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诗歌鉴赏 》  宋詞鑒賞辭典     》
韓縝
    
夏承燾 Xia Chengdao 
 生平簡介
 韓縝(1019-1097)字玉汝,原籍靈壽(今屬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縣)。韓絳、韓維之弟。慶歷進士。英宗時任淮南轉運使,神宗時曾知樞密院事。哲宗立,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罷知潁昌府。紹聖四年卒,年七十九,謚莊敏,封崇國公。《宋史》、《東都事略》有傳。《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鳳蕭吟
 韓縝
 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熏。
 綉幃人念遠,暗垂珠露,泣送徵輪。
 長行長眼,更重重、遠水孤雲。
 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
 銷魂。池塘別後,曾行處、緑妒輕裙。
 恁時攜素手,亂花飛絮裏,緩步香茵。
 朱顔空自改,嚮年年、芳意長新。
 遍緑野,喜遊醉眼,莫負青春。
 韓縝詞作鑒賞
 此詞藉詠芳草以寄托別離情緒。全詞以芳草為中心,儘管字面上沒有“草”的字眼,而“連綿無際”、“陌上”、“珠露”、“長亭”、“王孫”、“池塘”、“緑妒”、“香茵”、“芳意”、“緑野”等詞,無一不寫草,所以離情也處處由芳草帶出。詞中表現上用了正比和反比手法,即描寫芳草越繁華茂盛,帶出的離愁越濃越沉重;描寫芳草越生機勃勃,反映主人公的心緒越蕭瑟悲涼。
 起首二句先從遊子遠歸即賦別離說起。春風如醉,香氣似熏;陌上相會,情意綿綿,此處係用江淹《別賦》句意:“閨中風暖,陌上草熏。”遺憾的是遊子來去匆匆,纔相會又將賦別離,惜別者的眼中,那連綿不斷的碧草,似乎深鎖着無限離愁,使人觸景傷情。接着“綉幃”三句,形容遊子歸來以後旋即匆匆離去。這裏主要點出深閨思婦垂淚泣送的形象,同時還體現出露滴如珠淚的碧草之神,所謂“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別賦》)真是深閨念遠,南浦傷別,可以說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了。此處用擬人手法將碧草化作多情之人,亦似為離別而垂泣,如此以來化靜為動,增添了傷離的黯然氣氛。
 “長行”兩句,將鏡頭從深閨轉到旅途中的遊子經歷。他行行重行行,不見伊人倩影,但見遍地芳草,遠接重重雲水,這裏以雲水襯出春野緑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懷。下面隨即折回描寫思婦形象,“但望極”兩句,是寫她獨上危樓、極目天際,但見一片碧色,卻望不到遊子的身影。此處即用“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意,道出了思婦空自悵望的別恨。
 下片“銷魂”三句,是回憶當年。“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本為謝靈運的名句,詞人憶及昔日同遊池畔,旋賦別離,句中不僅深有滄桑之感,而且也沒有離題。記得那時她姍姍而行,羅裙輕拂,使緑草也不禁生妒;這是反用牛希濟“記得緑羅裙,處處憐芳草”詞意,以緑草妒忌羅裙之碧色,來襯托出伊人之明媚可愛,從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對她的懷念之情。“恁時”三句,仍是回憶。“恁時”即“那時”,連上“曾行處、緑妒輕裙”時事。他輕攜素手,絮飛花亂的暮春季節裏,漫步於如茵緑草之間。而眼前的如茵緑草,又使他興起無限感喟。“朱顔”兩句,從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化出,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相逢不知何日。自己年華已經漸老,衹有芳草卻是春風吹過而新緑又生。結末呼應上文,願人們毋須觸景傷情,當春回大地、緑滿田野之時,可以放懷宴遊,到那時可不要辜負了青春好時光。這首詞妙巧用擬人手法,把點點離愁都化作可感之物。全詞頗具空靈之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 序言 | 王禹稱 | 寇準 | 錢惟演 |  | 陳堯佐 | 潘閬 | 林逋 | 楊億 |  | 陳亞 | 夏竦 | 范仲淹 | 柳永 |  | 張先 | 晏殊 | 張昪 | 石延年 |  | 李冠 | 宋祁 | 梅堯臣 | 葉清臣 |  | 歐陽修 | 王琪 | 解昉 | 韓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