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 3 南方和西南的退卻      葛劍雄 Ge Jianxiong

  明朝初年,安南(今越南)發生內亂,黎蒼篡奪了陳氏的王位,又欺騙明朝為陳氏絶後,獲得了明朝的册封。不久,老撾將故安南國王之弟陳天平送到,明朝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護送陳天平回國,被黎氏所殺。於是明朝派兵攻入安南,俘獲黎蒼。在沒有找到陳氏子孫的情況下,於永樂五年在安南設置了交趾布政使司,下轄17府、47州、157縣;同時設都指揮使司,下轄11衛、3所。但是明朝的統治受到當地人民的反抗,加上一些官員處置失當,更使衝突激化。儘管明朝不斷采用軍事鎮壓,還是無法支持下去,終於在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撤銷交趾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人員全部撤回,重新承認了安南的屬國地位。
  明朝初年,在雲南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府州,還設有南甸、幹崖兩個宣撫司和麓川平緬、木邦、孟養、緬甸、八百、車裏、老撾、大古喇、底馬撒和底兀剌十個宣慰司。但以後,大古喇、底馬撒和底兀剌三個宣慰司因路途遙遠,明朝控製不了,脫離了與明朝的關係。麓川平緬宣慰司的故地在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改置為隴川宣撫司,這樣就形成了“三宣(宣撫司)六慰(宣慰司)”及其下轄的司(長官司等)。“三宣六慰”都是土司,即其長官都由當地部族或政權的首領世襲,內部自治,但經濟上要承擔朝廷的“徵役差發”和“貢賦”,土兵(地方軍隊)要接受朝廷或上級的調遣。因地理位置的不同,這些土司又分為沿邊和外地兩種,明朝對它們的統治方式和控製程度雖不相同,但它們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三宣六慰”的範圍除了今國內部分外,大致還包括今緬甸那加山脈、親敦江和伊洛瓦底江以東地,泰國和老撾的北部。
  1531年(明嘉靖十年)緬甸東籲王朝建立,逐步統一緬甸,並不斷進攻明朝所屬的土司。至嘉靖末(公元1566年),緬甸吞併了八百、老撾和車裏三個宣慰司。萬歷(公元1573—1620年)初,又攻占了木邦、蠻莫、隴川、孟養等司,“三宣六慰”全部落入緬甸手中。明朝出兵反擊,收復了部分失地,並加強了邊區的防守。但“六慰”中除車裏外都已為緬甸所有,明朝僅保住了“三宣”。至此,明朝在今國界外的疆域主要還有:伊洛瓦底江上遊的邁立開江以東、今雲南盈江縣以北地,薩爾溫江以東、緬泰邊界以北地以及老撾、越南北部的一些地方,其中包括當時的裏麻司所在的江心坡(邁立開江和伊洛瓦底江另一條支流恩梅開江之間地)和茶山司所在片馬(恩梅開江至高黎貢山間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一 引言2 疆域何所指
3 疆域種種二 走嚮統一的漫長歷程:先秦時期
2 商朝3 西周
4 東周(春秋、戰國時期)三 中原王朝疆域的擴大和穩定:秦漢時期
1 第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的建立2 西漢初的睏境
3 漢武帝的開疆拓土4 匈奴和其他邊疆政權
5 東漢的疆域6 邊疆諸族的內遷和擴張
四 長期的分裂和短期的統一:三國至南北朝2 亂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國的興衰
3 對峙中的穩定:北方的統一和再分裂4 北方的局部擴展和南方的退縮
五 從大統一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時期2 空前的開拓:唐朝前期的疆域
3 強盛後的衰落:唐朝中期以後的疆域4 邊疆政權的消長
5 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六 分裂的延續和結束:宋、遼、金、元時期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