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董 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下)   》 第29節:收藏的誤解      馬未都 Ma Weidou

  第十五講
  夕陽餘暉 晚霞如畫
  -清中晚期及民國青花
  收藏的誤解
  我剛開始喜歡瓷器收藏的時候,特別鄙視這個時期。這鄙視怎麽來的呢?都是老先生教給我的。我當時20多歲,跟老先生聊,一說到嘉慶以後,他就說:"那不能收藏,沒用。我們傢吃飯的碗就是道光的,誰留那東西呀。"他特別鄙視這個時期的收藏。他跟我說,這些東西在歷史上都是搭售的,比如你在古玩店裏,買了一個乾隆的瓶子。店主說:"得了,我這兒還有倆道光盤,您拿回去用吧。"或者說:"我這兒還有一個光緒的蓋碗,拿回去喝茶,送給您的。"這些話,在我年輕的時候都有很深的印象。所以那會兒一聽說是嘉慶以後的,就不要了,也不想買。
  但我現在不這麽認為了。每個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特徵,不管這個時代離我們遠近,它都要留下一個痕跡。這個痕跡對於我們不一定重要,但對於後人非常重要。今天要瞭解那個時期的青花,要用證據來說話,一個青花碗,就可以證明當時整體國力在衰竭。如果嘉慶以後所有的瓷器都蕩然無存,今天就沒有證據來說話。正因為嘉慶以後有很多東西留到今天,所以我們能用證據來告訴你:什麽是國傢強盛的時候,什麽是國傢衰敗的時候。
  時代的烙印由政治及經濟,由經濟及文化,對後人都有教化作用。藝術品本身有高低之分,但從收藏角度上講,很多東西並沒有高低,它衹代表一個文化符號。所有文化的形成,無可爭議地跟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所有的東西都有所關聯,它不能孤立存在。那麽,社會經濟關係的變化,就一定導致文化的變化。文化的變化一定要有證據存在,這個證據的存在,正是它的價值所在,也就是收藏的意義。我們為什麽要收藏呢?就是拿證據來說話。而博物館就是用證據告訴你,我們歷史上是怎樣一個情況。用語言表述都很虛,我說當時的製瓷工藝有多高,那是虛的。衹有你親眼看見那個瓶子,那麽精美,嘆為觀止,你纔知道究竟有多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過渡期第2節:天啓崇禎青花(1)第3節:天啓崇禎青花(2)
第4節:崇禎筆筒第5節:筆筒在晚明出現第6節:明末江山之爭
第7節:正月理發第8節:順治青花第9節:筒瓶
第10節:康熙大帝第11節:康熙青花第12節:康熙青花枯枝花鳥梅瓶
第13節:刀馬人第14節:勤能補拙第15節:寄托款與文字
第16節:墨分五色 緊皮亮釉第17節:雍正皇帝的政治與文化(1)第18節:雍正皇帝的政治與文化(2)
第19節:雍正青花風格(1)第20節:雍正青花風格(2)第21節:賞瓶
第22節:督陶官(1)第23節:督陶官(2)第24節:十全老人--乾隆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