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 》
第29节:出类拔萃之辈(3)
凌志军 Ling Zhijun
"既然惠普能够以自己为核心建立起遍及世界的代理制,"他说,"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建造起自己的代理制度呢?"
就从这一年起,中国计算机行业里增加了一个新概念--分销。它让联想尝到甜头,也让中关村的影响力以一种可以触摸的方式伸向全国。旧秩序有利于千千万万小商家的生存,而新制度催生了巨商大鳄。杨元庆依靠这样一种制度,率领联想的微机团队在全中国攻城略地,直到占领微机市场第一位。
像杨元庆和中关村第二代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冯军也是外来人。他的祖籍是江苏北部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小县,而他本人出生在西安。那是这个国家的现代文明可以达到的最远的城市。父亲和母亲都是大学教师,他本人在那里读完小学和中学,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完成他的最后学业。他充分显示出一个年轻人的见异思迁的本性,他学习建筑设计,还学习贸易、国际金融和管理,此外还以极大热情完成"托福考试"。他在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出国留学,事实上他的确接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那是1992年夏天,全中国的大学生们都被卷入"出国潮",这引起政府的忧虑,于是他们颁发一系列限制留学的政策。其中一条说,只有拥有海外亲属的人才能出国,这难不住冯军,因为他的母亲在海外还真有个什么亲戚。但是还有一条政策,像他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想要出国,先要交出5万元作为"教育赔偿"。这笔钱成了冯军的无法逾越的障碍。他的口袋里当时只有26元,而这个家庭的全部积蓄还不到3万元。
他在万般无奈中收起出国的梦想,来到中关村大街上。街上生机勃勃,万象更新,和学校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形成对照。那是一家国营建筑公司,他讨厌它,拒绝把自己的命运绑在那艘正在下沉的大船上--这一点倒是和王志东不谋而合的。他开始为几家生产商代销计算机机箱,最终在一个熟人的柜台后面摆下一张桌子,在这三尺天地中开创了自己的公司。
他很快立住了脚。与其说他是一个天生的推销员,倒不如说他是情愿去做别人不做的事。这一年白颐路上最流行的一个绰号是"冯五块",整条街都知道。这是送给冯军的,多少带着贬意,意思是,只要能挣五块钱,他就忙不迭地登上平板三轮车给人家送货去。老实说,中关村里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的名声那么大,是因为只有他一人拥有清华大学的文凭,而大学生是挣不了这"五块钱"的。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没有这个脸皮。冯军的早期合作伙伴,一个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就是因为"觉得丢脸"才离开的。告别的那天他对冯军说,他蹬着三轮车去送货,竟被同学看见,遭到一通嘲笑。"那一刻,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自以为是、眼高手低,是大学生的陋习之一,越是出自名牌大学,越是如此。然而"冯五块"经历四年清华大学的生活,却奇怪地保留着纯净谦卑老实率真的品性。他自幼体会物力艰辛,深知挣钱不易,所以即使是"五块钱"的生意,也会全力以赴。为了确立自己在机箱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他甚至绞尽脑汁设计出"全世界第一个免工具拆装机箱"。"我没别的本事,只是玩儿命想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说,"我看他们拆机箱还要用螺丝刀,挺麻烦。我就想,为什么一定要用螺丝刀呢?"
等到在机箱市场上取得成功,他就开始兜售计算机键盘。那时候大街上流行着五花八门的键盘,他寻寻觅觅,挑出一种质量最好的,打听到它在一家台湾人开设的工厂生产,他于是大批订购回来,加上五块钱的利润销售出去,还专门为它注册一个商标。八道光芒,逆着时针方向旋转,把英文名称翻译过来叫"小太阳"。
在1992年末到1993年初的那两个月里,整个中关村都能听到他的叫卖声,和农贸市场上叫卖大白菜的农民没有什么两样:
"快看快看,'小太阳'!双色注塑,你拿锉刀都锉不掉这上面的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1) | 第2节:前言(2) | 第3节:前言(3) | 第4节:试验区(1) | 第5节:试验区(2) | 第6节:试验区(3) | 第7节:试验区(4) | 第8节:试验区(5) | 第9节:试验区(6) | 第10节:试验区(7) | 第11节:试验区(8) | 第12节:试验区(9) | 第13节:试验区(10) | 第14节:试验区(11) | 第15节:试验区(12) | 第16节:转变的年代(1) | 第17节:转变的年代(2) | 第18节:转变的年代(3) | 第19节:转变的年代(4) | 第20节:转变的年代(5) | 第21节:转变的年代(6) | 第22节:转变的年代(7) | 第23节:转变的年代(8) | 第24节:转变的年代(9)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