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苏丹以收集美女的热情收集中国瓷器。从规模来看,这里所藏的一万一千多件宋元明清瓷器仅次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德累斯顿的阿伯汀宫,论种类阿伯汀宫的藏品远远不及奥斯曼故宫,而且经过二战炮火,前者数量上也折损不少,故伊斯坦布尔的中国古瓷为世界第二。
这一万多瓷器,御膳房的展柜只摆得下二百来件。我粗看之后第一印象是:这么大!碗啊碟啊都似脸盆般大小,敢情我从没见识过皇帝吃饭的家什,少见多怪了。
青瓷以元、明代龙泉窑出产的居多,仿佛专为奥斯曼宫廷定做的。
博物馆的解说十分简单,有一幅海上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从泉州到南印度,绕过马六甲海峡,渡印度洋、红海到开罗,再经尼罗河到亚历山大,最终抵达地中海各港口,包括君士坦丁堡。这容易使人误解,以为上万件瓷器就是这样通过海上贸易渠道得来的,其实,绝大多数是奥斯曼帝国征服叙利亚、波斯的战利品,或是抄家没收而得,例如十八世纪的苏丹穆斯塔法三世,光是抄没一位叙利亚地方帕夏的财产就一次性敛聚中国瓷器达三○九八件之多,真正由皇室出钱购买的,目前已知只有一件,不到总数的万分之一。这一史实,博物馆绝口不提,我是看了索斯比拍卖行的一份报告才知道的。
伊兹尼克彩陶从烧制工艺到花纹设计都是借鉴明清的青花瓷,故宫第四进院落里小王子"割礼室"墙上贴的正是这种瓷砖。伊兹尼克陶瓷的技术已经失传,现在商店里挂着"伊兹尼克"字样的一般都是仿冒品。
6
伊斯兰的艺术,我最欣赏细密画(miniatures)。御膳房里有几幅描绘苏丹就餐的细密画复制品:几个扎着缠头、神情呆滞的男人围着一大盘食物席地而坐,每人面前一个空盘子。依我看,画中人那没有表情的表情最是精彩。宫廷食物简单得令人吃惊,不是一大盘白米饭就是一大盘肉,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难道是在渲染苏丹的俭朴生活?画面上只有那些中国制造的青花瓷盘是精致的,有点绿洲文明的味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