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老滋味 》
第29节:姑苏"陆稿荐"腊味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姑苏"陆稿荐"腊味
北京的八面槽有家"浦五房",专卖南味肉食,上海人趋之若骛。而居京的苏州人多感到那里的货也不足味儿,总忘不了姑苏的"陆稿荐"。
过去,苏州人每逢农历四月十四日,都要到阊门下塘虹桥西首的吕祖庙(俗称神仙庙)去看庙会。全城男女老少纷至沓来,庙内庙外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听说,这一天吕神仙要化身挤在人群中"与民同乐"。苏州人称之为"轧神仙",谁能碰到仙人就要交好运。传说某年"轧神仙"的头天晚上,一个背条破草荐,捧两只叠在一起的瓦钵的乞丐,走进东中市崇真宫桥的一户人家求宿,户主是个卖熟肉的,姓陆,他为人心肠好,便让乞丐在他家灶门前歇了一晚。次日天未破晓,乞丐即不辞而别,却留下了那条铺在地上的破草荐。不久,伙计来升火煮肉时,便随手扯了一块草荐塞进灶堂,不料一阵异香散发出来。陆老板联想起乞丐用两个相叠的瓦钵为枕(叠口为吕),认定是吕神仙来指点他。于是将没烧完的草荐收藏起来,每次烧肉时,只取用一根放进灶内,煮的肉味道独特,声誉雀起。这就是陆稿荐得名的由来,信不信由你。
苏州之有"陆稿荐",确实是早在康熙二年,迄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每想到陆文夫写的《美食家》,我就琢磨"陆稿荐"是怎样为"人堂"里的人制造口福的。原来这家老字号选购的猪,多以湖猪和常州洛猪为主,鸭子则都是从鸭行中选购四至五斤重的娄门大麻鸭。他们的厨艺代代相传,迭有改进,制作酱鸭、酱肉、酱汁肉等配料方法,除选用一般辅料外,还配用丁香、砂仁、新会橙、茴香、桂皮等上等原料,精工细作。酱肉皮薄而呈麦黄色,膘白不腻,精肉细致,食之满口香酥。酱鸭亦肥嫩可口,色、香、味俱佳。"酒闷汁肉"(俗称酱汁肉)是陆稿荐又一传统名牌产品,它是用肥瘦均匀的条肉,切成小方块,加红■、砂糖、香料等精制而成,其色红似樱桃,其味甜而不腻,入口而化。立夏后,气候转热,新鹅即将上市,陆稿荐便应时推出糟鹅、糟肉等品种。糟货的特点是乳白色,糟味香,爽口鲜美,清淡宜人。夏末秋初,新鸭开始上市,新卤鸭也开始应市。冬季是腌制各种生酱品的最佳季节。陆稿荐腌制的酱条肉、生酱鸭,便于携带,宜赠外地亲友,故销量最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乾隆赐匾"都一处"(1) | 第2节:乾隆赐匾"都一处"(2) | 第3节:便宜坊和全聚德 | 第4节:仿膳话当年 | 第5节:龙袍、活鱼宴、听鹂馆 | 第6节:历史悠久致美斋 | 第7节:誉满京华泰丰楼 | 第8节:萃华楼的鸡汤菜 | 第9节:悠久美味话水饺 | 第10节:"八大楼"外又一楼 | 第11节:"八大堂"中惠丰堂 | 第12节:柳泉居与砂锅居(1) | 第13节:柳泉居与砂锅居(2) | 第14节:谭家菜名重京华 | 第15节:阮元与"满汉全席" | 第16节:恭王府畔"厉家菜" | 第17节:"教席"之首两益轩 | 第18节:东来顺如何发迹?(1) | 第19节:东来顺如何发迹?(2) | 第20节:银锭桥畔"烤肉季" | 第21节:"清真烤肉宛"沧桑 | 第22节:誉满京华"爆肚王" | 第23节:津门"天下第一坊" | 第24节:难忘的中立园饭馆(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