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思考 》 何以为生:文化名人的经济背景 》
第29节:周作人的经济状况(2)
陈明远 Chen Mingyuan
日本留学时代
大哥周树人在1902年4月赴日本留学。据鲁迅回忆:"记得自己留学时候,官费每月三十六圆。"(引自《华盖集续编》)约合每月人民币3 600元。1905年二弟周作人20岁时也得到官费赴日本留学,据他回忆:"那时的学费(留学官费)是年额四百圆,每月只能领到三十三圆。"(引自《鲁迅的故家·鲁迅在东京》一书)约合每月人民币3 300元。
1906年6月,周树人在仙台医专第二学年结束时,退了学,准备弃医从文。他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当月他奉母命回国到老家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4天后便回东京。
这时周氏兄弟准备从事新文学运动,1907年在日本合译《红星佚史》,得到稿酬二百多圆,合同上注明千字2圆(据《周作人回忆录》第201页)。但此后周氏兄弟准备办杂志《新生》一事没有成功。又因老家经济负担很重,1909年6月间,周树人不得不回国工作挣钱养家。不久,在日本立教大学读书的周作人便同日本女子羽太信子结了婚,生活费用不够,只好向大哥伸手要资助。
1911年秋天周作人携日本妻子回国,他起初在绍兴中学教书,月薪50银洋,陆续增加到68银洋,但入不敷出。据《鲁迅日记》所载,这期间周树人每个月都给绍兴老家的二弟汇寄生活费。1912年5月到北京以后,一开始每月汇寄家用50银圆,1913年8月以后增为100银圆。还要给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娘家汇寄生活补贴。
兄弟不和,逼迫鲁迅迁出八道湾
20年代以来,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财政困难,屡屡拖欠公职人员的薪金。教育部在1920年上半年拖欠了一个月的薪金,下半年则一拖几个月,直到年底才把9月份的薪金发全。1921年和1922年情况更糟糕,仅能领取薪俸2/3左右,鲁迅月薪应得300多银圆,实得百银圆左右。特别难以容忍的是二弟妇羽太信子掌握家政后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为支撑三代同堂大家庭的浩繁开销,委曲求全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借债度日。
周家三兄弟和母亲、眷属(周树人妻朱安、周作人妻羽太信子及儿女、周建人妻羽太芳子及儿女)十三口加上几个佣人,共约二十口,同住一个三进20几间房屋的大四合院。收入应该说比较富裕,然而由于羽太信子掌握日常费用,挥霍过度,每月生活费700多银圆(合今将近3万元)都不够开支,经常入不敷出。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所谓兄弟》中谈到:"有时茶余饭后,鲁迅曾经感叹过自己的遭遇。他很凄凉地描绘了他的心情,说:'我总以为不计较自己,总该家庭和睦了吧,在八道弯的时候,我的薪水,全行交给二太太(周作人妻子),连周作人的在内,每月总共有600余银圆,然而大小病都要请日本医生来,过日子又不节约,所以总是不够用,要四处向朋友借,有时借到手连忙持回家,就看见医生的汽车从家里开出来了。我就想:我用黄包车运来,怎敌得过用汽车带走的呢?'据鲁迅说,那时周作人他们一有钱就往日本商店去买东西……花光之后,就来诉说没有钱用了,这又得鲁迅去借债。"
从《鲁迅日记》可见,1919年11月,鲁迅借债500银圆,为期3个月,利息1分3厘(65银圆),补足购房款;1920年5月,鲁迅借债百余银圆。1921年3月周作人患病住院后到香山疗养,鲁迅又借债700余银圆。经常是还了老债,再借新债。
因家务严重冲突,加上羽太信子有时发作神经病、谗言污蔑鲁迅,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向长兄鲁迅递送绝交信。周氏兄弟反目,逼迫鲁迅及老母、发妻搬出北京八道弯四合院大宅,这段恩怨已引发了许多论述。追其根源,有的归诸行为误会、有的归诸妇人谗言、有的归诸个性差异……但我认为,寻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一个"钱"字。
周氏兄弟对于"钱"的原则分歧
周作人夫妇的经济生活要比长兄鲁迅豪华得多。据三弟周建人回忆:主妇信子"气派极阔,架子很大,押金如土。家中有管家齐坤、还有王鹤招及烧饭司务、东洋车夫、打杂采购的男仆数人,还有李妈、小李妈等收拾房间、洗衣、看孩子等女仆二三人。即使祖父在前清做京官,也没有这样众多的男女佣工。……周作人任他的妻子挥霍,不敢讲半句不是。早在辛亥革命前后,他携带家眷回国居住在绍兴时,他们夫妇间曾经有过一次争吵,结果女方歇斯底里症大发作,周作人发愣,而他的郎舅、小姨[陈注:羽太信子的妹妹芳子、嫁给周建人后来又离婚]都指着他破口大骂。从此,他不敢再有丝毫的得罪;……甚至被拉着要他到日本使馆去讲话。平日里,一讲起日本,总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讲到支那,都是卑贱低劣。而周作人只求得一席之地,可供他安稳地读书写字,对一切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鲁迅看不过去,对周作人进行规劝,无非是'化钱要有个计划、也得想想将来'这一类话。也真有周作人这样的人,把好心当恶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
|
|
第1节: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挣的钱(1) | 第2节: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挣的钱(2) | 第3节:《新青年》同人为何不要稿费(1) | 第4节:《新青年》同人为何不要稿费(2) | 第5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1) | 第6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2) | 第7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3) | 第8节:鲁迅为版税而奋斗(1) | 第9节:鲁迅为版税而奋斗(2) | 第10节:致命的昏和卖(1) | 第11节:致命的昏和卖(2) | 第12节:鲁迅、琉璃厂和旧书、文物 | 第13节:对琉璃厂的眷念 | 第14节:鲁迅和电影(1) | 第15节:鲁迅和电影(2) | 第16节:鲁迅和电影(3) | 第17节:王韬的经济状况(1) | 第18节:王韬的经济状况(2) | 第19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1) | 第20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2) | 第21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3) | 第22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4) | 第23节:章太炎的经济状况 | 第24节:蔡元培的经济状况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