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煮酒說水滸   》 第29節:品酒賞藝(7)      瀋傢仁 Shen Guren

  李逵在沂嶺所遇之虎是飽虎。此虎剛剛飽食了一頓,吃了李逵老母,正從外面飲水歸來。見小虎死於洞口,雖也張牙舞爪,但想到洞內虎子,又不見人,也就用不着咆哮,更不用撲、掀、剪的動作,故斯斯文文"先把尾去窩裏一剪",然後纔將半截身軀坐將進去,完全是飽虎歸窩的動作。李逵雖是粗人、莽漢,卻是個孝子。好不容易接到老娘,想帶回梁山去享福,千辛萬苦將老娘背到沂嶺,誰知卻被老虎吃了,目睹此慘狀,李逵哪能不"心頭火起,赤黃須竪立起來",連殺四虎,勇猛無比、痛快利索,也算是報仇雪恨了。
  解寶、解珍是"當官受了甘限文書"。限期之內捕不到老虎就要受官府責打。衹得到山上捕虎,先是嘗盡等虎之苦,得虎之難。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見到老虎。而解珍、解寶在登州山所見之虎,是受傷之虎。此虎雖然中箭,在地上翻滾,企圖掙脫身上之箭,箭未掙脫,又見解珍、解寶兄弟持叉奔來,身上疼痛難忍,那虎威早無。一個力竭,一個力旺,老虎自知敵人不過,帶箭便逃。箭上又有毒,大蟲奔命,血液循環加快,毒汁攻心,"那大蟲擋不住,吼了一聲,骨碌碌滾將下山去了",一命嗚呼。
  《水滸》裏的四虎,雖作者筆下所畫,但有的"以神見形",有的"繪形托神",讀來卻似逼真,可見施耐庵寫作手法之高絶。
  77武鬆的防身武器
  "武鬆打虎"的故事,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事情,凡讀過《水滸》的人無不為之擊節叫好,好在哪裏呢?讀者大多把註意力集中在打虎的過程中,為之擔心、為之捏汗、為之叫絶、為之歡呼。但作者對武鬆所拿的防身武器--哨棒的藝術處理卻未引起大多數讀者的註意。武鬆的哨棒在《水滸》"景陽岡武鬆打虎"一回書裏,是作者着力描寫的一件兵器。短短的一回書,作者不但反反復復十八次點到了這根棒,還寫了不同的拿棒動作,如出發時是"拴了哨棒",行走時是"提了哨棒"、"拿了哨棒",坐下來是"倚了哨棒",特別是"三碗不過岡"酒店喝下了十八碗酒後,武鬆是"綽了哨棒"立起身就走,是"橫拖着哨棒"上岡來,酒涌上來時是"將哨棒綰在肋下",酒發作時是"一隻手提哨棒,一隻手把胸膛前襢開,踉踉蹌蹌",直奔樹林,一個似醉非醉的好漢形象出現在讀者眼裏。一條哨棒,這麽多拿法,既顯示了作者用字功力,也讓讀者從不同拿棒姿勢來品味武鬆的英雄形象。
  這回書題是"景陽岡武鬆打虎",作者這樣讓哨棒反復出現,一時一刻都沒有忘記這根棒,就給讀者造成了一種錯覺,以為武鬆是靠這根棒來打猛虎的。結果在景陽岡遇虎,當吊睛白額猛虎撲來,要讓這條棒發揮作用時,慌忙之中,又將棒打在枯樹上,虎未打着,棒反折斷。作者反復寫棒,至此看來多餘,其實不然。十八次寫棒,各有妙用,産生三種不同的藝術效果。前十三次寫棒,正是為了突出這根棒,要讀者註意這根棒。特別是上了景陽岡,看到官府榜文,武鬆這根棒還拿在手中,武鬆有了打虎的武器,讀者就更為放心。遇虎時"拿棒在手"、"掄棒打虎"、"棒折兩截",三次寫棒,正好是使有用之棒變無用之棒,使讀者的放心轉變成瞠目、禁口、為之擔心。最後兩次寫棒是在打死猛虎之後,這是棒的餘波,讀者又由擔心轉為寬心。綜觀打虎的全過程,這根哨棒一折、一丟、一拾三個動作,使文章産生了騰挪跌宕、婉轉麯折的藝術效果。這一折、一丟正顯出武鬆徒手打虎的異樣神威來,武鬆在江湖上也由此聞名,使人折服。
  有人可能會說武鬆徒手打虎,的確英雄。武鬆這條好漢,使用的棒為何一打就折呢?原因有二:
  一是如書上所云:武鬆見虎撲來,盡平生氣力,將棒從半空中劈下來,打急了,打在枯樹上折斷,說明當時心慌,這也是事實。武鬆是人不是神,面對這來勢洶洶的猛虎,他不可能沒有慌張之情,武鬆見到猛虎,首先是驚叫一聲,"酒都作冷汗出了",一會"閃在大蟲背後",接着"躲在一邊"、"閃在一邊"。這"閃"、"躲"正是武鬆驚慌時毫無對策的表現,手中之哨棒也完全變成了擺設,好不容易抓住機會"雙手掄起哨棒,盡平生氣力,衹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結果是顧虎不顧樹,打折棒也在理。
  二是哨棒打虎根本就無濟於事。哨棒顧名思義,一頭實心,一頭空心,可以吹出聲音。一可用來挑小包袱,二可當拐杖,三是吹出聲音驚嚇豺狼。這麽根空心棒,碰着枯樹連枝帶葉都打落,別說是一頭空的,就是全是實心的,也難有不斷之理。這根棒斷也有斷的好處,不斷它也打不死老虎,即使用哨棒打死了老虎,也顯不出武鬆的英雄本色。武鬆之所以英雄了得,傳誦千古,正是因為他不藉用任何武器,憑赤手空拳打死一隻吊睛白額猛虎,"哨棒折了,方顯出徒手打虎異樣神威來"(金聖嘆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漢
第1節:專傢推薦第2節:開捲解謎(1)第3節:開捲解謎(2)第4節:開捲解謎(3)
第5節:開捲解謎(4)第6節:開捲解謎(5)第7節:開捲解謎(6)第8節:開捲解謎(7)
第9節:開捲解謎(8)第10節:開捲解謎(9)第11節:百傢爭鳴(1)第12節:百傢爭鳴(2)
第13節:百傢爭鳴(3)第14節:百傢爭鳴(4)第15節:煮酒說人(1)第16節:煮酒說人(2)
第17節:煮酒說人(3)第18節:煮酒說人(4)第19節:煮酒說人(5)第20節:煮酒說人(6)
第21節:煮酒說人(7)第22節:煮酒說人(8)第23節:品酒賞藝(1)第24節:品酒賞藝(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