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 》
第29节:三、"吃饭不要钱"(12)
罗平汉 Luo Pinghan
"吃饭不要钱"和"放开肚皮吃饭",还造成了公共食堂粮食的巨大浪费,一些社员怕自己吃少了吃亏,每餐都是死吃活撑,吃不了还偷偷拿回家喂鸡喂鸭。说"放开肚皮吃饭"能节约粮食实属无稽之谈。不少食堂人均一天要吃掉二三斤粮食。山东菏泽县马岭岗公社刁屯大队段庄小队的食堂,放开肚皮吃饭后,340人一个月吃粮1万多斤,每人一天合3斤多。这并非个别现象。在有的地方,一天吃五顿饭,有的地方放吃饭"卫星"。如此一来,"放开肚皮吃饭"实行不到两三个月,多数食堂已寅吃卯粮。
到了1958年底,只得将"放开肚皮吃饭"的口号收起来。至于各种各样的供给制,除了粮食供给制还勉强维持外,伙食供给制和基本生活供给制因无力再维持,基本上不复存在。
5食堂化带来的"共产风"
人民公社化之后的公共食堂几乎是在一窝蜂的情况下办起来的。北戴河会议后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也同时基本实现了食堂化。各地公共食堂创办之时,无场地、无锅、无灶、无生活必需品,是真正的一无所有,白手起家,但这并没有影响公共食堂的遍地开花。那么,办公共食堂所需的各种物品从何而来既非购买,亦非上级拨给,而是通过刮"共产风"从社员手中刮来的。
"共产风"一词,是毛泽东在1959年2月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首次使用的。他说:"公社在1958年秋季成立之后,刮起了一阵'共产风'。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贫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义务劳动太多。三是'共'各种'产'。所谓'共'各种'产',其中有各种不同情况。有些是应该归社的,如大部分的自留地。有些是不得不借用的,如公社公共事业所需的部分房屋、桌椅板凳和食堂所需的刀锅碗筷等。有些是不应当归社而归了社的,如鸡鸭和部分的猪归社而未作价。这样一来,'共产风'就刮起来了。即是说,在某种范围内,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这是毛泽东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半年后对"共产风"的概括,他准确地抓住了"共产风"的本质特征。
"共产风"之所以发生,就在于人民公社实行的是"一大二公"的体制。全国的人民公社平均是由28个农业社合并而成的,原来的农业社一般成了公社下辖的大队。公社是工、农、商、学、兵样样俱全,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在全公社范围内,统一生产,统一分配,农民过着名则集体、实则平均的生活。这样,原来农业社与农业社之间的贫富被拉平,社员与社员之间的收入差别也被消除,成了穷队"共"富队的"产",社、队"共"社员的"产",贫穷的社员"共"较富裕的社员的"产"。
湖南长沙县高塘人民公社成立后,有人写了这样一张大字报:"人民公社好,可惜搞大了。富社与穷社,分别很不少,我社粮食产得多,他社粮食产得少,要想提高生产力,粮食不可平均吃。"可见,人民公社一成立,广大群众对这种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就表示了不满。
办人民公社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同时也要使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公社成立之时,不但要将农业社的全部公有财产,包括土地、牲畜、林木、农具、地里的庄稼、已经收获尚未分配的农产品、农业积累的资金,甚至劳动力的使用和调拨,全部转为公社所有,而且还将社员的部分生活资料由公社统一使用。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规定:"各个农业社合并为公社,根据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应该将一切公有财产交给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社员转入公社,应该交出全部自留地,并且将私有的房基、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转为全社公有,但可以留下小量的家畜和家禽。"
《河南省人民公社试行章程》规定:农业社转并为人民公社时,一切公有财产全部交给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转社时,社员私有的牲畜、林木、果园和大中型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折价归公社所有。社员原有的自留地、荒闲地、苇地、房基宅地应交公社所有。公社化后社员的小家畜家禽,可留为社员所有。社员占有的多余的房屋,公社有统一调配权,不得再收房租。社员的家庭生活用具,包括桌、椅、板凳、床铺、箱、柜等等,一律归社员所有,公社如有需要,在取得社员本人同意后,可暂时借用。
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公社化后社员的生产资料毫无例外地全都要交给公社,部分生活资料名义上可以留给个人,但公社也可以用各种名义占有。这就为各地刮"共产风"开了方便之门。
公共食堂与刮"共产风"是联系在一起的。办食堂之初,公社除了掌握一定的粮食外,可谓一无所有。食堂办起来后,一方面,所需的锅碗瓢盆、蔬菜食油等等,食堂并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供使用。不少公社是一夜之间办起的,食堂也是如此,所需之物全部取之于社员个人。但农民毕竟是小生产者,一方面有浓厚的平均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或多或少地有自私自利的思想,普遍存在可"共"别人的"产"而不可"共"自己的"产"的心理。食堂办起来之后,他们并不会自愿地将家里的东西交给食堂,那时的办法是,趁社员出工之际,由社、队干部到社员家搜查,将发现的粮、油等物品全数收去交给食堂。社员稍有不满,轻则批判辩论,重则开展批判斗争、不给饭吃,并扣上破坏公共食堂、破坏人民公社的帽子。在一些地方,为了强迫社员到食堂吃饭,强行将社员的锅砸烂,把碗、盆拿走。公社化高潮时,正值大炼钢铁的高潮,为了炼铁炼钢,不少地方将社员家里的铁锅、铁铲等铁金属全数拿去,化作铁疙瘩,以完成钢铁指标,理由是留这些东西也没有用,反正在食堂吃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广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节:前 言 | 第2节:一、初澜(1) | 第3节:一、初澜(2) | 第4节:一、初澜(3) | 第5节:一、初澜(4) | 第6节:一、初澜(5) | 第7节:一、初澜(6) | 第8节:二、大潮(1) | 第9节:二、大潮(2) | 第10节:二、大潮(3) | 第11节:二、大潮(4) | 第12节:二、大潮(5) | 第13节:二、大潮(6) | 第14节:二、大潮(7) | 第15节:二、大潮(8) | 第16节:二、大潮(9) | 第17节:二、大潮(10) | 第18节:三、"吃饭不要钱"(1) | 第19节:三、"吃饭不要钱"(2) | 第20节:三、"吃饭不要钱"(3) | 第21节:三、"吃饭不要钱"(4) | 第22节:三、"吃饭不要钱"(5) | 第23节:三、"吃饭不要钱"(6) | 第24节:三、"吃饭不要钱"(7)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