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康巴的诱惑:行走文字扛鼎之作   》 第29节:太阳部落的日子(3)      贝嘎 Bei Ga

  他又恢复了他本来的角色。看着他那个样子,我真想踹他一脚,就像踹那些摇尾巴献殷勤为讨一根骨头的狗。我也有些难过,莫名的,想到一些苟且偷生的人。
  《红河谷》里的头人这样说,影片里的阿妈也这样说:"头人的女儿永远是头人的女儿,差巴(奴隶娃子)的儿子永远是差巴的儿子。"
  多吉
  多吉是个出租车司机。可我没有搭他的车。
  多吉开出租车才一年的时间。他的车,是一辆长安奥托。
  我在多吉的车旁,站了很久--从日当午到夕阳西下。我说多吉,如果我不再去别的地方了,我一定会舍得花钱包你的车。多吉说,没关系,不要那样想。
  多吉有一张悲怆的脸。眉头紧锁,怅然若失。你一看见这张脸,就会让你完全信赖这个人。
  一年以前,多吉还是个警官。为了能使我更加相信他的话,多吉从贴身上衣口袋掏出和驾驶证放在一起的工作证,工作证的职业一栏填写着"法医"。
  多吉年青的时候,是在西南我熟悉的一座城市学医学。他对那个城市满是怀念。多吉说,一走进那个城市就是火锅的味道,这么多年了,偶尔在梦里还能闻到那个城市的味道。
  我喜欢坐那种大货车,高高的座位,明亮的玻璃窗,俯视的姿势,一目了然。在高原上,我以为我总会搭这种车,可我自己挥手搭车的时候,一次也没有搭上。
  记得在龙灯坝子,独自站在路旁挥手搭车。大车小车呼啸而过,没有一辆能停下的。后来想出办法:中指和食指夹着百元面额的纸币,站在路旁,手臂尽量长地伸向路中间,上下挥动--缓慢不停地挥动。很有效果,第一辆车就停下了,但不是大货车。
  把这个经历讲给多吉听,多吉笑得前俯后仰。多吉和我说了很多的话,多是询问内地的一些情况。也会指给我看一个逛街的女人,说是一起退休的同事。为陪我打发时间,多吉错过了好几笔生意。
  没有多吉,我真还坐不上大货车。
  多吉帮助我把背包放进货车高高的驾驶室,一再叮嘱司机,要把我放在路上的什么地方。我跳上驾驶室,多吉在下面挥手说再见。那时,风吹过,我觉得沙子迷了眼睛,想流泪。
  大货车的司机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一脸浓密的大胡子,那些胡须钢锥一样,能立起来的决不倒下。我瑟缩在驾驶副座不敢说话,只看风景。半小时后,货车司机把我放在多吉说的路边。我下车,恭敬地说感谢。货车司机笑了,笑的样子很和蔼。
  头次在高原上坐大货车,是梦寐以求的。
  在一生中,总要认识一些人,要经历一些事;那些人、那些事,总会有一些随着时光疾驶而忘掉,有一些却在岁月的流失中沉淀下来。沉淀下来的,会一直沉到心底,随着时间不断延续而越发清晰,而后在一些触动的时刻,想起。怀念。
  多吉,藏语意为"金刚"。多吉就是一个该怀念的人。
  普拉的男人
  普拉的男人,把我带到了阿日扎。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他是普拉的男人,我只知道在去阿日扎的路上,他是第二个用摩托车搭我的人。
  蒙沙,是一个地名,也是317国道边上一座桥的名字。阿日扎,是草原深处的一个小乡。
  其实,真正的徒步是下了大货车后,从317国道开始的。多吉说过,蒙沙大桥至阿日扎的路途是三十多公里。到了阿日扎,就可以想办法去松格嘛呢城。
  我想,是没有车去阿日扎了。阿日扎的三辆小货车,都在中午的时候赶回了阿日扎。甚至有一辆说是可以搭我的。在我回到多吉的车旁,背上背包的时候,那辆车却开走了。那时,很是焦灼,极其失望。
  我决定徒步。三十来公里的路途不算远。如果能在这三十公里的路途中搭上车,那就看运气了。如果搭不上,天黑以前能碰到老乡的毡房就进去睡一宿。
  过了蒙沙大桥,是很大的草坝子。阳光很好。风从河谷那边吹过来,带来河谷深处清凉的气息。微风轻拂,草坝子上的小黄花一拨拨地荡漾,像是一个潋滟的黄颜色的大海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春风文艺出版社
第1节:打箭炉 康巴 高原第2节:又一个庙子(1)第3节:又一个庙子(2)第4节:又一个庙子(3)
第5节:又一个庙子(4)第6节:又一个庙子(5)第7节:又一个庙子(6)第8节:又一个庙子(7)
第9节:又一个庙子(8)第10节:草原深(1)第11节:草原深(2)第12节:草原深(3)
第13节:草原深(4)第14节:草原深(5)第15节:草原深(6)第16节:人 冰雹 狼(1)
第17节:人 冰雹 狼(2)第18节:人 冰雹 狼(3)第19节:人 冰雹 狼(4)第20节:卡萨湖的传说(1)
第21节:卡萨湖的传说(2)第22节:去放鱼吧(1)第23节:去放鱼吧(2)第24节:去放鱼吧(3)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