”退之歡喜不勝,接了這丸藥,叫張千取白金二兩,封作兩封,送與兩位先生。兩師笑了一聲,分文不受,附着湘子耳邊囑咐幾句。囑雲:鶴童不用苦憂心,須情前因與後因。
  丹藥驅除魔障淨,管教指日上蓬瀛。
  囑罷,揚長出門去了。退之着人追趕之時,杳然不知去嚮,但見祥雲繚繞空中,瑞鶴飛鳴雲外。退之自思:“這兩個或是神仙也不見得,衹待五鼓時分,侄兒吃了丸藥便見應驗如何。但他說我黃甲標名,官居臺閣,不知應在幾年上,過了明日,收拾盤纏赴京科舉,又作理會。”正是:時來風送膝黃閣,運退雷轟薦福碑。
  有日蛟竜得雲雨,春風得意錦衣歸。
  畢竟退之上京去否,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雉衡山鶴兒毓秀 湘江岸香獐受譴
第二回脫輪回鶴童轉世 談星相鐘呂埋名第三回虎榜上韓愈題名 洞房中湘子合卺
第四回灑金橋鐘呂現形 睡虎山韓湘學道第五回砍芙蓉暗諷蘆英 候城門衆譏湘子
第六回棄傢緣湘子修行 化美女初試湘子第七回虎蛇攔路試韓湘 妖魔遁形避真火
第八回菩薩顯靈升上界 韓湘凝定守丹爐第九回韓湘子名登紫府 兩牧童眼識神仙
第十回自誇詡龜鷺罹災 唱道情韓湘動衆第十一回湘子假形傳信息 石獅點化變成金
第十二回退之祈雪上南壇 竜王躬身聽號令第十三回駕祥雲憲宗頂禮 論全真湘子吟詩
第十四回闖華筵湘子談天 養元陽退之不悟第十五回顯神通地上鼾眠 假道童筵前暢飲
第十六回入陰司查勘生死 召仙女慶祝生辰第十七回韓湘子神通顯化 林蘆英恩愛牽纏
第十八回唐憲宗敬迎佛骨 韓退之直諫受貶第十九回貶潮陽退之赴任 渡愛河湘子撐船
第二十回美女莊漁樵點化 雪山裏牧子醒迷第二十一回問吉兇廟中求卜 解饑渴茅屋棲身
第二十二回坐茅庵退之自嘆 驅鰐魚天將施功第二十三回苦修行退之覺悟 甘守節林氏堅貞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