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周易今注今译 》
下经(3)
南怀瑾 Na Huaijin
徐芹庭 Xu Qinting
②脢:是夹脊肉的意思。《说文》云:“背肉也。”
[今译]
咸卦九五,有感动他的夹脊肉的象征。这是无悔的。象辞上说“咸其脢”,是因志于浅末未能光大的关系。
[今释]
九五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虞翻说:“谓四已变,坎为脊,故咸其脢,得正而无悔。”李鼎祚说:“末犹上也,四感于初,三随其二,五比于上,故咸其脢,志末者,谓五志感于上也。”按:九四变则外卦成坎,而得正,故无悔。
上六①。咸其辅颊舌②。象曰:咸其辅颊舌,滕③口说也。
[今注]
①上六:是本卦■的第六爻。
②辅颊舌:来氏曰:“辅者口辅,颊者面旁,舌动则辅应而颊从之。三者相须用事,皆所以言者也。”王弼说:“辅颊舌者,所以为语之具也。”
③滕:张口骋辞的样子,见《说文解字》。郑玄、虞翻皆云:送也。
[今译]
咸卦上六,有感其辅颊舌的样子。象辞上说:感其辅颊舌,是说专门骋口辞去说服人家的意思。
[今释]
为什么上六有此现象呢?虞翻说:“耳目之间称辅颊,四变为目,坎为耳,兑为口舌,故曰:咸其辅颊舌。滕,送也,不得之三,山泽通气,故滕口说也。”这是从象学的观念解说的。按:四变则外卦坎为耳,而三至五互离为目。
恒■■巽(风)下震(雷)上 错■■益 综■■咸
恒①。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今注]
①恒:卦名,有恒久之义。序卦曰:“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今译]
恒卦,是亨通的,没有灾咎的,利于奉守正道,利于有所往。
[今释]
为什么恒卦有亨通无咎而利于正呢?这可从象数上去观察,古人对此卦的解说,以虞翻与郑玄较为有理。虞翻说:“恒,久也。与益旁通(错卦也叫旁通),乾初之坤四,刚柔皆应,故通。无咎利贞矣。”郑玄曰:“恒,久也。巽为风、震为雷,雷风相须而养物,犹长女承长男,夫妇同心而成家,久长之道也。夫妇以嘉会礼通,故无咎。其能和顺干事,所行善矣。”他们两家的解说,无论在象数或人事上,都解得通,都值得我们参考。按:泰卦■■内卦乾初九与外卦坤六四易位,则成恒,故曰乾初之坤四,恒六爻皆各得其应,故曰刚柔皆应。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①。雷风相与,巽而动②,刚柔皆应③,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今注]
①刚上而柔下:谓震刚在上而巽柔在下也。
②巽而动:谓其卦德,震则动、巽则逊也。李鼎祚曰:“此本泰卦也,六四降初,初九升四,是刚上而柔下也。分乾与坤雷也,分坤与乾风也,是雷风相与,巽而动也。”按泰■■,内乾外坤,六四降初,初九升四即成恒。下巽上震,震为雷、巽为风,故雷风相与。
③刚柔皆应:谓初应四,二应五,三应上,皆阳以应阴,阴以应阳也。《九家易》曰:“初、四、二、五,虽不正,而刚柔皆应,故通无咎矣。”
[今译]
彖辞上说:恒就是恒久不已的意思,阳刚的震卦在上,阴柔的巽卦在下,雷风互相助益、巽逊而动,刚柔都能相应,这是恒卦的象征。恒卦有亨通、无咎,而利于正道的现象,是因长久守住正道呀。我们观察天地的道理,也是恒久而永不停止的。所以(我们效法它,在恒久守正之后,即)可利有所往,(因为恒久不已,循环不止)在终结时,复又开始。像那日月得天,能日夜不停地长久照耀,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能长久运行以构成万古的宇宙。圣人恒久于正道,而天下也就可以教化成功了。我们只要观察它所以恒久的道理,那么天地万物的情态也就可以知道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
|
|
叙言 | 《易经》与“三易” | 易名的定义 | 《易经》的作者 |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 易学的传承及其他 | 两派十宗及其他 | 易学的精神 | 本书译事的经过 | 《周易今注今译》四版序 | 《周易今注今译》凡例 | 上经(1) | 上经(2) | 上经(3) | 上经(4) | 上经(5) | 上经(6) | 上经(7) | 上经(8) | 上经(9) | 上经(10) | 上经(11) | 上经(12) | 上经(13)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