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龙象之争——中国、印度与世界新秩序 》
第29节:第二章、走进中国(15)
戴维-史密斯 David - Smith
在奢侈品方面中国市场也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这也是中国的假冒商品会如此猖獗的原因。2005年12月,包括夏奈尔(Chanel)、普拉达(Prada)、巴宝莉(Burberry)、古琦(Gucci)和路易威登(LV)在内的奢侈品获得了中国的合法授权,它们将抵制一家北京商城出售仿制它们产品的行为。有相当数量的新兴富人钟爱进口奢侈品,而且这一数量还在增长。2005年中国高端时尚产品和其他奢侈品的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2%。在这方面,中国正快速地赶上日本,日本是近年全球最重要的奢侈品购买市场。中国名牌战略协会估计在2005年,13亿中国人中至少有1.75亿人能够购买一些奢侈品,到2010年这一人数将上升到2.5亿。这部分人年薪高达3万美元,而且会继续上升,他们的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
这些有闲阶层的消费潜力到底有多大?"有闲阶层"这一概念是由美籍挪威人凡勃伦提出的,这位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将19世纪晚期新兴的有闲阶层称为"显著消费群体"。安永国际会计公司在2005年9月发布了一个名叫《中国:奢侈消费新生代》的报告,估计在2005~2008年之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每年将增长20%,直到2015年将保持10%的增长率;到那时,中国将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并将超过除日本外的任何国家,甚至能与日本相媲美;中国在这方面"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到2015年,中国还有一个领域将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利用他们获得的财富去世界各地度假旅游。境外旅游虽然现在对于中国人来说仍是陌生的,但不久后将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学人》信息部预测,到2015年,去世界各地旅游的中国人将增加到1亿,相比之下2004年还不到3 000万。
"扬帆起航"
2005年4月,通用汽车的副总裁鲍勃·鲁茨在参加完上海国际车展后异常兴奋。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博客上写道:
上海车展正在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世界级展览会,吸引着全世界大多数汽车生产商,这里不再展出一些无足轻重的非一流产品,相反,这里有优雅的展台,宽敞、明亮的展厅……当你认真观察这个国家时,你会发现人们对中国前景的描述绝不是吹牛,也没有高估;相反,人们是低估了这个国家。我们不知道10年内或10年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上海及其周围省市或许会有上亿人有能力购买汽车,而这仅仅是中国的一部分。随着中国逐渐由一个农业大国变成一个工业国家,国内正在建设长达8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这些线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贯穿了整个中国,公路交叉的枢纽地区将会涌现出一批城市。类似美国的工业革命将会在这个拥有10多亿人口的国度发生,10年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任何忽略了这一事实的人都是不明智的。
实际上,很少有汽车生产商忽略了中国。中国去年汽车销售量是5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销售量是300万辆,这虽然只占中国人口的很小比重,但是却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汽车市场。全球汽车工业看到了中国的巨大潜力,而环保分子则担忧中国不断增长的汽车消费对地球的影响。就像其他领域一样,中国的汽车行业起步较低。2005年中国平均每1 000人拥有15辆小汽车,相比之下美国有500多辆。如果中国的私人汽车拥有率不断向美国靠拢,这将给全球环境及世界能源带来巨大压力。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发生?上海举办F1中国大奖赛证明中国正在崛起为一个汽车大国,F1大奖赛将汽车比赛变成了一个耗资巨大的活动。2004年9月,第一届F1大奖赛在花费了3亿美元修建的跑道上举行,中国政府承诺至少举办六年。巴西选手鲁宾斯·巴里切罗开着法拉利赛车赢得了比赛的冠军,15万人付费观看了比赛。用中国的标准衡量,每个人支付的票价都非常高,差不多是一般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中国购买汽车的主力是35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也特别喜欢外国名牌轿车,比如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和大众汽车。尽管英国生产的迷你型宝马及其他很多种类的车型销路很好,但是通用汽车公司仍占有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份额。在某些方面,中国没有走美国的老路。中国的车型倾向于小动力的瘦型车。2006年3月,中国政府在其预算中,决定对排量两升以上的汽车征收更高的税额,同时降低对小动力汽车的征税。但在其他方面,中国和美国又极为相似。中国正在大力兴建便于市民驾驶的公路,这似乎是美国汽车黄金时代的重现。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到200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网总长度达到3?4万公里,是四年前总长度的两倍,这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高速公路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导言:中国、印度和世界新秩序(1) | 第2节:导言:中国、印度和世界新秩序(2) | 第3节:导言:中国、印度和世界新秩序(3) | 第4节:第一章、历史回顾(1) | 第5节:第一章、历史回顾(2) | 第6节:第一章、历史回顾(3) | 第7节:第一章、历史回顾(4) | 第8节:第一章、历史回顾(5) | 第9节:第一章、历史回顾(6) | 第10节:第一章、历史回顾(7) | 第11节:第一章、历史回顾(8) | 第12节:第一章、历史回顾(9) | 第13节:第一章、历史回顾(10) | 第14节:第一章、历史回顾(11) | 第15节:第二章、走进中国(1) | 第16节:第二章、走进中国(2) | 第17节:第二章、走进中国(3) | 第18节:第二章、走进中国(4) | 第19节:第二章、走进中国(5) | 第20节:第二章、走进中国(6) | 第21节:第二章、走进中国(7) | 第22节:第二章、走进中国(8) | 第23节:第二章、走进中国(9) | 第24节:第二章、走进中国(10)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