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又厚又黑红楼梦   》 第29节:第四篇天香楼夜总会(2)      王小山 Wang Xiaoshan

  低人一等
  入选"百年话剧名人堂"的导演陈薪伊搞了个舞台剧《红楼梦》,按照新华社记者的描述:"剧中的宝玉、黛玉,竟被安排身穿欧式豪华礼服共读《西厢记》;黛玉葬花不用'荷锄'却跳起了芭蕾舞;元春的豪华头饰重达10公斤,以致被压得直不起腰来……"
  于是,该社评论员愤怒了,斥责说这是"以不肖对圣贤",道:这些"创意"太拙劣了,不仅使多数观众难以接受,想必扮演者自身也会感到尴尬。
  我够笨,实在想不出扮演者自身为什么会感到尴尬,最重要的是,《红楼梦》什么时候变成圣贤了?圣贤不是指孔子那些人吗?一部小说哪里当得起"圣贤"二字。"子不语怪力乱神",《红楼梦》里怪力乱神处处皆是,如果孔子真活着,看到人把他跟《红楼梦》并列,估计也会生生气死。
  把小说改成话剧,加一些现代元素,至少应该算是一种艺术上的探索,动不动就用"文革"腔调大帽子压人,实在没意思。
  话剧上演时只有五成上座率,也成了批评者的证据,说"多数观众放弃了散场后主办方提供的免费班车,选择了提前退场,这分明是对'恶搞'古典名著者的最严厉的惩罚"。这话听起来相当可笑,因为新闻里明明写着"11月10日、11月11日两晚,上万观众冒着瑟瑟寒意来到上海市虹口足球场,期待一场与经典名著的露天'约会'"。瑟瑟寒风啊,我倒觉得观众是被冻走的,花那么多钱看话剧,提前走了,显然不是风度问题,而是温度问题。
  至于经典名著到底该怎么演,应该是导演的事,这是常识。1986年,中央戏剧学院把《李尔王》改成《黎雅王》,故事改到中国春秋年代,甚至使用了中国戏曲的程式,获得的评价相当高。20多年过去了,有些人的心态反倒大步后退了,怪。
  倒是余秋雨这次心态相当好,说:"舞台剧《红楼梦》,它和从文学高度来看的经典名著是两回事,没有必要过于难过,或者过于激动,不要把同一名字下不同等级的事情混在一起。它排出来好不好,自然会面临市场残酷的考验,如果艺术上等级不高,过于随便,市场自然会给它颜色。"心态好归好,还是觉得话剧低人一等,啧啧,这戏剧学院院长当的。
  寻找宝玉
  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又开始了搜索的历程,这次搜索的是宝玉。偌大一中国,宝玉就那么难找吗?的确很难。
  李少红是个明白人,她说:"我拍新版《红楼梦》的首要准则就是还原原著。在这个前提下选择演员,出现选手和角色的年龄不符的情况,也是不争的事实。总之我会尽量让最终确定的演员接近角色。"她注意到了年龄问题,这比1987年版就是个极大的进步。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擅自修改原著,而且不是小打小闹,是把《红楼梦》原著的结尾统统舍弃不用;第二个问题就是演员年龄集体偏大,别的不说,晴雯进贾府的时候,年龄只有11岁左右,但你看看那个晴雯,说她21都有人信,年龄不像,表演得再好也是南辕北辙,何况,那版的《红楼梦》表演实在谈不上个"好"字,基本上也就是把台词念出来的水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1节:序:关于"黑心杀手"王小山的黑材料(1)第2节:序:关于"黑心杀手"王小山的黑材料(2)
第3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1)第4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2)
第5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3)第6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4)
第7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5)第8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6)
第9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1)第10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2)
第11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3)第12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4)
第13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5)第14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6)
第15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7)第16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8)
第17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9)第18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10)
第19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1)第20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2)
第21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3)第22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4)
第23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5)第24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6)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