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謎團包裹中的風流天子:原來乾隆 Mystery wrapped in the romantic emperor: the original Qianlong   》 從李侍堯貪污索賄看乾隆懲貪(1)      郭燕紅 Guo Yangong

  乾隆年間貪風之熾與懲貪之嚴,是長期以來人們頗感興趣的一個話題。
  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原任大學士、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污索賄一案,經欽差大臣和珅初審,定為“李侍堯應斬監候,秋後處决”,隨即經大學士、九卿奉旨核議,認為原擬“斬監候”過輕,應從重改為即行斬决。面對大學士、九卿的復審報告,歷來辦事有决斷的乾隆皇帝在提起朱筆準備批寫“依議”二字時,卻表現出少有的猶豫不决。
  李侍堯,字欽齋,漢軍世傢出身,他的高祖就是清開國功臣李永芳。李侍堯既為漢軍世傢出身,父親又是現任大部堂官,所以年紀輕輕就被授予六品蔭生。到乾隆十四年擢升為正藍旗漢軍副都統,官居正二品,其間不過十四五年光景。乾隆二十年李侍堯更是官運亨通,五月擢升為工部右侍郎,兼管鑲白旗漢軍副都統,六月調戶部右侍郎,十一月代理廣州將軍。從此以後直到乾隆四十五年貪污索賄案發,二十幾年間除短暫奉召返京繼其父李元亮出任戶部尚書外,先後擔任過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和雲貴總督等封疆大吏,其中在兩廣任上時間最長,纍计達十七年之久。乾隆三十八年晉升位極人臣的文華殿大學士,因當時緬甸、安南局勢迷離,有旨命其仍留兩廣總督任以坐鎮南疆。
  李侍堯身材瘦小,貌不出衆,但精敏過人,雖念書有限,一應公文案牘卻能過目不忘;每有陳奏事件,無不切中事理,動合機宜;接見僚屬,談不上幾句,便可以洞悉這個人才幹優劣;下屬應對,稍有差錯,必痛加呵斥,不留絲毫餘地。平日擁幾高坐,歷數治下各州縣肥瘠利害,間或抖落出那裏的地方官一兩件陰私事,仿佛他親眼所見,屬員莫不屏息聆聽,大氣也不敢出。乾隆多次對臣下公開講,甚至在李侍堯獲罪後仍然說,“李侍堯歷任封疆,辦事明幹,在督撫中最為出色”,並把他與阿桂並稱為當朝“最能辦事之人”,可見李侍堯堪稱封疆大吏中之翹楚。李侍堯為旁人不可企及之處,正如乾隆說的是“最能辦事”。
  “最能辦事”固然很好,但如果天高皇帝遠,缺乏有力的權力製約機製,本人又獨斷專行,不能以道德自律,那麽,就正如司馬光所說的,這種人“智足以遂其姦,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就最容易膽大妄為,幹壞事。
  乾隆四十四年年底,因父親去世、回旗居喪的原任甘肅按察使海寧,奉召入值軍機處。十年前海寧就已在那裏供職多年,所以,軍機章京對他來說可謂駕熟就輕,同事中也不乏熟面孔,說起話來,興之所至就沒了遮攔。先是,海寧離開軍機處後,曾外調任雲南糧儲道多年。自乾隆四十二年李侍堯總督雲貴之後,耳聞目睹,對這位李中堂的飛揚跋扈、貪財好貨知之甚詳,多有不滿,衹不過隱忍不言罷了;現在與軍機司員老友重逢,酒酣耳熱之際,則不免披露一二昔日上司操守不潔之處,以為飯後談資。不意話很快傳到軍機大臣和珅耳朵裏。
  和珅對李侍堯銜怨已久,外間已有所風聞,當時朝鮮來華使臣得到的情報就說李侍堯“年老位高,平日兒畜和珅”。當然,和珅要藉海寧扳倒李侍堯,並不完全為出口怨氣。他明白要進一步升遷,則必須在政治上有非同凡響的表現,現在機會來了。李侍堯驕橫霸道,恣意貪婪,其同僚及下屬敢怒不敢言久矣,扳倒李侍堯既可大得人心,又能踩着這塊巨大的墊腳石迅速往上爬,這天賜良機豈能輕易放過?和珅很快就抓住機會,在乾隆跟前密奏:海寧與小軍機們私下議論李侍堯貪濁無厭,人言藉藉。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十二,皇帝自京師啓鑾,開始即位以來的第五次南巡,途中他兩次召見海寧,當面詢問李侍堯在雲南操守如何。海寧衹好根據自己在雲南所見所聞,將李侍堯的貪婪劣跡分款稟呈。
  乾隆看到軍機大臣、額駙福隆安等呈上的海寧稟帖後,當即降旨,派戶部侍郎和珅和刑部侍郎喀寧阿前往雲南,查辦李侍堯一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誕生地之謎(1)誕生地之謎(2)誕生地之謎(3)
生母異聞(1)生母異聞(2)海寧陳氏之子(1)
海寧陳氏之子(2)海寧陳氏之子(3)乾隆真正生母(1)
乾隆真正生母(2)“此命貴富天然”(1)“此命貴富天然”(2)
“此命貴富天然”(3)名門閨秀富察氏愜意少年(1)
愜意少年(2)骨子裏強毅陰鷙(1)骨子裏強毅陰鷙(2)
骨子裏強毅陰鷙(3)骨子裏強毅陰鷙(4)骨子裏強毅陰鷙(5)
空前的文字獄(1)空前的文字獄(2)空前的文字獄(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