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29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8)      彭林 Peng Lin

  清朝乾嘉時期有位大學者叫阮元,成就很高,學者奉為“山鬥”。晚年,他出了一本文集,叫《揅經室集》。他在文集中回憶到幼時母親給他講的道理,他母親說:為學如同為射。若要想射中,氣一定要下沉,不能心浮氣躁,要氣沉丹田;目標要專註,始終如一;用力要精猛,全身心投入。如果沒有射中,要“反求諸己”。可見,鄉射禮的基本精神,已經成為一種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它可以指導你去正確處理一切事情。
  另一個例子是,抗日戰爭的時候,北京有座輔仁大學,因為是德國人辦的,所以沒有像清華、北大、南開等校那樣南遷。校長是著名史學家陳垣先生。陳校長身在淪陷區,內心的痛楚尤甚。有一天,輔仁大學全校集會,陳校長神色凝重地講話,他引用孔子射於矍相之圃的典故說:古代有三種人,是連運動場都不允許進入的:敗軍之將、亡國之輩與為人後者。陳校長用“為人後者”來警示大傢不要認賊作父當漢姦,全校師生聽了無不肅然,場下鴉雀無聲。這個故事說明了鄉射禮有它非比尋常的人文內涵,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
  (2004年10月22日在清華大學“時代論壇”的講演)呼喚禮儀與繼承傳統:
  文化之魂與人文傳承20世紀60年代,我們史學界的泰鬥錢穆先生在臺接見美國學者鄧爾麟時,嚮他談了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見解。大傢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是,它的“核心”在哪裏?在這樣一個博大的體係中,起着最深層的影響的東西是什麽?錢先生說衹有一個字,就是“禮”。他說,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從一個家庭到整個國傢,我們所有的行為準則都是由“禮”來籠罩的。我們中國幅員如此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地的風俗差別非常之大。西方人是以風俗來劃分國傢的,如果按照西方人的觀點,這麽大的差別,就是不同的國傢了。可是在中國,不管你的風俗有多麽不同、方言有多大的差別,但是在“禮”這個層面上都是認同的。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行為準則。所以,錢先生說:要瞭解中國文化,就非要瞭解“禮”不可。
  禮樂文明誕生是偉大的歷史進步
  正如大傢所知道的,近代以來,每當人們對傳統文化進行抨擊的時候,“禮”總是首當其衝地受到批判。到了“文化大革命”時,對“禮”的衝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四人幫”說,“禮”就是奴隸製。《論語》上有句話叫作“剋己復禮”,江青說“剋己復禮”就是復闢奴隸製。江青把禮與奴隸製直接畫了等號,它的惡劣影響,直到今天還遠遠沒有肅清,所以,我們今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為這個“禮”來正名。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談對禮的認識,那麽,我要說“禮”不僅不是反動、落後的東西,恰恰相反,它在中國的誕生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步。為什麽這樣說呢?我們一談到禮,就不能不去找它的源頭,就一定會從“周公製禮作樂”談起。
  周公輔成王(壁畫)
  殷周之際,武王伐紂,把商朝推翻了。那時候武王身體不好,幾年之後,武王就死了。他的兒子成王年齡幼小,不能親政,於是就由成王的叔叔周公來攝政。這個周公非常了不得,原本是一次尋常意義上的改朝換代,經過他的手,就變成了天翻地覆的一場體製和思想領域的革命。著名學者王國維(靜安)先生在他的《殷周制度論》裏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他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中國古代二千多年文明,政權發生過很多次轉移,但大多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變化,衹是天子換了;這中間衹有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就是武王剋商。拿今天通俗的話來說,殷周革命就是奴隸製變成了封建製。殷商是奴隸製,我們在河南安陽的殷墟可以看到,一個商王死了以後,要殺掉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奴隸或者戰俘來殉葬。殷墟的王陵區有上千個祭祀坑,一個坑往往埋有十個被殺死的人。處於社會底層的戰俘和奴隸,沒有尊嚴可言,他們的價值與牛、羊、豬一樣,不過是奉獻給神的犧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