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下一站,中國   》 第29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7)      陳季冰 Chen Jibing

  偉大的人格已經沉入歷史,而這人格的力量卻照亮了未來。
  現實生活中的"精英"卻是令人失望的。
  2007年春,因為股市火爆,銀行裏天天排長隊。為了方便省時一些,我去離傢不遠的一傢工商銀行營業所辦一張貴賓卡。走到裝修豪華的"金帳戶"大廳門口,兩個金燦燦的英文單詞撲面而來:Elite Club(精英俱樂部)。不久前有個保險推銷小姐多次打電話嚮我推銷她公司的一個險種,一嚮面子很薄的我經不起軟磨硬泡,答應在辦公室裏接受她的來訪。她見我第一句話是這樣開頭的:"像您這樣的精英人士……"她遞給我的名片上是這樣介紹她的身份的:"××保險公司精英部銷售經理"。
  類似的"遭遇"還有不少,於是我不得不納悶地對自己說:"哦,原來我是一個'精英'!我怎麽一直都不知道呢?"不過,對於這一點,我感到十分不自在。我相信,相同的不自在在許多人身上都發生過。2003年底,滾石樂隊主唱米剋·賈格爾(Mick Jagger)受伊麗莎白女王册封成為一名"勳爵"。他在接受英國一傢報紙采訪時自嘲般地說:"我一輩子都在同資本主義和權貴階層做鬥爭,怎麽現在我自己也成了權貴階層的一員?"
  當然,我對於"精英"這兩個字的不自在,與搖滾歌星和左派青年的反叛精神基本沒有任何關係,更不是出於那種常見的故作姿態式"低調",而主要是因為我的生活及思想狀態與我理解中的當下中國"精英階層"實在毫無任何共同點。我最願意居住在人氣旺盛的普通居民社區,而不是那些高檔地段的冷清豪宅。一方面是供不起豪宅,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過去的那些居民小區生活配套成熟便捷,而且左鄰右捨人情味十足,能讓我時時感覺到人間的實在,而不是高處的寒意。我上下班和出行一般以公交車和地鐵為主,當然也經常打的,但我不開私傢車。不是因為我買不起和用不起私傢車,更不是為了響應環保人士的倡議,而是我覺得這樣最方便實惠:在上海這樣的繁忙都市,市內停車實在是件費時費力費錢的大麻煩事。我對那些歐洲的名牌服飾相當欣賞,在它們過季打折的時候偶爾也會買上一兩款,但我從不會一身名牌。這絶非故作清雅脫俗,而是因為我覺得我的工作和人際交往場合與Amarni、Prada、Gucci的氣質太不般配……
  "精英"這個詞在現代中國人的理解中,相當於英語裏的"elite"。非常有趣的是,至少在美國,elite並不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羨的正面詞彙。相反,它更多地意指"權貴"、"不平等"等涵義,因而含有相當大的貶義成分。美國學者賴特·米爾斯(Charles Wright Mills,1916-1962)於50多年前出版的《權力精英》(The Power Elite)一書,集中地反映了美國社會民衆對"精英階層"普遍的不信任和批判態度,它已成為20世紀社會學經典著作。(參閱《權力精英》,【美】查爾斯·賴特·米爾斯著,王昆、許榮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旅美華裔學者林毓生先生曾經在一篇文章中附帶地討論過"elite"何以在中國(包括臺港澳地區)被蒙上一圈正面的光環的問題,雖然衹有寥寥數語,但他頗具洞見地指出,這與中國的儒傢傳統有很大關係。(見《論民主與法治的關係》,《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第95-96頁,林毓生著,北京三聯書店1988年12月第1版。)在傳統中國"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結構中,居於最上層的"精英"是讀書人階層。他們中的一小部分因為出仕而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權力,還有一部分雖未做官但原本就是有財産有地位的"一方縉紳",不過,他們藉以成為社會"精英"的核心資本,並不是他們有財有勢,而是他們的"儒者"身份。在儒傢的傳統價值體係中,"士"的身份資格,與權和錢是無關的,甚至第一位的要素也不是學問,而是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或"傢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使命感。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傳統中國社會中的"精英"之所以具有正面形象,是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懷有更強烈的責任意識:不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也不論腰纏萬貫還是一介布衣,他們都會自覺地背負起"天下興亡"的重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第2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2)
第3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3)第4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4)
第5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5)第6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6)
第7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7)第8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8)
第9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9)第10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0)
第1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第1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2)
第13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3)第14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4)
第15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5)第16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6)
第17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7)第18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8)
第19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9)第20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0)
第2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1)第2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2)
第23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1)第24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