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 汉书   》 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      班固 Ban Gu    班彪 Ban Biao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一〕货谓布帛可衣,〔二〕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三〕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四〕「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五〕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六〕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七〕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八〕是为政首。禹平洪水,定九州,〔九〕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一〇〕楙迁有无,万国作乂。〔一一〕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一二〕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一三〕是以圣王域民,〔一四〕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一五〕开市肆以通之,〔一六〕设庠序以教之;〔一七〕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一八〕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一九〕
  〔一〕师古曰:「殖,生也。嘉,善也。」
  〔二〕师古曰:「衣音于既反。」
  〔三〕师古曰:「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曰金,白者曰银,赤者曰铜,青者曰铅,黑者曰铁。刀谓钱币也。龟以卜占,贝以表饰,故皆为宝货也。」
  〔四〕师古曰:「斲,斫也。煣,屈也。耒,手耕曲木也。耜,耒端木所以施金也。耨,耘田也。耜音似。煣音人九反。耒音来内反。耨音乃构反。」
  〔五〕师古曰:「自『斫木为耜』以至于此,事见易上系辞。」
  〔六〕李奇曰:「器币有不便于时,则变更通利之,使民乐其业而不倦也。」
  〔七〕师古曰:「四子谓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也。事见虞书尧典也。」
  〔八〕孟康曰:「祖,始也。黎民始饥,命弃为稷官也。古文言阻。」师古曰:「事见〔虞书〕舜典。」
  〔九〕师古曰:「九州谓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一〇〕应劭曰:「棐,竹器也,所以盛。方曰筐,隋曰棐。」师古曰:「棐读与匪同,禹贡所谓『厥贡漆丝,厥篚织文』之类是也。隋,圜而长也。隋音他果反。」
  〔一一〕师古曰:「楙与茂同,勉也。言劝勉天下,迁易有无,使之交足,则万国皆治。」
  〔一二〕师古曰:「下系之辞。」
  〔一三〕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
  〔一四〕师古曰:「为邦域。」
  〔一五〕师古曰:「井田之中为屋庐。」
  〔一六〕师古曰:「肆,列也。」
  〔一七〕师古曰:「庠序,礼官养老之处。」
  〔一八〕师古曰:「鬻,卖也。鬻音弋六反。」
  〔一九〕师古曰:「敖谓逸游也。旷,空也。」
  理民之道,地着为本。〔一〕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则)〔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一〕师古曰:「地着,谓安土也,音直略反。」
  〔二〕师古曰:「■,古亩字也。」
  〔三〕师古曰:「庐,田中屋也。春夏居之,秋冬则去。」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一〕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二〕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三〕各以肥硗多少为差。〔四〕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五〕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六〕充实府库赐予之用。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七十以上,上所养也;十岁以下,上所长也;十一以上,上所强也。〔七〕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八〕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九〕还庐树桑,〔一〇〕菜茹有畦,瓜瓠果蓏〔一一〕殖于疆易。〔一二〕鸡豚狗彘毋失其时,〔一三〕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一〕孟康曰:「爰,于也。」师古曰:「更,互也,音工衡反。」
  〔二〕师古曰:「比,例也,音必寐反。」
  〔三〕晋灼曰:「淳,尽也,舄卤之田不生五谷也。」
  〔四〕师古曰:「硗,硗确也,谓瘠薄之田也,音口交反。」
  〔五〕师古曰:「赋谓计口发财,税谓收其田入也。什一,谓十取其一也。工、商、衡、虞虽不垦殖,亦取其税者,工有技巧之作,商有行贩之利,衡虞取山泽之材产也。」
  〔六〕师古曰:「徒,众也。共读曰供。」
  〔七〕师古曰:「勉强劝之,令习事也。强音其两反。」
  〔八〕师古曰:「岁月有宜,及水旱之利也。种即五谷,谓黍、稷、麻、麦、豆也。」
  〔九〕师古曰:「力谓勤作之也。如寇盗之至,谓促遽之甚,恐为风雨所损。」
  〔一〇〕师古曰:「还,绕也。」
  〔一一〕应劭曰:「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案木上曰果,地上曰蓏也。」师古曰:「茹,所食之菜也。畦,区也。茹音人豫反。畦音胡圭反。蓏音来果反。」
  〔一二〕张晏曰:「至此易主,故曰易。」师古曰:「诗小雅信南山云『中田有庐,疆埸有瓜』,即谓此也。」
  〔一三〕师古曰:「彘即豕。」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一〕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邻长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至乡而为卿也。于〔是〕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礼而视化焉。〔二〕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其诗曰:「四之日举止,同我妇子,馌彼南■。」〔三〕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妇子,聿为改岁,入此室处。」〔四〕所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文也。春,(秋)〔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右)〔左〕塾,〔五〕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六〕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七〕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八〕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九〕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一〇〕
  〔一〕师古曰:「庐各在其田中,而里聚居也。」
  〔二〕师古曰:「视读为示也。」
  〔三〕师古曰:「此豳诗七月之章也。馌,馈也。四之日,周之四月,夏之二月也。农人无不举足而耕也,则其妇与子同以食来至南■治田之处而馈之也。馌音于辄反。」
  〔四〕师古曰:「亦七月之章也。蟋蟀,蛬也,今谓之促织。聿,曰也。言寒气既至,蟋蟀渐来,则妇子皆曰岁将改矣,而去田中入室处也。蛬音拱。」
  〔五〕孟康曰:「里胥,如今里吏也。」师古曰:「门侧之堂曰塾。坐于门侧者,督促劝之,知其早晏,防怠惰也。塾音孰。」
  〔六〕师古曰:「言里胥邻长亦待入毕,然后归也。」
  〔七〕师古曰:「班白者,谓发杂色也。不提挈者,所以优老人也。」
  〔八〕服虔曰:「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
  〔九〕师古曰:「省费燎火,省燎火之费也。燎所以为明,火所以为温也。燎音力召反。」
  〔一〇〕师古曰:「怨刺之诗也。」
  是月,余子亦在于序室。〔一〕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二〕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三〕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四〕然后爵命焉。
  〔一〕苏林曰:「余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余子。」师古曰:「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
  〔二〕苏林曰:「五方之异书,如今秘书学外国书也。」臣瓒曰:「辨五方之名及书艺也。」师古曰:「瓒说是也。」
  〔三〕李奇曰:「造,成也。」
  〔四〕师古曰:「以射试之。」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一〕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二〕,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三〕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一〕师古曰:「谓各趣农■也。」
  〔二〕师古曰:「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铎,大铃也,以木为舌,谓之木铎。徇,巡也。采诗,采取怨刺之诗也。」
  〔三〕师古曰:「大师,掌音律之官,教六诗以六律为之音者。比谓次之也。比音频二反。」
  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一〕故民皆劝功乐业,先公而后私。其诗曰:「有渰凄凄,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二〕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三〕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四〕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五〕三考黜陟,余三年食,进业曰登〔六〕;再登曰平,余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然后(■)〔至〕德流洽,礼乐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七〕繇此道也。」〔八〕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道,治也。举事必敬,施令必信,不为奢侈,爱养其民,无夺农时。」
  〔二〕师古曰:「小雅大田之诗也。渰,阴云也。凄凄,云起貌也。祁祁,徐也。言阴阳和,风雨时,民庶庆悦,喜其先雨公田,乃及私也。」
  〔三〕师古曰:「畜读曰蓄。其下并同。」
  〔四〕师古曰:「绩,功也。言主治民者,三年一考其功也。」
  〔五〕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用谓使为政,期月可以易俗,三年乃得成功也。」
  〔六〕郑氏曰:「进上百工之业也。或曰进上农工诸事业,名曰登。」
  〔七〕师古曰:「亦孔子之言也。解在刑法志。」
  〔八〕师古曰:「繇读与由同。由,用也,从也。」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一〕繇役横作,〔二〕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三〕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
  〔一〕师古曰:「污谓贪秽也。」
  〔二〕师古曰:「繇读曰徭。横音胡孟反。」
  〔三〕孟康曰:「春秋谓之履亩,履践民所种好者而取之,讥其贪也。」
  陵夷至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谊,先富有而后礼让。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一〕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二〕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其贵伤民,〔三〕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四〕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五〕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六〕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七〕下孰自倍,余百石。〔八〕小饥则收百石,〔九〕中饥七十石,〔一〇〕大饥三十石。〔一一〕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一二〕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一三〕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一〕师古曰:「李悝,文侯臣也。悝音恢。」
  〔二〕服虔曰:「与之三升也。」臣瓒曰:「当言三斗。谓治田勤,则亩加三斗也。」师古曰:「计数而言,字当为斗。瓒说是也。」
  〔三〕韦昭曰:「此民谓士工商也。」
  〔四〕师古曰:「少四百五十,不足也。」
  〔五〕师古曰:「与读曰豫。」
  〔六〕张晏曰:「平岁百亩收百五十石,今大孰四倍,收六百石,计民食终岁长四百石,官籴三百石,此为籴三舍一也。」
  〔七〕张晏曰:「自三,四百五十石也。终岁长三百石,官籴二百石,此为籴二而舍一也。」
  〔八〕张晏曰:「自倍,收三百石,终岁长百石,官籴其五十石,云下孰籴一,谓中分百石之一。」
  〔九〕张晏曰:「平岁百■之收,收百五十石,今小饥收百石,收三分之二也。」
  〔一〇〕张晏曰:「收二分之一。」
  〔一一〕张晏曰:「收五分之一也。以此准之,大小中饥之率也。」
  〔一二〕师古曰:「贾读曰价。」
  〔一三〕李奇曰:「官以敛臧出粜也。」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一〕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二〕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三〕发闾左之戍。〔四〕男子力耕不足粮餉,〔五〕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淡其欲也。〔六〕海内愁怨,遂用溃畔。〔七〕
  〔一〕师古曰:「仟伯,田间之道也。南北曰仟,东西曰伯。伯音莫白反。」
  〔二〕师古曰:「巨,大也。大万,谓万万也。累者兼数,非止一也。言其赀财积累万万也。」
  〔三〕师古曰:「泰半,三分取其二。」
  〔四〕应劭曰:「秦时以适发之,名适戍。先发吏有过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发,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戍者曹辈尽,复入闾,取其左发之,未及取右而秦亡。」师古曰:「闾,里门也。言居在(闾)〔里〕门之左者,一切发之。此闾左之释,应最得之,诸家之义烦秽舛错,故无所取也。」
  〔五〕师古曰:「餉,古饷字也。」
  〔六〕师古曰:「淡,古赡字也。赡,给也。其下并同。」
  〔七〕师古曰:「下逃其上曰溃。」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一〕自天子不能具醇驷,〔二〕而将相或乘牛车。〔三〕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四〕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五〕漕转关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六〕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贾谊说上曰:
  〔一〕苏林曰:「无物可盖臧。」
  〔二〕师古曰:「醇,不杂也。无醇色之驷,谓四马杂色也。」
  〔三〕师古曰:「以牛驾车也。」
  〔四〕师古曰:「纔取足。」
  〔五〕师古曰:「言各收其所赋税以自供,不入国朝之仓廪府库也。经,常也。」
  〔六〕师古曰:「中都官,京师诸官府也。」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二〕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三〕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四〕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五〕莫之振救。〔六〕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七〕天下财产何得不蹶!〔八〕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九〕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一〇〕失时不雨,民且狼顾;〔一一〕岁恶不入,请卖爵、子。〔一二〕既闻耳矣,〔一三〕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一四〕
  〔一〕师古曰:「管与管同。管子,管仲之书也。」
  〔二〕师古曰:「屈,尽也。音其勿反。」
  〔三〕师古曰:「孅,细也。悉,尽其事也。孅与纤同。」
  〔四〕师古曰:「本,农业也。末,工商也。言人已弃农而务工商矣,其食米粟者又甚众。残谓伤害也。」
  〔五〕孟康曰:「泛音方勇反。泛,覆也。」师古曰:「字本作覂,此通用也。」
  〔六〕师古曰:「振,举也。」
  〔七〕师古曰:「靡,散也,音縻。」
  〔八〕应劭曰:「蹶,倾竭也。」师古曰:「蹶音厥。」
  〔九〕师古曰:「几,近也。音巨衣反。」
  〔一〇〕师古曰:「言年载已多,而无储积。」
  〔一一〕郑氏曰:「民欲有畔意,若狼之顾望也。」李奇曰:「狼性怯,走?还顾。言民见天不雨,今亦恐也。」师古曰:「李说是也。」
  〔一二〕如淳曰:「卖爵级又卖子也。」
  〔一三〕如淳曰:「闻于天子之耳。」
  〔一四〕师古曰:「阽危,欲坠之意也。音阎,又音丁念反。」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一〕禹、汤被之矣。〔二〕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三〕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四〕兵旱相乘,天下大屈,〔五〕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六〕罢夫羸老易子而?其骨。〔七〕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八〕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九〕
  〔一〕李奇曰:「天之行气,不能常孰也。或曰,行,道也。」师古曰:「穰,丰也,音人常反。」
  〔二〕师古曰:「谓禹遭水,而汤遭旱也。」
  〔三〕师古曰:「胡,何也。」
  〔四〕师古曰:「卒读曰猝。馈亦馈字也。」
  〔五〕师古曰:「屈音其勿反。」
  〔六〕师古曰:「衡,横也。」
  〔七〕师古曰:「罢读曰疲。?,啮也,音五巧反。」
  〔八〕师古曰:「疑读曰拟。拟,僭也,谓与天子相比拟。」
  〔九〕师古曰:「图谓谋也。」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一〕今殴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二〕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三〕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四〕窃为陛下惜之!
  〔一〕师古曰:「怀,来也,安也。」
  〔二〕师古曰:「殴亦驱字。着音直略反。」
  〔三〕师古曰:「言皆趋农作也。」
  〔四〕李奇曰:「廪廪,危也。」师古曰:「言务耕农,厚畜积,则天下富安,何乃不为,而常不足廪廪若此。」
  于是上感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晁错复说上曰: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一〕为开其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二〕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一〕师古曰:「食读曰?。衣音于既反。」
  〔二〕孟康曰:「肉腐为瘠。捐,骨不埋者。或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为捐。」苏林曰:「瘠音渍。」师古曰:「瘠,瘦病也。言无相弃捐而瘦病者耳。不当音渍也。贫乞之释,尤疏僻焉。」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一〕饥之于食,不待甘旨;〔二〕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一〕师古曰:「以御风霜,不求靡丽也。暖音乃短反。」
  〔二〕师古曰:「旨,美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一〕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二〕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三〕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一〕师古曰:「走音奏。」
  〔二〕师古曰:「周谓周遍而游行。」
  〔三〕师古曰:「中人者,处强弱之中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一〕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二〕亡者取倍称之息,〔三〕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四〕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五〕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六〕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粱〕肉;〔七〕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八〕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九〕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一〕师古曰:「服,事也,给公事之役也。」
  〔二〕师古曰:「本直千钱者,止得五百也。贾读曰价。」
  〔三〕如淳曰:「取一偿二为倍称。」师古曰:「称,举也,今俗所谓举钱者也。」
  〔四〕师古曰:「行卖曰商,坐贩曰贾。列者,若今市中卖物行也。贾音古。」
  〔五〕师古曰:「奇赢,谓有余财而畜聚奇异之物也。一说,(字)〔奇〕谓残余物也,音居宜反。」
  〔六〕师古曰:「上所急求,则其价倍贵。」
  〔七〕师古曰:「(梁)〔粱〕,好粟也,即今之(梁)〔粱〕米。」
  〔八〕师古曰:「仟谓千钱,伯谓百钱也。伯音莫白反。今俗犹谓百钱为一伯。」
  〔九〕师古曰:「坚谓好车也。缟,皓素也,缯之精白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一〕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二〕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三〕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四〕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五〕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六〕汤池百步,〔七〕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八〕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九〕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一〕师古曰:「迕,违也。好音呼到反。恶音乌故反。迕音五故反。」
  〔二〕师古曰:「渫,散也,音先列反。此下亦同也。」
  〔三〕师古曰:「损,减也。」
  〔四〕如淳曰:「复三卒之算钱也。或曰,除三夫不作甲卒也。」师古曰:「当为卒者,免其三人;不为卒者,复其钱耳。复音方目反。」
  〔五〕师古曰:「为音于伪反。」
  〔六〕应劭曰:「仞,五尺六寸也。」师古曰:「此说非也。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寻也。」
  〔七〕师古曰:「池,城边池也。以沸汤为池,不可辄近,喻严固之(基)〔甚〕。」
  〔八〕师古曰:「五大夫,第九等爵也。复音方目反。」
  〔九〕师古曰:「擅,专也。」
  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一〕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二〕万二千石为大庶长,〔三〕各以多少级数为差。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四〕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五〕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
  〔一〕师古曰:「上造,第二等爵也。」
  〔二〕师古曰:「五大夫,第九等爵。」
  〔三〕师古曰:「大庶长,第十八等爵也。」
  〔四〕师古曰:「入诸郡县,以备凶灾也。」
  〔五〕师古曰:「俞,进也,音踰,又音愈。」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一〕及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二〕始造苑马以广用,〔三〕宫室列馆车马益增修矣。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四〕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五〕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六〕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伯之间成群,〔七〕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八〕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九〕居官者以为姓号。〔一〇〕人人自爱而重犯法,〔一一〕先行谊而黜愧辱焉。〔一二〕于是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一三〕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一四〕,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一〕师古曰:「贾读曰价。裁谓减省之也。」
  〔二〕师古曰:「复音房目反。解在宣纪。」
  〔三〕师古曰:「苑马,谓为苑以牧马。」
  〔四〕师古曰:「娄,古屡字。」
  〔五〕师古曰:「累百巨万,谓数百万万也。校谓计数也。」
  〔六〕师古曰:「陈谓久旧也。」
  〔七〕师古曰:「谓田中之阡陌也。」
  〔八〕孟康曰:「皆乘父马,有牝马间其间则踶啮,故斥出不得会同。」师古曰:「言时富饶,故耻乘牸牝,不必以其踶啮也。踶,蹋也,音大奚反。」
  〔九〕如淳曰:「时无事,吏不数转,至于(长生)〔生长〕子孙而不转职也。」
  〔一〇〕如淳曰:「货殖传仓氏、庾氏是也。」
  〔一一〕师古曰:「重,难也。」
  〔一二〕师古曰:「以行谊为先,以愧辱相黜也。行音下更反。」
  〔一三〕师古曰:「恃其饶富,则擅行威罚也。断音丁唤反。」
  〔一四〕师古曰:「有土,谓国之宗姓受封邑土地者也。」
  是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董仲舒说上曰:「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一〕又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二〕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四〕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五〕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六〕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七〕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八〕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九〕限民名田,以淡不足,〔一〇〕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一一〕薄赋敛,省繇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仲舒死后,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一二〕。
  
  〔一〕师古曰:「宿麦,谓其苗经冬。」
  〔二〕师古曰:「共读曰供。次下亦同。」
  〔三〕师古曰:「说读曰悦也。」
  〔四〕师古曰:「颛与专同。管,主也。」
  〔五〕师古曰:「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者也。正卒,谓给中都官者也。率计今人一岁之中,屯戍及力役之事三十倍多于古也。更音工衡反。」
  〔六〕如淳曰:「秦卖盐铁贵,故下民受其困也。」师古曰:「既收田租,又出口赋,而官更夺盐铁之利。率计今人一岁之中,失其产,二十倍多于古也。」
  〔七〕如淳曰:「十税其五。」师古曰:「言下户贫人,自无田而耕垦豪富家田,十分之中,以五输本田主也。」
  〔八〕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九〕师古曰:「卒读曰猝。近音其靳反。」
  〔一〇〕师古曰:「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
  〔一一〕服虔曰:「不得专杀奴婢也。」
  〔一二〕师古曰:「耗音呼到反。」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一〕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二〕岁代处,故曰代田,〔三〕古法也。后稷始甽田,以二耜为耦,〔四〕广尺深尺曰甽,长终亩。一亩三甽,一夫三百甽,而播种于甽中。〔五〕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六〕因隤其土以附(根苗)〔苗根〕。〔七〕故其诗曰:「或芸或芓,黍稷儗儗。」〔八〕芸,除草也。(■)〔芓〕,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尽而根深,〔九〕能风与旱,〔一〇〕故擬擬而盛也。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五顷,〔一一〕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一斛以上,〔一二〕善者倍之。〔一三〕过使教田太常、三辅,〔一四〕大农置工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一五〕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一六〕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一七〕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一八〕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一九〕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二〇〕又教边郡及居延城。〔二一〕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一〕韦昭曰:「沛蕲县也。」师古曰:「欲百姓之殷实,故取其嘉名也。」
  〔二〕师古曰:「甽,垄也,音工犬反,字或作畎。」
  〔三〕师古曰:「代,易也。」
  〔四〕师古曰:「并两耜而耕。」
  〔五〕师古曰:「播,布也。种谓谷子也。」
  〔六〕师古曰:「耨,鉏也。」
  〔七〕师古曰:「隤谓下之也,音颓。」
  〔八〕师古曰:「小雅甫田之诗。儗儗,盛貌。芸音云。芓音子。擬音拟。」
  〔九〕师古曰:「比音必寐反。」
  〔一〇〕师古曰:「能读曰耐也。」
  〔一一〕邓展曰:「九夫为井,三夫为屋。夫百亩,于古为十二顷。古百步为亩,汉时二百四十步为亩,古千二百亩,则得今五顷。」
  〔一二〕师古曰:「缦田,谓不为(亩)〔甽〕者也。缦音莫干反。」
  〔一三〕师古曰:「善为甽者,又过缦田二斛以上也。」
  〔一四〕苏林曰:「太常主诸陵,有民,故亦课田种也。」
  〔一五〕苏林曰:「为法意状也。」
  〔一六〕师古曰:「趋读曰趣。趣,及也。泽,雨之润泽也。」
  〔一七〕师古曰:「挽,引也,音晚。」
  〔一八〕师古曰:「庸,功也,言(挽)〔换〕功共作也。义亦与庸赁同。」
  〔一九〕师古曰:「离宫,别处之宫,非天子所常居也。壖,余也。宫壖地,谓外垣之内,内垣之外也。诸缘河壖地,庙垣壖地,其义皆同。守离宫卒,闲而无事,因令于壖地为田也。壖音而缘反。」
  〔二〇〕李奇曰:「令,使也。命者,教也。令离宫卒教其家田公田也。」韦昭曰:「命谓爵命者。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师古曰:「令音力成反。」
  〔二一〕韦昭曰:「居延,张掖县也。时有甲卒也。」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一〕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二〕得幸于上,五凤中奏言:「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三〕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从其计。御史大夫萧望之奏言:「故御史属徐宫〔四〕家在东莱,言往年加海租,鱼不出。长老皆言武帝时县官尝自渔,海鱼不出,后复予民,鱼乃出。夫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今寿昌欲近籴漕关内之谷,筑仓治船,费直二万万余,〔五〕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民被其灾。寿昌习于商功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上不听。漕事果便,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六〕民便之。上乃下诏,赐寿昌爵关内侯。而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七〕
  〔一〕师古曰:「数音所角反。穰音人常反。」
  〔二〕师古曰:「商,度也。」
  〔三〕师古曰:「漕,水运。」
  〔四〕李奇曰:「御史大夫属。」
  〔五〕服虔曰:「万万,亿也。」
  〔六〕师古曰:「贾并读曰价。」
  〔七〕师古曰:「为使而劝郡国也。使音山(史)〔吏〕反。」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一〕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又罢建章、甘泉宫卫,角抵,齐三服官,省禁苑以予贫民,减诸侯王庙卫卒半。又减关中卒五百人,转谷振贷穷乏。其后用度不足,独复盐铁官。
  〔一〕孟康曰:「北假,地名也。」
  成帝时,天下亡兵革之事,号为安乐,然俗奢侈,不以畜聚为意。永始二年,梁国、平原郡比年伤水灾,〔一〕人相食,刺史守相坐免。
  〔一〕师古曰:「比,频也。」
  哀帝即位,师丹辅政,建言:「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一〕孝文皇帝承亡周乱秦兵革之后,天下空虚,故务劝农桑,帅以节俭。民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二〕。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俞困。盖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三〕然所以有改者,将以救急也。亦未可详,宜略为限。」〔四〕天子下其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时田宅奴婢贾为减贱,盯傅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五〕诏书且须后,〔六〕遂寝不行。宫室苑囿府库之臧已侈,百姓訾富虽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矣。
  〔一〕师古曰:「建,立也,立其议也。」
  〔二〕师古曰:「不为作限制。上为音于伪反。」
  〔三〕师古曰:「重,难也。」
  〔四〕师古曰:「详谓悉尽也。」
  〔五〕师古曰:「盯傅及董贤之家皆不便此事也。」
  〔六〕师古曰:「须,待也。」
  平帝崩,王莽居摄,遂篡位。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府库百官之富,天下晏然。莽一朝有之,其心意未满,〔一〕?小汉家制度,以为疏阔。〔二〕宣帝始赐单于印玺,与天子同,而西南夷钩町称王。〔三〕莽乃遣使易单于印,贬钩町王为侯。二方始怨,侵犯边境。莽遂兴师,发三十万众,欲同时十道并出,一举灭匈奴;募发天下囚徒丁男甲卒转委输兵器,自负海江淮而至北边,〔四〕使者驰传督趣,〔五〕海内扰矣。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六〕分裂州郡,改职作官,下令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七〕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八〕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富者骄而为邪,贫者穷而为奸,俱陷于辜,刑用不错。〔九〕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犯令,法至死,制度又不定,吏缘为奸,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一〇〕。
  〔一〕师古曰:「谓爱惜之意未厌饱也。」
  〔二〕师古曰:「莽以汉家制度为泰疏阔,而更之令?校」
  〔三〕师古曰:「钩音巨于反。町音大鼎反。」
  〔四〕如淳曰:「负,背也。」
  〔五〕师古曰:「传音张恋反。趣读曰促。」
  〔六〕师古曰:「度音大各反。」
  〔七〕晋灼曰:「虽老病者,皆复出口算。」师古曰:「更音工衡反。罢读曰疲。」
  〔八〕师古曰:「分田,谓贫者无田而取富人田耕种,共分其所收也。假亦谓贫人赁富人之田也。劫者,富人劫夺其税,侵欺之也。」
  〔九〕师古曰:「错,置也。」
  〔一〇〕师古曰:「謷謷,众口愁声也,音敖。」
  后三年,莽知民愁,下诏诸食王田及私属皆得卖买,勿拘以法。然刑罚深刻,它政悖乱。〔一〕边兵二十余万人仰县官衣食,〔二〕用度不足,数横赋敛,〔三〕民俞贫困。常苦枯旱,亡有平岁,谷贾翔贵。〔四〕
  〔一〕师古曰:「悖,乖也,音布内反。」
  〔二〕师古曰:「仰音牛向反。」
  〔三〕师古曰:「数音所角反。横(因)〔音〕胡孟反。」
  〔四〕晋灼曰:「翔音常。」师古曰:「晋说非也。翔言如鸟之回翔,谓不离于贵也。若暴贵,称腾踊也。」
  末年,盗贼群起,发军击之,将吏放纵于外。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一〕酪不可食,重为烦扰。〔二〕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淡官以禀之,吏盗其禀,〔三〕饥死者什七八。莽耻为政所致,乃下诏曰:「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四〕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奸轨,百姓流离。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五〕岁为此言,以至于亡。
  〔一〕服虔曰:「煮木实,或曰如今饵朮之属也。」如淳曰:「作杏酪之属也。」师古曰:「如说是也。」
  〔二〕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三〕师古曰:「禀,给也。盗其禀者,盗所给之物。禀音彼甚反。」
  〔四〕师古曰:「此历法应有灾岁之期也。事在律历志。」
  〔五〕师古曰:「究,竟尽也。」
  校勘记
  一一一七页五行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王先谦说据颜注,作「耨」是。按景佑、殿本都作「耨」。
  一一一八页一二行事见〔虞书〕舜典。王先谦说唐写本「事见」下有「虞书」二字。按景佑本有。
  一一一九页一〇行疾病(则)〔相〕救。景佑、殿本都作「相」。王先谦说作「相」是。
  一一二一页八行于〔是〕里有序而乡有庠;宋祁说「于里有序」「于」字下当添「是」字。按景佑本有「是」字。
  一一二一页一一行春,(秋)〔将〕出民,张文虎说粤本「秋」作「将」,是。按景佑、殿本都作「将」。
  一一二一页一二行邻长坐于(右)〔左〕塾,景佑、殿、局本都作「左」,此误。
  一一二三页一三行然后(■)〔至〕德流洽,景佑本作「至」。王先谦说作「至」是。
  一一二七页一行言居在(闾)〔里〕门之左者,景佑、殿本都作「里」。
  一一三二页九行急政暴(虐)〔赋〕,景佑本作「赋」。王念孙说作「赋」是。按通鉴亦作「赋」。
  一一三二页一二行食必(梁)〔粱〕肉,景佑、殿、局本都作「粱」。王先谦说作「粱」是。注同。
  一一三三页四行一说,(字)〔奇〕谓残余物也,景佑、殿、局本都作「奇」。王先谦说作「奇」是。
  一一三四页三行使天下〔人〕入粟于边,景佑、殿本都有「人」字,通鉴亦有。
  一一三四页一二行喻严固之(基)〔甚〕。景佑、殿本都作「甚」。王先谦说作「甚」是。
  一一三六页一三行至于(长生)〔生长〕子孙而不转职也。景佑、殿本都作「生长」。
  一一三九页一行因隤其土以附(根苗)〔苗根〕。景佑、殿本都作「苗根」。王先谦说作「苗根」是。
  一一三九页二行(■)〔芓〕,附根也。王先谦说殿本「■」作「芓」是。
  一一四〇页六行缦田,谓不为(■)〔甽〕者也。景佑、殿本都作「甽」。王先谦说作「甽」是。
  一一四〇页一二行言(挽)〔换〕功共作也。景佑、殿本都作「换」。王先谦说作「换」是。
  一一四二页二行使音山(史)〔吏〕反。景佑、殿本都作「吏」。王先谦说唐写本同。
  一一四五页四行横(因)〔音〕胡孟反。景佑、殿本都作「音」,此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二十四史
汉书叙例汉书卷一上高帝纪第一上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汉书卷二惠帝纪第二
汉书卷三高后纪第三汉书卷四文帝纪第四
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
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
汉书卷九元帝纪第九汉书卷十成帝纪第十
汉书卷十一哀帝纪第十一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
汉书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第一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
汉书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汉书卷十五下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汉书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汉书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汉书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