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子》心得   》 第2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9)      傅佩榮 Fu Peirong

  《莊子?天運》終於提供了比較完整的描述。原文是記載孔子拜訪老聃之後,眼界大開,“整整三天不講話”;弟子們請教是怎麽回事,孔子說:“我到現在纔在那兒見到了竜!竜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散開來成為錦綉文章,駕着雲氣,翺翔於天地之間。”
  孔子確曾拜訪過老子。《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此事,也談到孔子對弟子說的話,其文稍有不同。孔子說:“至於竜,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竜邪!”
  依此看來,竜果然是可以飛翔的,並且是乘着雲氣而上天,正好符合《易經》所描寫的“雲從竜,風從虎”。既然如此,我們可以推斷說:竜是三棲動物,可以生活於水中,陸地上以及天空中。換言之,《易經》所謂的“潛竜”、“在田之竜”、“飛天之竜”就真相大白了。不過,《易經》充滿了象徵語言,它的興趣不在介紹竜的特質,而是藉用竜來象徵一個人處在不同位階時的狀態,進而提出適當的因應方法。
  莊子筆下有一些登峰造極的修行者,其中有名為“神人”的,可以算是最為奇妙。《莊子?逍遙遊》這樣形容神人:“他的肌膚有如凝雪,柔美有如處女;他不吃五穀,衹是吸清風、飲甘露;他乘着雲氣,駕禦飛竜,遨遊於四海之外……”在此,“乘着雲氣,駕禦飛竜”一語也符合本文前面對飛竜的描述。但是,經過此一轉折藉用,“竜”就從具體的生物演變出用來象徵神人的某種不凡的能耐了。
  莊子多次使用“屍居而竜見”一語,意思是“安居不動而活力展現”,亦即以“竜”作為“活力”的代表了。一個人可以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從外表看來淵靜沉默,但是同時卻又展示無限的能量,可以遨遊於天地之間、四海之外,簡直是逍遙自在到極點了。這樣的“竜”纔應該是莊子所津津樂道的。
  朱泙漫找不到竜,大概是因為竜都被神人駕着飛上天去了。他如果冒險潛入深淵,找到黑竜一决勝負,結果尚難預料,恐怕勝算不大。總之,閱讀《莊子》,心情不妨輕鬆一些,不必執著於竜的生物形象。【引文】
  河上有傢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竜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竜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莊子?列禦寇》
  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哉?”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竜!竜,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乎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規老聃哉?”
  ——《莊子?天運》書本衹是糟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第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第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3)
第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4)第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5)第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6)
第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7)第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8)第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9)
第1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0)第1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1)第1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2)
第1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3)第1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4)第1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5)
第1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6)第1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7)第1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8)
第1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9)第2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0)第2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1)
第2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2)第2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3)第2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