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生活 印度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   》 第29节:神灵诸相(5)      石海军 Dan Haijun

  笈多王朝初期也就是公元二三百年时,印度历史进入了史家所谓的"黄金时代",印度文化艺术已得到了较高水平的发展,宗教哲学的思辨已相当深入,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与较为原始的土地女神相类似的想象性作品。在印度比塔出土的笈多王朝初期的一件赤陶浮雕使我们联想到远古时代的丰收女神形象,这件浮雕上面的女神也与植物连在一起,显然这株植物代表的依然是生殖与丰收的意义,不过这一朵莲花似的植物不是从她的子宫而是从她的颈上生长出来的,女性形象也已不再倒立。
  以上两件作品都比较直观、简朴,也有些艺术品是通过含蓄和暗示的方式来表现生殖与丰收的意义,美学价值也显得更高。比如,在阿育王时代的石雕中,有一件著名的作品是一座手拿掸子的女像,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个女性形象代表的也是丰收女神形象,现存在德里国家博物馆的前厅正中,是印度的一件国宝。这座雕像表现了丰满、生育力极强的女性美。但这件作品中植物和树木没有出现,其生殖与丰收的意义主要通过女性的丰满和手中的掸子表现出来的。
  大英博物馆也收藏了一幅印度古代动人的《森林女神》,女神斜靠在的树上,生机饱满的树干和枝叶令人油然想到发育成熟的人体形态,它似乎能将我们带回到对于亲切宜人的大地的原始崇拜中去。
  这种原始崇拜的感情含蓄一点时多表现为女性的丰腴之美,而表现得直露时则是女性生殖崇拜。古印度人认为人的出生是最为神圣和不可思议的奇迹,因此,他们将男女性爱活动看得极为神圣,并以女性的生殖来想象大地的丰收,从而使女阴与象征大地的植物密切联系起来。
  女性生殖崇拜或说是妇阴崇拜,对人而言,意味着多子多孙;对生产而言,则意味着丰产丰收。物质财富在印度原始密教中主要是以土地和农业为设想对象的,这可以从密教经典中用来代表女阴的另一个词语罗多(lata)来证明。罗多的原义为植物或蔓藤,然而在密教中它代表女性生殖器,表示女性的生殖与大地的多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密教中的衍多罗(yantra)是一种复杂的图案。衍多罗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用莲花图形或用三角图案,或是二者兼用以代表女阴。在大多数衍多罗中我们也会看到围绕中心女阴表象四周的一根蔓藤图形。这种蔓藤称为劫波罗里迦(kalpalalika),意为产生希望之藤。实际上,密教衍多罗图案中的莲花或蔓藤并不是什么奇情异想,它与原始的丰收女神之间一脉相承。从原始的意义上说,密教对于女阴的崇拜和围绕女阴而举行的修行仪式,都基于女性生殖与自然的繁殖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再者,植物与女性神灵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由印度性力教派中俱罗树(Kula)的重要地位表示出来。性力派教徒崇拜俱罗树,他们清晨起来的第一个任务常常是向俱罗树致敬,无论何时只要看见俱罗树都要向它致敬。印度神话故事中,也有关于怀火的舍弥树的传说,女神波罗婆抵有一天欲心大盛,倚在舍弥树干上休息。树身内因而产生了高热,后来就爆发成为火焰。所以女人怀春或是怀孕也被称为是怀火的舍弥树。
  Vrikshaka, 树神,公元八世纪,出自一个印度教寺庙。从远古时代起,世界上很多民族都膜拜树神,即使在今天,印度还有很多地方顶礼膜拜树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第1节:概 要(1)第2节:概 要(2)第3节:《欲经》(1)第4节:《欲经》(2)
第5节:《欲经》(3)第6节:《欲经》(4)第7节:《欲经》(5)第8节:《欲经》(6)
第9节:《欲经》(7)第10节:《欲经》(8)第11节:《欲经》(9)第12节:《欲经》(10)
第13节:《欲经》(11)第14节:《欲经》(12)第15节:旁门左道(1)第16节:旁门左道(2)
第17节:旁门左道(3)第18节:旁门左道(4)第19节:旁门左道(5)第20节:旁门左道(6)
第21节:旁门左道(7)第22节:旁门左道(8)第23节:旁门左道(9)第24节:旁门左道(10)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