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老滋味 》
第29節:姑蘇"陸稿薦"臘味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姑蘇"陸稿薦"臘味
北京的八面槽有傢"浦五房",專賣南味肉食,上海人趨之若騖。而居京的蘇州人多感到那裏的貨也不足味兒,總忘不了姑蘇的"陸稿薦"。
過去,蘇州人每逢農歷四月十四日,都要到閶門下塘虹橋西首的呂祖廟(俗稱神仙廟)去看廟會。全城男女老少紛至沓來,廟內廟外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聽說,這一天呂神仙要化身擠在人群中"與民同樂"。蘇州人稱之為"軋神仙",誰能碰到仙人就要交好運。傳說某年"軋神仙"的頭天晚上,一個背條破草薦,捧兩衹疊在一起的瓦鉢的乞丐,走進東中市崇真宮橋的一戶人傢求宿,戶主是個賣熟肉的,姓陸,他為人心腸好,便讓乞丐在他傢竈門前歇了一晚。次日天未破曉,乞丐即不辭而別,卻留下了那條鋪在地上的破草薦。不久,夥計來升火煮肉時,便隨手扯了一塊草薦塞進竈堂,不料一陣異香散發出來。陸老闆聯想起乞丐用兩個相疊的瓦鉢為枕(疊口為呂),認定是呂神仙來指點他。於是將沒燒完的草薦收藏起來,每次燒肉時,衹取用一根放進竈內,煮的肉味道獨特,聲譽雀起。這就是陸稿薦得名的由來,信不信由你。
蘇州之有"陸稿薦",確實是早在康熙二年,迄今已有320多年的歷史。每想到陸文夫寫的《美食傢》,我就琢磨"陸稿薦"是怎樣為"人堂"裏的人製造口福的。原來這傢老字號選購的豬,多以湖豬和常州洛豬為主,鴨子則都是從鴨行中選購四至五斤重的婁門大麻鴨。他們的廚藝代代相傳,迭有改進,製作醬鴨、醬肉、醬汁肉等配料方法,除選用一般輔料外,還配用丁香、砂仁、新會橙、茴香、桂皮等上等原料,精工細作。醬肉皮薄而呈麥黃色,膘白不膩,精肉細緻,食之滿口香酥。醬鴨亦肥嫩可口,色、香、味俱佳。"酒悶汁肉"(俗稱醬汁肉)是陸稿薦又一傳統名牌産品,它是用肥瘦均勻的條肉,切成小方塊,加紅■、砂糖、香料等精製而成,其色紅似櫻桃,其味甜而不膩,入口而化。立夏後,氣候轉熱,新鵝即將上市,陸稿薦便應時推出糟鵝、糟肉等品種。糟貨的特點是乳白色,糟味香,爽口鮮美,清淡宜人。夏末秋初,新鴨開始上市,新鹵鴨也開始應市。鼕季是腌製各種生醬品的最佳季節。陸稿薦腌製的醬條肉、生醬鴨,便於攜帶,宜贈外地親友,故銷量最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乾隆賜匾"都一處"(1) | 第2節:乾隆賜匾"都一處"(2) | 第3節:便宜坊和全聚德 | 第4節:仿膳話當年 | 第5節:竜袍、活魚宴、聽鸝館 | 第6節:歷史悠久緻美齋 | 第7節:譽滿京華泰豐樓 | 第8節:萃華樓的雞湯菜 | 第9節:悠久美味話水餃 | 第10節:"八大樓"外又一樓 | 第11節:"八大堂"中惠豐堂 | 第12節:柳泉居與砂鍋居(1) | 第13節:柳泉居與砂鍋居(2) | 第14節:譚傢菜名重京華 | 第15節:阮元與"滿漢全席" | 第16節:恭王府畔"厲傢菜" | 第17節:"教席"之首兩益軒 | 第18節:東來順如何發跡?(1) | 第19節:東來順如何發跡?(2) | 第20節:銀錠橋畔"烤肉季" | 第21節:"清真烤肉宛"滄桑 | 第22節:譽滿京華"爆肚王" | 第23節:津門"天下第一坊" | 第24節:難忘的中立園飯館(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