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演義   》 第二十八回 勸退位孫袁交惡 告獨立皖粵聯鑣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徐州第三師師長冷遹,聞寧軍敗退利國驛,忙調兵赴援,湊巧與張勳相遇。當下交戰一場,還沒有什麽損失,不意總兵田中玉,引濟南軍來助張勳,兩路夾攻,殺得冷軍左支右絀,衹好棄甲曳兵,敗陣下去。張田合兵追趕,正值徐州運到兵車,在利國驛車站下車,來援冷遹,冷遹回兵復戰,又酣鬥多時,纔將張、田兩軍擊退。張軍田軍,分營驛北,冷遹收駐驛南。次日張勳軍中,運到野炮四門,即由張勳下令,嚮冷軍註射,這炮力非常猛烈,撲通撲通的幾聲,已將冷營一方面,彈得七零八落,冷遹還想抵敵,偏值一彈飛來,不偏不倚,正中脅前,那時閃避不及,彈已穿入脅內,不由的大叫一聲,暈倒地上;經冷軍舁了就逃,立即四散。張勳見冷營已破,方令停炮,所有驛南一帶,已經成為焦土,連車站都被毀去。當由張軍乘勝直進,竟達徐州,徐城內外,已無敵蹤,一任老張占住。辮帥大出風頭。
  這時候的九江口,北兵大集,宣撫使段芝貴,與李司令純會商,用四面合攻計策,包圍湖口,一面出示招撫,勸令叛軍歸誠,不念既往。李烈鈞孤軍駐着,幾似身入甕中,非常危險,好幾次出兵進擊,統被北軍殺敗,團長周璧階,見勢已危急,竟嚮北軍投誠,烈軍愈加惶迫,飛嚮各處乞援。寧滬一帶討袁軍,方公舉岑春煊為大元帥,欲藉岑老三宿望,號召各省,從速響應,岑模棱兩可,起初欲由滬赴寧,嗣聞徐潯兩處,均已失敗,也弄得進退兩難。多入漩渦。國民黨首領孫文,恐黨人一敗,無從托足,亦思藉前此重名,慫恿各省獨立,當有通電拍發道:
  北京參議院衆議院國務院各省都督民政長各軍
  師旅長鑒:江西事起,南京各處,以次響應,一致以討袁為標幟,非對於國傢而脫離關係,亦非對於北方而暌異感情,僅欲袁氏一人,辭大總統之職,並不惜犧牲其生命以求達之。大勢至此,全國流血之禍,係於袁氏之一身。聞袁决以兵力對待,是無論勝敗,而生民塗炭,必不可免,夫使袁氏而未違法,東南此舉,誰為左襢?今袁氏種種違法,天下所知,東南人民,迫不得已,以武力濟法律之窮,非惟其情可哀,其義亦至正。且即使袁氏於所謂違法,有以自解,亦决不至人民反對,遍六七省;人民心理之表見,既已如是,為公僕者,即使自問無愧,亦當謝職以平衆怒,微論共和政體,即君憲國之大臣,亦不得不以人民好惡為進退。有如去年日本桂太郎公爵,以國傢柱石,軍人領袖,重出而組織內閣,衹以民黨有所不滿,即悠然引去,以明心跡。大臣風度,固宜如是,何況於共和國之人民公僕,為人民荷戈以逐,而顧欲流天下之血,以保一己之位置武!使袁氏而果出此,非惟貽民國之禍,亦且騰各國之笑。回憶辛亥光復,清帝舉二百餘年之君位,為民國而犧牲,當時袁氏實主其謀,亦以顧念大局,不忍生靈久罹兵革,安有知為人謀而不知自謀者?更憶當時,文受十七省人民之付托,承乏臨時大總統,聞北軍於贊成共和之際,欲舉袁氏以謀自安,文即辭職,嚮參議院推薦袁氏,當時固有責文徇國民之意,而不顧十七省人民付托之重者。然文之用心,不欲於全國共和之時,尚有南北對峙之象,是以推讓袁氏,俾國民早得統一。由是以觀,袁不宜藉口於部下之擁戴,而拒東南人民之要求,可斷言矣。諸公維持民國,為人民所攸賴,當此存亡絶續之際,望以民命為重,以國危為急,同嚮袁氏勸以早日辭職,以息戰禍,使袁氏執拗不聽,必欲犧牲國傢人民,以成一己之業,想諸公亦必不容此禍魁。文於此時,亦惟有從國民之後,義不返顧。臨電無任迫切之至!孫文叩。
  又電緻袁總統雲:
  北京袁大總統鑒:文於去年北上,與公握手言歡,聞公諄諄以國傢與人民為念,以一日在職為苦。文謂國民屬望於公,不僅在臨時政府而已,十年以內,大總統非公莫屬,此言非第對公言之,且對國民言之。自是以來,雖激昂之士,於公時有責言,文之初衷,未嘗少易。何圖宋案發生,證據宣佈,愕然出諸意外,不料公言與行違,至於如此。既憤且懣。而公更違法藉款,以作戰費,無故調兵,以速戰禍,異己既去,兵釁仍挑,以致東南軍民,荷戈而起,衆口一詞,集於公之一身。意公此時,必以平亂為言,姑無論東南軍民,未叛國傢,未擾秩序,不得雲亂,即使雲亂,而釀亂者誰?公於天下後世,亦無以自解。公之左右,陷公於不義,緻有今日,此時必且勸公,乘此一逞樹威雪憤。此但自為計,固未為國民計,為公計也。清帝辭位,公舉其謀,清帝不忍人民之塗炭,公寧忍之?公果欲一戰成事,宜用於效忠清帝之時,不宜用於此時也。說者謂公雖欲引退,而部下牽掣,終不能决。然人各有所難,文當日辭職,推薦公於國民,固有人責言,謂文知徇北軍之意,而不知顧十七省人民之付托。
  文於此時,迄不為動,人之進退,綽有餘裕,若謂為人牽掣,不能自由,苟非托辭,即為自表無能,公必不爾也。為公僕者,受國民反對,猶當引退,況於國民以死相拚?殺一不辜,以得天下,猶不可為,況流天下之血,以從一己之欲?公今日捨辭職外,决無他策。昔日為任天下之重而來,今日為息天下之禍而去,出處光明,於公何憾?公能行此,文必力勸東南軍民,易惡感為善意,不使公懷騎虎之慮。若公必欲殘民以逞,善言不入,文不忍東南人民久睏兵革,必以前此反對君主專製之决心,反對公之一人,義無反顧,謹為最後之忠告,惟裁鑒之!孫文叩。
  看官!試想這袁總統世凱,是想把中華民國,據為一人的私産,子孫萬代,世世傳將下去,豈肯中道退位,聽那孫文的言語。況且贛徐告捷,民黨失敗,正好乘此機會,將這等反對人物,一古腦兒驅殺出去,他好威福自專,造成一個大袁氏帝國,孫文、黃興等人無權無勢,硬想與他作對,轉弄成螳斧當車,不自量力,區區幾百個電文,濟甚麽事?反足令老袁暗笑呢。果然電文一達,威令重來,撤銷孫文籌辦鐵路全權,此外不置一詞。好似不值答復。還有蔡元培、汪兆銘、唐紹儀等,冒冒失失,也電請老袁退位,袁總統乃答辯數語,略言:“按照約法,及所宣誓言,須待正式總統選定,始能退位,不能照三數人私見,冒昧行事。”旋復下一通令,洋洋灑灑,約一二千言,小子因他言不由衷,不願詳錄。但記得文中要語,很有幾句好筆仗,大致謂:“受事之日,父老既以此完全統一國傢,托諸藐躬,受代之時,藐躬當以此完全統一國傢,還諸父老,是用雪涕誓師,哀矜執訊,豈用黷武?實以完責。一俟兇慝蕩平,國基奠定,行將自劾以謝天下”等語。大衆見此通令,總道他語語真誠,言言痛切。而且正式總統,未知誰人?民國初造,元氣未復,孫黃等無端發難,釀成南北戰爭,甘為戎首,真是何苦?所以一般人士都望這次亂事,迅速蕩平,各省都督,也多詈孫、黃為亂黨,李烈鈞、柏文蔚等為國賊,情願荷戈前驅,為袁效力,比那辛亥革命,直不啻天淵遠隔呢。大傢都睡在鼓中。
  惟安徽署督孫多森,接到江寧獨立消息,頗為駭異。尋復得下關來電,謂:“寧已獨立,公自忖無軍事學識,可將都督一席,仍讓柏公。公如無反對意思,尚可公認為省長”雲雲。當下密電江寧,探問虛實。嗣得電復,果屬確鑿,並勸令即日獨立。乃請省議會議長,及各軍官到公署集議。大衆以寧皖相連,寧既生變,皖先當災,不如隨聲附和,維持現狀為是。孫本袁總統心腹,到了這個地步,亦拿不住一定主意,衹好說是未曾統軍,不便督師,衆議推師長鬍萬泰為都督,孫仍任民政長,宣佈獨立,並任憲兵營長祁耿寰,為討袁總司令,蕪湖旅長龔振鵬,且先日揭獨立旗,脫離中央關係,龔本瞧不起孫鬍,所以省城尚未獨立,他先獨立起來。但皖省財政奇絀,餉項無着,蕪湖獨立,名義上雖是討袁,心目中卻是要錢。兵老爺緻治不足,擾亂有餘,吾為民國一嘆。探得大通督銷局,所存????款,不下數十萬金,便乘着黑夜,拔營盡起,齊嚮大通進發。督銷局中的辦事人員,已都到黑甜鄉裏,去做好夢,一聲炮響,局門洞開,蕪兵明火執仗,一擁而入,嚇得全局司事,從睡夢中驚醒,衹在被窩裏亂抖,不知是什麽盜賊。那蕪兵卻不要人物,專要金銀,四處尋覓,得了一個鐵箱,立即打開,裏面藏着,卻有一大束鈔票,幾十包銀圓,喜得蕪兵眼笑眉開,你搶我奪,不到幾分鐘,已是搬得精光,呼嘯一聲,陸續出局。到了局外,忽有營兵前來攔截,差不多有二三百名。蕪兵錢財到手,興致勃然,當下勇氣百倍,把手中所攜的快槍,一齊放出,擊死來兵一大半。有幾個腳長壽長的,急奔了去。蕪兵方揚長回營。原來大通督銷局附近,本有一營兵防守,驟聞局中有變,急來救護,哪知吃了一場大虧,冤冤枉枉的喪了若幹性命,衹剩了幾十人,逃回省中,報明孫鬍兩人。省城兵備本虛,驟聞此警,惶急萬分,孫又不願獨立,自思身入阱中,性命難保,不如趕緊逃避,乃薙發易服,步行出城,想是從曹阿瞞處學來。竟乘兵艦下駛去了。鬍萬泰聞孫失蹤,也是立腳不牢,索性也背人私逃。省城無主,越加擾亂,經軍商學各界會議,暫推祁耿寰護理都督,兼民政長。祁恐人心不服,遍貼通告,衹說是奉柏總司令所委,暫行代理。甫經接印視事,已有旅長柴寶山出來反抗。祁知不為衆所容,也即逃去。
  柴寶山等,正議改推都督,忽報柏文蔚到來。鬍萬泰亦隨柏回省,乃出城歡迎,導柏入城。柏本在臨淮關,自聞省城鼎沸,乘勢南下,途次適遇鬍萬泰,遂相偕同行。一入省城,遂自任都督,兼掌民政長,調集軍隊,抵抗北軍。孫多森逃至上海,電告北京。略稱:“被逼離皖,懇即另任都督,討平亂黨。”袁總統即將討皖事務,責成倪嗣衝。倪是老袁舊部,自然奮力報效,督兵進攻去了。
  安徽以外,又有粵東都督陳炯明,亦響應寧、皖、贛各軍,宣告獨立。陳炯明本與孫黃同黨,聞黃興已實行討袁,即親赴議會,演說袁總統罪狀,擬即日出師北伐等語。
  議會中尚依違兩可,不甚贊同。陳炯明勃然大怒,竟拔佩刀出鞘,擲置案上,聲言不肯用命,立殺無赦。議員等被他一嚇,那個敢輕試刀鋒,衹好唯唯從命。炯明回署,即自稱粵總司令,派兵往寧、贛等處,援助黃興、柏文蔚等。
  但因兵餉缺乏,迫令遠近商人助餉,各商輜銖必較,怎肯無故出錢,畀他弄兵逞志?遂陸續電達政府,請速發兵南徵,保救商民。袁總統遂命竜濟光為廣東鎮撫使,乃弟竜覲光為副,兩竜本駐紮粵邊,就近派剿,較為便捷;一面下一通令道:
  迭據新加坡檳榔嶼僑商,廣州總商會,香港澳門各政黨各行業商民人等,屢電稱:“本月十八日,都督陳炯明在議會拔刀,威逼議員,宣告獨立,乞派兵輓救,速討逆賊”等語。情形迫切,衆口一詞。廣東經兵燹之後,瘡痍未復,迭飭各師旅長等,嚴守秩序,保衛地方。不意陳炯明狼子野心,背國叛立,粵人水深火熱,泣血椎心,披閱電文,不忍卒讀。各該商民深明大義,任俠可風。陳炯明禍國禍鄉,竟敢通電各省,措詞狂悖,罪不容誅,應即褫去廣東都督職官,並撤銷陸軍中將暨上將銜,着竜濟光飭各師旅長,派兵聲討,懸賞拿辦。其被脅之徒,但能立功自拔,概勿深究!此令。
  此外還有湖南、福建二省亦相繼獨立。湖南都督譚延闓,福建都督孫道仁,本持中立態度無意决裂,怎奈軍界欲起應孫、黃,同時脅迫。湖南舉師長蔣翊武為總司令,福建舉師長許崇智為總司令,害得譚孫兩督,無法可施,衹好暫時從衆,也張起討袁旗來。最後是重慶師長熊剋武,亦宣示獨立。正是:
  彼讓此爭徒自擾,南徵北討幾時休。
  以上所述,獨立的省份,計不下五六省,袁政府遣兵派將,日夕不遑,倒也忙碌得很。欲知成敗,且看下回。
  語有雲:“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孫文之勸袁退位,毋乃貽失言之譏乎?袁氏野心勃勃,寧肯退位?彼方為一網打盡之謀,而孫實墮其術,徒令撤銷全權,目為亂黨。假使袁氏後日,效曹操之欲為周文王,不思南面稱帝,則假面目終未揭破,孫、黃逋逃海外,終為民國罪人,幾何而不為天下笑也。柏文蔚、陳炯明輩,亦未免躁率取殃,意氣之不可用事也如此。
  前車覆,後車鑒,願執此書以告來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第一回 揭大綱全書開始 乘巨變故老重來
第二回 黎都督復函拒使 吳軍統被刺喪元第三回 奉密令馮國璋逞威 舉總統孫中山就職
第四回 復民權南京開幕 抗和議北伐興師第五回 彭傢珍狙擊宗社黨 段祺瑞倡率請願團
第六回 許優待全院集議 允退位民國造成第七回 請瓜代再開選舉會 迓專使特闢正陽門
第八回 變生不測蔡使遭驚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第九回 袁總統宣佈約法 唐首輔組織閣員
第十回 踐夙約一方解職  藉外債四國違言第十一回 商墊款熊秉三受謗 拒副署唐少川失蹤
第十二回 組政黨笑評新總理 嗾軍人脅迫衆議員第十三回 統中華釐訂法規 徵西藏欣聞捷報
第十四回 張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電辨誣第十五回 孫黃並至協定政綱 陸趙遞更又易總理
第十六回 祝國慶全體臚歡 竊帝號外蒙抗命第十七回 示協約驚走梁如浩 議外交忙煞陸子欣
第十八回 憂中憂英使索復文 病上病清後歸冥籙第十九回 競選舉黨人滋鬧 斥時政演說招尤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彈捐軀 應桂馨泄謀拘案第二十一回 訊兇犯直言對簿 延律師辯訟盈庭
第二十二回 案情畢現幾達千言 宿將暴亡又弱一個第二十三回 開國會舉行盛典 違約法擅簽合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