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中國古都北京 》
紫禁宮殿(4)
閻崇年 Yan Chongnian
紫禁城的三大殿,殿體高大,易遭雷火。三大殿遭到雷火焚毀,嚴重的有三次:第一次,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元旦,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大殿建成正式啓用,四月初八日,初建後百天,“奉天、華蓋、謹身三殿災”,三大殿遭雷火焚毀。正統六年(1441年)九月,三大殿重修告成。第二次,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雷雨大作,火光突起,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又遭雷火焚毀。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三大殿再建成後,命建雷神廟,並更名奉天殿為皇極殿、華蓋殿為中極殿、謹身殿為建極殿。第三次,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皇極殿等再遭雷火災毀。天啓七年(1627年)八月,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三大殿工程告竣。
文華殿和武英殿在三大殿的左右兩翼。文華殿前為文華門,後為主敬殿,東西各有配殿,是一組相對獨立的宮殿建築群。明正統帝把全國文武官員的姓名書寫在殿內,以便考察其政績,决定其升遷降免。但明正統帝並不會用人,他寵信宦官王振,受其慫恿,親自帶兵出京作戰,兵敗被俘。殿內的圍屏上,還畫着輿圖。文華殿旁的慈慶宮,曾演出過宮廷鬥爭的悲劇。萬歷帝太子朱常洛住在慈慶宮,一男子持棍打傷守門太監闖入宮內,這就是“梃擊案”。太子即位不久患病,吃了李可灼進獻的紅藥丸後死去,這就是“紅丸案”。天啓帝新立,鄭貴妃與李選侍(西李)謀同居乾清宮垂簾聽政,於是廷臣迫其移宮,這就是“移宮案”。梃擊、紅丸、移宮三案是晚明著名的三幕宮廷鬥爭鬧劇。
在文華殿之南有內閣大庫,貯藏內閣檔案和重要文獻。內閣大庫面積約有1295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外包磚石,不露木植,庫頂蓋以黃瓦,是磚城式建築。它的建築,明、清略有不同,但其用途是一致的。內閣大庫在明代,主要貯藏《實錄》、誥敕、題稿和册籍等;在清代,主要貯藏盛京舊檔即《無圈點老檔》(又稱《舊滿洲檔》、《滿文原檔》、《滿文老檔》)、《實錄》、題本、敕書、文件和書籍等。保存至今的明清兩朝500餘年中央機關和地方機關的檔案,共分74個全宗,1000餘萬件,其中包括大量滿文檔案。這是中國歷代珍存下來數量最大、價值最高的歷史檔案。
武英殿在三大殿的右翼,前為武英門,後為敬思殿,東西各有配殿,是一組與文華殿相對稱的宮殿建築群。皇后生日的朝賀典禮,有時在武英殿舉行。明末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北京,進入紫禁城,曾在這裏即皇帝位。清初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占領北京,也在這裏臨殿理政。它的後面有座仁智殿,俗稱老虎殿,是明代皇帝死後停靈的地方。這裏還常有畫傢作畫,如山水畫傢吳偉,曾被明成化帝召至殿內。一次他喝得大醉,蓬首垢面,嘬着破鞋,蹌踉而至。成化帝見後大笑,命他作《鬆泉圖》。吳偉跪翻墨汁,信手塗抹,神韻驚異。成化帝見他傲視君王,要殺他;大臣勸解說:要是殺了他,則皇上得了惡名而他得了善名,不如放了他。吳偉出入宮廷,傲視權貴,後被放歸鄉,稱為畫狀元。武英殿的南面還有一座三間小殿,叫做南薫殿。這座小殿構造平凡,因裏面存放中國歷代帝王畫像而出名。
外朝三大殿之後就是內廷。內廷,以乾清、交泰、坤寧後三宮為主體,東六宮和西六宮為兩翼,是皇帝及其傢屬居住的地方。內廷的主要建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佈置在紫禁城的中軸綫上,同外朝的三大殿並稱為“三殿三宮”,形成紫禁城的核心。內廷的建築,佈局緊湊,分區嚴格,殿閣連屬,堂皇富麗。每座庭院除有院墻廊廡環繞外,又用高大宮墻圍成更為嚴謹的內部宮廷禁區,所以稱作內廷。
後三宮的命名是富於哲理的,它來源於中國古代儒傢經典《易經》。按照這部儒傢經典的說法,皇帝居住的乾清宮,“乾”,象徵天,代表男;皇后居住的坤寧宮,“坤”,象徵地,代表女;位於乾清宮與坤寧宮之間的交泰殿,則取“天地交,泰”,泰為通暢、平安的意思。乾清(清為清正),坤寧(寧為寧靜),交泰(交為相愛,泰為平安),表達了歷代皇帝美好的願望。所以這三座宮殿的名稱始終沒有改動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1) | 序言(2) | 引言(1) | 引言(2) | 金代中都(1) | 金代中都(2) | 金代中都(3) | 金代中都(4) | 金代中都(5) | 金代中都(6) | 遷鼎大都 | 元大都城(1) | 元大都城(2) | 元大都城(3) | 百貨彙聚 | 科技文化(1) | 科技文化(2) | 科技文化(3) | 科技文化(4) | 科技文化(5) | 中外交流(1) | 中外交流(2) | 明代北京 | 北京城池(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