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東度記   》 第二十九回扶演化阿羅說偈 尼總持擾靜赴齋      方汝浩 Fang Ruhao

  話說衆舉第一位尊者,問以何法試,衹見尊者趺跏正坐,旁有一蠻奴侍立,有鬼使者稽顙於前,侍者取其書通之。尊者乃說一偈道:吾以一法試,於諸書所通。
  魔邪呈色相,葷擾靜定中。
  第一位尊者說偈畢,便問第二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合掌趺坐,有蠻奴捧牘於前,老人發之,中有琉璃器,貯捨利十數。尊者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捨利寶。
  光中生覺悟,因以度諸老。
  第二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三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扶烏木養和正坐,下有白沐猴獻果,侍者執盤受之。尊者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獻果中。
  辭廉知供養,頓教地獄通。
  第三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四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側坐,屈三指,答鬍人之問,下有蠻奴捧函、童子戲捕龜者。尊者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三摜答。
  明指在指端,大道從茲發。
  第四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五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臨淵濤抱膝而坐,神女出水中,蠻奴受其書。尊者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神女出。
  兩處試禪心,道心無言觸。
  第五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六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右手支頤,左手拊稚獅子,顧視侍者,擇瓜而剖之。尊者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獻瓜因。
  昆弟既和合,總歸愛敬心。
  第六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七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臨水側坐,有竜出焉,吐珠其手中。鬍人持短錫杖,蠻奴捧鉢而立。尊者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法器內。
  衣鉢不相爭,清廉出智慧。
  第七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八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並膝而坐,加肘其上。侍者汲水過前,有神人涌出於地,捧盤獻寶。尊者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獻寶盤。
  清流供祖飲,不受望外貪。
  第八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九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食已撲鉢,持數珠誦咒而坐。下有童子構火具茶,又有埋筒註水蓮池中者。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沙老僧。
  贈以寶瓶茗,滅卻怪獰猙。
  第九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十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執經正坐,有仙人侍女焚香於前。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執經地。
  仙人侍女香,誦經解不義。
  第十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十一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趺坐焚香,侍者拱手,鬍人捧函而立。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見世因。
  數珠作捨利,助化惡心人。
  第十一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十二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正坐入定,枯木中有神騰出於上,有大蟒出其下。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前世定。
  枯木有神騰,大蟒亦云性。
  第十二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十三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倚杖,垂足側坐,侍者捧函而立,有虎過前,有童子怖匿而竊視之。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度猛獸。
  性善能皈依,人天可成就。
  第十三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十四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持鈴杵,正坐誦咒,侍者整衣於右,鬍人橫短錫,跪坐於左,有虯一角,若仰訴者。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雲端內。
  多保誦如來,免緻傷物類。
  第十四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十五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須眉皆白,袖手趺坐,鬍人拜伏於前,蠻奴手持拄杖,侍者合掌而立。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靜定因。
  為解諸冤業,指明淺與深。
  第十五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十六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橫如意趺坐,下有童子發香篆,侍者註水花盆中。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供花心。
  童子發香篆,指明果報因。
  第十六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十七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臨水側坐,仰觀飛鶴,其一既下集矣,侍者以手拊之。有童子提竹籃,取果實投水中。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靜中覓。
  無言勝有言,為上乘第一。
  第十七位尊者說偈畢,乃問第十八位尊者以何法試。衹見尊者植拂支頤,瞪目而坐。下有二童,破石榴以獻。以一偈說道:吾以一法試,於諸佛會中。
  荒沙流墨跡,福善助成功。
  衆尊者說偈畢,慧光遍照萬方,神力永扶九有。照萬方,衆生仰福;扶九有,萬壽無疆。各生歡喜之心,以成東度之願,專視達摩老祖演化、三弟子隨師功果。按下不提。
  且說祖師在清寧觀宇,一日出定,對三弟子說道:“吾觀國度衆生因緣情識,多被衆欲交功,致使罪孽牽纏,吾心甚憫。今欲辭諸侄王群臣,往彼震旦國中,隨緣而化。汝等當白王吾行之日。”三弟子唯命,白知異見王。王於老祖行日,枉駕來臨,老祖因與王說道:“王當勤修福行,護持三寶。吾去非晚,一九即回。”異見王聽了,涕泣揮淚曰:“叔既有緣,在震旦國非吾所留,惟願不忘父母之國,演化事畢,早早迴旋,免懸吾望。”老祖點首,當時辭別侄王及衆宰職,離了清寧觀宇,前出城郭,望東大路而行。王又具大舟,實以衆寶,泊於海濱,聽老祖泛海而駕。後人有五言八句贊揚祖師東行普度。詩曰:佛子何因緣,而為衆生度。
  慈悲具提撕,有情生覺悟。
  一覺悔前非,一悟知來路。
  萬劫不沉淪,人天一轉步。
  話說祖師法駕一動,人天歡喜無窮,邪魔亂性有正,盡在這慈悲普度之行,演化衆生之願。師徒出得郭內,到了一處郊外地界,衹見一座寺院。道副上前觀看,見那座寺門上懸一匾,大書”萬聖禪林“。祖師進得寺內,參謁聖像,方丈衆僧迎接師徒堂中坐下。尚有遠送衆等辭別回去。按下師徒在萬聖寺住下。且說紅塵擾擾,人心鑿去本來;世事紛紛,邪魅偏來亂正。人若不堅持正大光明,以完生人大道,誰不被那邪魔引惹,喪了本來,迷了天性?小則災疾相纏,大則性命不保。這邪魅豈能亂人?都是世人持守不固。
  卻說陶情、吳厭這些七情六欲,劫劫輪轉,不分等等。世人投入心胸,便亂人智慮,引邪了崔、寇諸人,迷害了不明僧衆。當時守戒的得緩宣逃救,孑巳戒的遭業障亡身。這些業障紛紛亂竄,仍要迷人。卻聞得普度演化真僧東來,乃生計阻,哪知邪不勝正,魔豈敵真?邪正相並,如紅爐燎毛,沸湯化雪,自取滅耳。祖師師徒駐足萬聖禪林,傍晚各自習靜。乃有一魔擾道副靜中,道副見其人生得怪形異貌,手持書簡,嚮道副說道:“我城外官長,為父母建延生大會,禮請十方僧衆享三晝之齋,備一縑之贈。聞知師衆道高德重,特遣小人持書禮請。”道副於靜定功久,哪裏聽聞!這人書如電光一掣,他卻端坐不動。魔見道副不理,即去祖師身前,但見祖師端坐,如太陽正照,陰霾哪敢近侵!卻又去尼總持身前,持書也照前說了遍,衹見尼總持雖是為孝出傢,但未久入菩提門路,道心尚未堅真,衹因請者為父母延生一句,便答了一聲:“我等初出郭門,焉敢妄叨齋供?”魔道:“逢道場隨喜,是僧傢因緣;我官長以書簡奉請,乃是敬禮真僧聖衆。還有一等僧人,聞風赴會,遠路找來,受享齋供,飽上求飽,雖然似饞口餓眼,總是成就檀越善功。”尼總持一接了書簡,動了赴會根因,那目中不見在堂端坐身形,惟有去赴齋的這一番情景,隨這人行走,便問:“吾師父、師兄何在?”魔隨答道:“已前行。”總持飛走上前,果見師與兩個師兄先走。到得城外官長府前,衹見一大衙門,威嚴整肅,左右列着長幡寶蓋,正中擺着門對榜文。雖然是官府衙門,卻乃道場佛會。
  尼總持進得府來,官長接着,周旋麯折禮儀,都是師徒們平昔交接。忽然擺出齋供,尼總持方纔要舉箸,衹見那經堂上一位老僧,貌似闍黎,說道:“那弟子,怎不參謁聖像,又不念句祝食咒文?你獨不聞見腥風穢氣,怎便唐突舉箸?”總持忽然驚覺,依然端坐堂中。衹見琉璃燈焰輝煌,照着滿堂聖像。總持睜睛一看,左列羅漢尊者,第一位聖像,宛然闍黎,莊嚴色相。當下總持銘刻在心,想道:“這一番靜中塵擾,萬一後遇道場齋供,不當唐突舉箸,須要參聖咒食,以防魔業不淨之擾。”總持穎悟在心。卻又見第一位阿羅尊者面前稽顙的鬼使,形怪貌異,宛似持書之人,乃乘在堂衆僧早起功課回嚮之時,他便嚮尊者前俯囟作禮,贊嘆不盡。到得天明,衆僧參禮祖師,俱各復位,惟有尼總持嚮祖師長跪,把夜來事因說出,求祖師度脫。祖師半句不答,也嚮第一位尊者前,合掌稽首,道了”慈悲“二字,復位而坐。正纔坐下,果有使人持書,來請祖師師徒赴齋。祖師辭以匆匆東行,不得荷愛。這使人哪裏肯退,苦苦哀求說道:“主人誠意具齋相請。”祖師方纔啓函,書中說道:“草捨茅檐,凡夫俗子,得聞聖僧東度,一則素齋奉獻,一則異事相聞。倘駕下臨化解,不勝幸遇。”祖師拆書,見說”異事求解“,便動了慈悲演化之心,慨然允去赴齋。道副乃問使人:“汝主何事怪異,求我師尊化解?”道育也問使人:“汝主何姓何名,卻是何等職業?”使人答道:“我主人姓嚮名尚正,曾為國度中執戟郎官,解組多年,生有二子,長子名喚嚮古,次子名喚嚮今,二子生來極孝極弟,娶有二妻,又極賢極和。衹因主人娶了個繼室,忽然變異,如今二子二妻,狠的狠,惡的惡,全然沒個道理,把個老主人氣惱成病,求醫罔效,符懺不靈。今聞師父們東行演化,特來啓請。”道副二人聽了,乃嚮尼總持說道:“夜來曰師兄有擾靜根因,今此須應這段功果,莫要勞我師尊。當藉你神力,解脫這老郎官災病冤纏。”總持口中答應,心裏卻疑:“莫非又是非靜之擾?”正講說間,祖師同三弟子到得嚮尚正傢門,使人已先報知嚮老。嚮老出門迎接祖師,師徒入得門來,衹聞得腥風一陣,祖師把智光大照,已知怪情異事,端在主人一念所招。自不發言,一任徒弟們驅除芟解。那嚮老迎祖師師徒到得堂中,納頭便拜,說道:“病體不恭,望師真恕慢。”祖師師徒各相答禮。茶罷,即擺出素齋,上首一席,安了祖師坐;旁邊三席,三位徒弟坐;老者一席,斜對着。祖師便問:“老大人,郎君如何不設席一會?”嚮老聽得祖師之言,便把雙眉一蹙,道:“師父且請用齋。心腹事情,一言難盡。”祖師便不舉箸,一毫不沾。三個徒弟也看着祖師不箸吃齋,便也不動。總持欲動箸,他卻虧了靜裏一番警戒提撕而起。嚮老衹是舉箸請齋,祖師衹是要添郎君一席相會。嚮老無奈,衹得備細把衷腸異事說出,道:“師父在上,聽我老拙一言。我當年生得兩個兒子,娶了兩房媳婦,個個孝順,衹因近日續了一弦之故,一個狠似一個,都變了孝心,成為忤逆。老拙為此氣惱成病。”祖師聽得,衹是合掌,道了一聲:“善哉!善哉!這冤愆有自,道副徒弟當為發明。”道副方領師旨,衹見屏風後一個漢子嚷駡出來,說道:“和尚吃齋衹吃齋,管人傢閑事,問人傢門風作甚?”把上席一桌齋,一手掀倒在地。尼總持便說道:“善人莫要躁性,這也與僧輩無幹。”言未畢,屋內又走出一個漢子來,看着這漢說道:“大哥何必與他講理,打了罷!”這漢子也把幾桌齋都掀倒,舉手就打道副。道副衹把手一推去,那兩漢子便似有繩索縛定手足一般,動也難動,口裏衹叫”救人“。屋內又走出兩個人,手裏拿着大棒,惡狠狠駡出。卻是何人,下回自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南印度王建佛會 密多尊者闡禪宗第二回道童騎鶴闖妖氛 梵志惺庵留幻法
第三回蒲草接翅放青鸞 槍棒化蛇降衆少第四回衆道徒設法移師 說方便尊者開度
第五回三尖嶺衆賊劫庵 兩刃山一言化盜第六回本智設法弄師兄 美男奪俏疑歌妓
第七回純一報恩留長老 酒傭懷忿算高僧第八回巫師假托白鰻怪 尊者慈仁螻蟻生
第九回擾靜功頑石化婦 報仇忿衆惡當關第十回賽新園巫師釋道 靈通關商客持經
第十一回兇黨回心因善解 牛童正念轉輪回第十二回元通說破靈通關 梵志擴充法裏法
第十三回指迷人回頭苦海 持正念靜浪平風第十四回破幻法一句真詮 妙禪機五空覺悟
第十五回茶杯入見度傢僧 一品遺書薦梵志第十六回弄戲法暗調佳麗 降甘霖衆感巫師
第十七回賽新園復修舊廟 東印度重禮真僧第十八回二十七祖傳大法 達摩老祖度元通
第十九回清寧觀道副投師 輪轉司元通閱捲第二十回陶情逞能誇造酒 風魔設法警陶情
第二十一回妾婦備細說衷腸 王範相逢謀道路第二十二回詠月王陽招諷誚 載酒陶情說轉輪
第二十三回貪嗔癡路過分心 清寧觀僧投老祖第二十四回神司善惡送投生 和尚風魔警破戒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