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1)
田居儉 Tian Jujian
澄心堂紙雖然名滿江南,但在南唐滅國後作為戰利品運回汴梁,並未引起北宋朝廷重視,被長期堆置在結滿蛛網、塵埃厚積的庫房裏。詩人梅堯臣對澄心堂紙遭此冷遇大鳴不平:“城破猶存數千幅,緻入本朝誰謂奇。漫堆閑屋任塵土,七十年來人不知。”史傢劉獨具慧眼,始為禮贊:“當時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萬軸。後人聞名寧復得,就令得之當不識。”隨後又邀文壇名傢享用賦詩,遂使澄心堂紙聲名重振。歐陽修詩云:“君不見曼卿子美真奇才,久矣零落埋黃埃。君傢雖有澄心紙,有敢下筆誰知哉!”梅堯臣詩云:“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舉簾勻割脂。焙幹堅滑若鋪玉,一幅百金曾不疑。”蘇軾詩云:“詩老囊空一不留,一番曾作百金收。”
在以澄心堂紙為題的詩作中,最能反映詩傢情感的莫過於梅堯臣的《永叔寄澄心堂紙二幅》紗紤矠。這首詩是他收到歐陽修饋贈的兩幅澄心堂紙以後,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詠物抒情的:
昨朝人自東郡來,古紙兩軸緘滕開。
滑如春冰密如繭,把玩驚喜心徘徊。
蜀箋脆蠹不禁久,剡楮薄慢還可。
書言寄去當寶惜,慎勿亂與人翦裁。
江南李氏有國日,百金不許市一枚。
澄心堂中惟此物,靜幾鋪寫無塵埃。
當時國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
但存圖書及此紙,輦大都府非珍瑰。
至今已逾六十載,棄置大屋墻角堆。
幅狹不堪作詔命,聊備粗使供鸞臺。
鸞臺天官或好事,持歸秘惜何嫌猜。
君今轉移重增,無君筆札無君纔。
心煩收拾乏匱櫝,日畏楮裂防嬰孩。
不忍揮毫徒有思,依依還起子山哀。
竜尾石硯泛稱歙硯,又是南唐一寶。歙硯因製硯石材産在黃山、天目山一帶多為歙州管轄的縣份而得名。其中,以婺源(今江西婺源)竜尾山下溪澗中盛産的竜尾石最為珍貴。歙硯石質堅韌細膩,溫潤瑩潔,發墨如油,撫之如柔膚,扣之似金聲,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蝕筆、易洗滌等優點,被喻為價值連城的“和氏璧”。歙硯硯石紋理絢麗,神彩天成,主要有眉子、羅紋、金星、金暈、銀星、魚子、刷絲等品種,以清新秀逸見長。這些名品硯材,為硯工因材施刀、巧用紋理提供了廣阔的天地。硯工可據硯石形狀、顔色、花紋的殊異,精心設計,刻意雕琢,製成佈局巧妙,造型渾樸,刀法挺拔,多姿多彩的幾何形(以長方形和圓形居多)、仿生形(如牛、鵝、魚、瓜、荷葉等)、隨意形等各式硯,在硯額上刻有神竜戲水、仙猴摘桃、丹鳳朝陽、青蛙蓮葉等圖案。
從嘉稱帝以後,歙州地方官嚮他貢獻多方歙硯,並力薦硯工李少微。從嘉將歙硯置於案頭,不時地賞玩品評,覺得名不虛傳,隨即傳諭有司,封李少微為硯務官,令其繼續選善材,製佳品,嚮禁中進獻。由於歙硯硯石深藏溪底,開採睏難,從嘉又下詔截流改道,方便硯工采掘,保證硯石供應,遂使歙硯製作業空前發展,名播海內。
對於文人墨客,歙硯既是研墨工具,又是書齋雅玩,千百年來深得書畫方傢青睞。宋人蔡襄曾以詩贊曰:“玉質純蒼理緻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問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在歙硯當中,又以竜尾硯最為名貴。
一代文豪蘇軾對竜尾硯情有獨鐘,他曾以一柄祖傳銅劍與人交換一方竜尾硯,後來換主反悔,將劍送回,又把硯取走。蘇軾為此事作詩二首,聊以紀實,詩題分別為《張近幾仲有竜尾子石硯,以銅劍易之》、《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與此同時,蘇軾還寫下了高度贊美竜尾硯的詩篇:
黃琮白琥天不惜,顧恐貪夫死懷璧。
君看竜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
與天作石來幾時,與人作硯初不辭。
詩成鮑謝石何與,筆落鐘王硯不知。……
蘇軾晚年,把他使用多年的一方竜尾硯贈與族人,並以《竜尾石硯寄猶子遠》歌之:
皎皎穿雲月,青青出水荷。
文章工點黝,忠義老研磨。
偉節何須怒,寬饒要少和。
吾衰此無用,寄與小東坡。
自幼酷愛歙硯的從嘉,更是得天獨厚,利用帝王富有四海的特權,收藏了一座南唐獨有也是歷史上罕見的寶石硯山。此硯是李少微利用天然奇石,匠心獨運,精製而成的。這座硯山,徑長不過咫尺,前面參差錯落地聳立着狀如手指大小的三十六座奇峰,兩側傾斜舒緩,其勢如丘陵連綿起伏,中間有一平坦處,金星金暈閃爍,自然排列成竜尾狀。李少微因材設計雕刻,將平坦處琢磨成硯池,與四周峰巒相映成趣。放眼望去:群峰迭翠,山色空蒙,麯流回環,波光瀲灧,既有黃山之雄奇,又具練江之俊俏,可謂巧奪天工。從嘉對這座稀世硯山嗜愛如命,特將山中景觀分別命名為華蓋峰、月岩、翠巒、方壇、玉筍、上洞、下洞、竜池等多處勝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
|
目錄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