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中國人史綱 》
十 華僑
柏楊 Bai Yang
除了疆土的開拓,和藩屬國進貢的增多,中國人也大量嚮海外移民。
中國人移殖朝鮮,以及經過朝鮮進入日本,早在紀元前就開始了。但大規模移嚮東南亞——包括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可能遲至第七世紀纔開始。到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時,纔迅速增加。然而,中國人嚮外發展,不但不能像歐洲人那樣,受到政府的支持保護,恰恰相反的,反而受到嚴厲的禁止。儒傢思想是保守而尊祖的,對於為了追求財富而拋棄祖先墳墓,離開父母之國,遠赴蠻夷番邦的人,十分痛恨。因而稱他們是海賊姦民,用法律和監獄取締他們,在這種情形下,華僑在海外遂成為被遺棄的可憐孤兒。可是中國沿海一帶,人口稠密而土地貧瘠,東南亞卻地廣人稀,而且屬於熱帶氣候,謀生比較容易。沿海人民遂用逃避或賄賂的方法,躲過官員們的干涉,大批嚮海外涌出,這些貧苦無依的亡命之徒,以做小生意開始,不久就在蠻荒的各地,建立傢園,跟上著人民,相處得十分親密。
十六世紀之後,歐洲人嚮東侵略。西班牙最先占領菲律賓(一五四二)。十七世紀時,荷蘭繼又占領爪哇(一六一九)。這批帝國主義者以主人自居,對中國人采取壓迫政策。華僑不能忍受時,起而反抗,因為沒有國傢力量作後盾的緣故——不但不作後盾,明、清王朝政府,還希望外國人早一點把中國逃到那裏的海賊姦民鏟除。所以華僑每一次反抗,都受到慘重地打擊。像西班牙,曾在菲律賓對中國人作過三次充滿了原始獸性的大屠殺,每次都使用滅絶種族的手段:
一、十七世紀一六○三年(明王朝酒肉皇帝朱翊鈞在位,正行斷頭政治),菲律賓華僑二萬餘人,被西班牙屠殺。
二、十七世紀一六三九年(清軍攻明王朝,第五次入塞),菲律賓自第一次屠殺後,三十餘年間,中華移民陸續增加到三萬二千人。西班牙又作第二次屠殺,死二萬餘人,僅一萬餘人得以幸存,但被列為賤民階級,每人要繳納負擔不起的六元的人頭稅,而且必須改信他們所信奉的天主教(信教一項難不任甲國人,甲國人的宗教觀念淡薄,信什麽教什麽神都不在乎,這一點使西班牙人大惑不解)。
三、十七世紀一六六二年(明王朝滅亡的次年),鄭成功占領臺灣,驅逐荷蘭人,勝利消息使菲律賓首府馬尼拉的中國人大為振奮。於是引起西班牙第三次大屠殺,中國人武裝自衛,至死不屈,但無法抵抗西班牙正規軍的炮火攻擊。結果全體中國人,包括所有的婦女和兒童,被西班牙人屠殺罄荊
帝國主義者的心腸都是兇惡的,西班牙如此,荷蘭也不例外。本世紀(十八)一七四○年,在爪哇首府巴達維亞(雅加達)屠殺中國僑民,使河水都變成血水,史學家稱為“紅河慘案”。
中國人雖然受到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可怕的迫害,但嚮東南亞(包括三次滅種大屠殺的菲律賓和紅河盈血的爪哇)的移民不斷,這是中國人彈性精神的發揮。到了本世紀(十八)末期,散布在東南亞各地的華僑,估計有二百餘萬人,而且建立了很多城邦式的獨立王國,最著名的諸如:
一、廣東省人羅芳伯,在婆羅洲(加裏曼丹島)西端坤甸,建立芳伯共和國,自任總統(大統製),繼任元首由當地的中國移民選舉。
——下世紀(十九),亡於荷蘭。
二、廣東省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國,自任國王,王位世襲,立國百餘年。
——下世紀(十九),亡於荷蘭。
三、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自任國王。
——下世紀(十九)張傑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
四、福建省人吳陽,在馬來半島建立另一個沒有特定名稱的王國。
——下世紀(十九)被嚮東擴張的英國消滅。
這衹是幾個英雄人物,而屹立到二十世紀今天的暹羅王國的開國國王鄭昭,還不包括在內。
華僑的歷史是一篇血淚史,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傢的移民,受到過像中國移民所受到的那種永無終止的可怕災難。就像被父母遺棄而又走進蛇窟的孤兒一樣,除了自己保護自己外,沒有人保護他們。當中國國力最強大時,如本世紀(十八)初葉,對他們不但毫無幫助,反而巴不得他們在海外死盡滅絶。到了下世紀(十九),國勢衰弱,又逢歐洲帝國主義的武力洶涌而至,東南亞華僑的處境,就更艱難。所有中國移民的據點,都被白種人現代化的武器抹去,中國人被當作豬仔一樣,被販賣到更遙遠的地球的那一邊的美國去做苦工——美國鐵路至少一半以上都灑着中華人的汗和淚。東南亞成為白種人的天下,貧苦的中華人常出賣自己一段時間對年或十五年)給白種人當奴隸,期滿之後,再用自己賣身的代價,經營小本生意,他們所受的壓迫剝削,並不比運往美國的同胞好。一位對東南亞相當熟習的英國作傢,曾感嘆說:“做一個十九世紀的中國人,真是一種苦刑。”這句話說明華僑的悲慘遭遇,但也顯示中國人倔強的一面。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秘密武器,這秘密武器是:高度的含垢忍辱,高度的勤勞吃苦和高度的警覺。使他們在萬難之中崛起,而且壯大,竟掌握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大權,大大地出乎那些手執屠刀的帝國主義國傢意料之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 | 第一章歷史舞臺 | 一 空中·馬上 | 二 河流·湖泊 | 三 山 | 四 沙漠·萬裏長城 | 五 城市 | 六 地理區域 | 七 演員 | 第二章神話時代 | 一 開天闢地 | 二 五氏 | 三 東西方世界 | 第三章 傳說時代 | 一 黃帝王朝 | 二 姬軒轅 |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 四 東西方世界 |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 | 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 | 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 | 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