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中國人史綱   》 十 周王朝封建制度      柏楊 Bai Yang

  姬發建立周王朝,定都鎬京(陝西西安西),拋棄“帝”的稱謂,改稱為“國王”,被人們尊稱為“天王”,這顯示一個迥異於前代的新時代的開始。——姬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國王。
  周王朝初期的文化程度很低,所以對商王朝大多數的意識形態,尤其是祖先崇拜,在相當尊崇的態度下,都承襲下來。但對商王朝的遺民,卻是一付猙獰的面目。衹有一小部份,即居留朝歌(河南淇縣)的那個貴族支派,命子受辛的兒子子武庚繼續擔任首領,遷回他們祖先的老根據地商丘(河南商丘)。其他散居各地的商王朝的遺民,卻沒有這種好運,他們的財産被沒收,男女老幼全部淪為頸子上係着繩索的奴隸。
  周王朝的社會結構,分為四個階層,如同下表:
  國王高高在上,當然最為尊貴。其次是貴族,包括諸侯(封國君主)、卿(政府最高級官員)、大夫(政府次高級官員)、士(武官)。再其次是平民,即自由民,被稱為“庶人”。最低一級是奴隸,即商王朝遺民跟其他被徵服的部落或俘虜。
  任何國傢的奴隸都是悲慘的,中國的奴隸亦然。他們是人類中最不像人類的動物,身體和生命都沒有保障。階層間的界限,不但是絶對的,也是莊嚴的,不允許逾越。這是周王朝從商王朝繼承下來的事物之一,周政府除了用法律控製這種形態外,還特別製作禮教——若幹世紀後,又稱為名教,用教育的方法,以分別貴賤,使貴族永遠是貴族,平民永遠是平民、奴隸永遠是奴隸。使奴隸們以及平民們瞭解,如果不安份守己,企圖逾越已定的界限,不但違犯了法律,要受嚴厲的製裁;同時也違反了禮教,要被人所不齒。
  在這種社會基礎上,周王朝創立了它的封建政治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態是,由元首分封貴族到各地建立封國,統治平民和鎮壓奴隸。周王朝的國王先以首都鎬京(陝西西安西)為中心,沿着渭水下遊和黃河中遊劃出一塊廣大的土地,稱為“王畿”,由國王直接統治。而把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全部分封。封國的面積很小,二十個或三十個封國聯合在一起,也沒有王畿大,所以中央政府對封國可以完全控製。諸封國像群星捧月一樣,環繞拱衛着王畿。封國君主對封國內的平民奴隸,具有絶對的權力、對國王則每年到首都覲見(入朝),用進貢代替賦稅。當中央政府徵兵從事戰爭時,封國君主有率領部隊,聽候調遣的義務。
  封國君主,絶大多數是國王的親屬,第一任國王姬發徵服了商王朝後,迫不及待地就大肆分封起來,凡是姓姬的親族,衹要不是瘋子和白癡,每人都分到一塊土地和一群奴隸,如姬昌的兒子姬爽,封到燕國(河南郾城,後遷至北京)。少數是建立功勳的官員,如周兵團總司令姜子牙,封到齊國(河南南陽西,後遷至山東淄博東)。第三類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對不能徵服或不能消滅的部落,就封他們酋長一個不費一文錢的爵位,安撫他不要搗亂,如夏王朝的後裔封為杞國(河南杞縣),姬軒轅的後裔封為黃國(河南潢川),伊祁放勳的後裔封為唐國(山西翼城),姚重華的後裔封為陳國(河南淮陽)。
  從此,部落一詞逐漸消失,都變成了封國。但我們必須記住,在前十二世紀周王朝初期,封國跟部落沒有區別,一個簡陋的土屋土墻的小院子,就是封國君主的皇宮。
  封國的地位平等,直屬於中央,誰也管不了誰。但封國的面積並不一樣大小,國君的爵位也有高低。爵位,是周王朝新生事物之一,共分為五級:“公”、“侯”、“伯”、“子”、“男”。當時總稱所有的封國君主為諸侯,即很多侯爵之意,大概封侯爵的人特別多的緣故。五級之下,又有第六級“附庸”,附庸的土地更小,不屬於中央政府,而屬於附近較大的封國。我們用下表說明這種形勢: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問題是權力的繼承,中國大概至晚從紀元前十二世紀起,就實行諸子均分制度。父親遺留下的財産,每一個兒子都有一份。但父親遺留下來的如果是一個不能均分的寶座,或是一個不能均分的世襲爵位,衹能由一個兒子繼承時,問題就發生了。必須有適當的方法解决,纔可以保持國傢和傢族的完整。否則的話,每一個國王或每一個有爵位的貴族死亡,都可能爆發一次骨肉殘殺,因而導致國傢和傢族的崩潰。
  周王朝的解决方法是宗法制度。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制度,儒傢學派的學者往往窮一輩子的精力,都弄不清楚它的細節。但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表達的話,我們可以說,即“嫡子繼承制度”,也可以稱為“親屬等差遞減制度”。那就是以母親的身份和出生的先後,把所有的兒子劃分為“嫡”、“庶”。劃分的標準,用下表舉例說明:
  諸子的“嫡”、“庶”既然分明,宗法制度規定:衹有嫡長子纔是唯一有權繼承國王或爵位的人。庶子即令比嫡長子年齡大,比嫡長子有才能,都不能繼承。嫡長子即令是一個白癡或神經病,寶座也衹有他的屁股才能坐。這個繼承法案,可歸納為兩句話:“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假使嫡長子死亡,則由嫡長子的嫡長子(即嫡長孫)繼承。所有庶子固然不能問津,即令同母的胞弟嫡次子也不能問津,除非嫡長子無後。
  嫡長子繼承之後,庶子並不是全被逐出傢門。他們僅衹不能坐到金鑾殿上稱孤道寡而已,但他們可以得到次於寶座的爵位。在術語上,嫡子是“大宗”,庶子是“小宗”。再用下表顯示它們的全部關係位置:
  宗法制度最大的功能是,為繼承順序,提出一個可行的標準。它雖然不能根絶陰謀、流血和戰爭,但它至少已成功的阻止或避免更多次的陰謀、流血和戰爭。
  這個宗法制度,被此後歷代王朝所接受,一直到二十世紀清王朝覆亡,纔跟着消滅。它的力量控製中國社會達三千年之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第一章歷史舞臺
一 空中·馬上二 河流·湖泊
三 山四 沙漠·萬裏長城
五 城市六 地理區域
七 演員第二章神話時代
一 開天闢地二 五氏
三 東西方世界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 黃帝王朝二 姬軒轅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四 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