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盛世之毁——甲午战争110年祭 》
朝鲜半岛——同光兴盛时的东北亚形势(2)
许华 Xu Hua
同时,日本派外务少卿辅森有礼来华,与总理衙门谈中朝宗藩关系问题,表示日本政府不承认朝鲜是大清属国,认为“徒有虚名”。否认《中日修好条约》适用于朝鲜事务,企图阻止中国干涉其对朝鲜的侵犯。
总理衙门大臣奕 照复日本:“朝鲜为中国所属之邦,与中国所属之土地有区别,而其合于修好条规之‘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略’。”
密切关注谈判事宜的李鸿章,在给沈宝桢的信函中说:日本以议和为名,实则备战。他认为日本侵占朝鲜,大清将“有唇亡齿寒之忧”。但是,权衡之下他仍主张采劝息事宁人之计”,劝朝鲜忍辱负重,允许日本“通商往来”,以“暂弭兵衅”。
当月24日,森有礼专门到保定拜访李鸿章,试图通过其影响总理衙门。他称“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着条约。”李鸿章反驳说:“恃强凌弱,万国公法所不许。”森有礼又说:朝鲜不能再称为中国的属国。李鸿章表示反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森有礼后来在酒后说:“取了高丽有什么益处?”李鸿章书写“徒伤和气,毫无利益”几个字相赠。会谈结束时,森有礼一再请求李鸿章劝说总理衙门,让朝鲜同意与日本通商。事后,李鸿章建议总理衙门“缓其逞强黩武之心,更于大局有益”,“将奏请礼部转行朝鲜一节作为收场,以示格外和好”。
1876年2月27日,没有得到清廷强有力保护的朝鲜政府,迫于日本武力威胁签订了《朝日修好条规》(即《江华条约》):“朝鲜为自主之邦,享有与日本平等之权”;两国互派使臣;日本在汉城设立使馆,在各港口派驻领事;日本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允许日本自由测量朝鲜海岸;除釜山之外,朝鲜另开放元山、仁川两个港口为通商口岸,日本货物免纳关税。【此约为甲午战争埋下了伏笔。】
《江华条约》为列强进一步打开了朝鲜大门,欧美各国纷纷援引最惠国待遇惯例,要求朝鲜像对待日本一样与其通商。朝鲜十分为难,请宗主国拿主意。由于总理衙门的官僚们实在太窝囊,相互推诿,清廷便将原由礼部和总理衙门负责的朝鲜事务职权转交北洋大臣。李鸿章不是帮助朝鲜坚持独立自主地与各国建立公平的外交关系,而是采取丁日昌等的建议,劝朝鲜当局:
“似宜以毒攻毒,以敌制敌之策,乘机次第与泰西各国立约,借以牵制日本……至俄国所据库页岛绥芬河图们江一带,皆与各国接壤,形势相逼迫,若贵国先与英德法美交通,不但牵制日本,并可杜俄人之窥伺,而俄亦必随即讲和通好矣1
朝鲜接受了这种主张,缓和了在与列强通商问题上的强硬态度。
1882年,朝鲜答应美国要求,与其签订通商条约。【这是美国在对日本之后,促使又一个国家对其开放。】在同意签订通商条约之前,朝王向美国总统发出国书,申明朝鲜是中国属邦,所以要请中国代表参加签字仪式,美方表示认同。于是,清廷派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兵舰带美国公使赴朝签字,并让丁汝昌和道员马建忠一起莅盟。约后,朝鲜国王派专员送条约文本和美国国书给清廷礼部备案。不久,英法德先后依照美国的做法,与朝鲜签订通商条约。%%%3.壬午兵变
——北洋大臣临时代理果断扑灭1882年日朝危机
1878年,朝鲜因天主教教案与法国出现摩擦,日本驻釜山领事出面干预。朝鲜方面称,这种外交大事需要由“上朝”清廷拿主意,日本不必过问。日本宣称:朝鲜外交为什么要独尊中国?如果朝鲜是中国的属国,则大损日本帝国的国体。
朝方将此事告知清廷,总理衙门理直气壮地反驳日本说,朝鲜长期以来一直藩属于中国,这是天下共知的;朝鲜为自主之国,这也是天下共知,日本怎么能擅自否定呢?日方仍坚持其显然源于西方私有制下的国家概念和国际关系学说,双方不了了之。
朝鲜与美国等签订通商条约前后,日本政府急于打探签约内幕,派军舰到朝鲜打探,朝鲜上下不予理睬;转向马建忠打听,也吃了闭门羹。日本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却毫无办法,于是对朝中密切关系更加耿耿于怀,伺机向朝鲜政府渗透、离间两国关系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当时的朝鲜国王李熙,是于1864年由旁系继任的,其生父李罡应以大院君的身份摄政。大院君行事稳重,对外国势力采取抵触政策,尤其厌恶日本。大院君及其支持者被日本和西方势力称为“守旧党”。后来李熙年长,自行主政,大院君退居二线。
李熙之妃闵氏,才貌双全,深受李熙宠幸。闵氏家族倚仗王妃关系,在国外势力的扶持下打压大院君时代的老臣,把持朝政。由于他们采取李鸿章等所崇尚的所谓的开化政策,被称为“开化党”。《江华条约》、《朝美条约》等,均由这个势力主导。
《江华条约》之后,日本一方面帮助闵氏排挤大院君,一方面大力培植亲日势力,对朝鲜政治的控制能量逐渐增大。在闵氏集团的纵容下,日本先后于1877年、1880年在釜山、元山设置了特别居留地(租界),还派遣军事教官到汉城训练朝鲜军队。
日本还利用免税的便利,向朝鲜大量倾销日用品。朝鲜的手工业因此遭到冲击,失业和破产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到朝鲜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安定。日本的经济侵略,和闵氏集团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使朝鲜国内的反日和反闵情绪日趋激烈。
由于国库空虚,朝鲜当局便不时克扣、拖欠兵饷,官兵不满与日俱增。1882年(光绪八年)7月23日,发放军粮时“米劣斗小,军兵不受”,与发粮委员会发生冲突。主管财政、税赋的闵谦镐反以“闹事”、“暴乱”为名进行镇压。军士恳求李罡应主持公道,保守派趁势掀起清君侧的行动。哗变军士和一些平民冲进京城,软禁国王,杀死好几个大臣和外交官。闵妃闻风躲藏,无从搜获,军士们便转而攻击日本使馆。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在军士赶到之前降下国旗,逃往日本长崎。军士们杀死日本练兵教头崛本等7人,并焚毁了日本使馆。大院君重新掌握政权。
日本当局一得到消息,马上派三艘军舰、上千名水陆军士护送花房义质回朝。一面让他要求朝鲜赔偿,一方面紧急增调部队,还企图占领巨济岛和海参崴对面的郁陵岛。
当时,北洋大臣李鸿章因母去世,请假百日奔丧回老家庐江(今合肥),北洋事务由两广总督张树声代理。兵变发生时,朝鲜大臣金允植正在天津,他一得到兵变和日本派兵的消息,马上向张树声求援。张一面命令从朝鲜返回的马建忠立即与丁汝昌率三艘军舰赶往朝鲜,一面上报总理衙门,一面致电李鸿章征求其意见,并催其速回天津。
清军三舰抵达仁川时,日舰已先到达,驻扎在济物浦,并在陆续增兵,朝鲜方面情形恐慌。马建忠让丁汝昌赶紧内渡请援,并让他致书张树声,准许清军抢先进入王京(今汉城),平息兵变,以免日军得逞,导致藩属被侵、国威受损。
李鸿章在回复中主张绥靖:“日本因我主持英美约事,正深愤嫉,忽生此意外波澜,予以口实。既派兵船步队前往,虽似恫吓,实有兴师问罪之意……至调派陆军尤须妥筹……鄙见商办得法可无战事,仍是上年台湾成样耳。”
总理衙门的批复则明显不同:“朝鲜久隶藩封……本应派兵前往保护;日本为中国有约之国,既在朝鲜受警,亦应一并护持。庶师出有名,兼可伐其阴谋。着张树声酌派水陆两军迅赴事机。”
张树声遵从总理衙门的命令,立即下令丁汝昌率7艘军舰赶赴仁川,并命提督吴长庆率所部淮军6营共3000人前往,便利行事。吴长庆结拜兄弟袁宝庆的嗣子、营务处会办袁世凯也随军前往。
8月20日,清军先头部队抵达朝鲜,开赴王京。25日,清军进驻汉城。27日,吴长庆设计拘捕了大院君,并立即押解到天津。【附:后来大院君被慈禧太后幽禁了4年。其间,朝鲜国王李熙几次派人来请求放归,慈禧不许。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寰看不过去了,代为求情,慈禧说:“吾此举别有深意,将使天下有子为人后者有所警惕而不敢妄为耳,非于李罡应有何仇怨也。”原来,慈禧知道光绪的情形与朝鲜李熙情形相似,担心自己也像闵氏一样被“造反”,特以此警告奕寰!如此权谋邪智,只能促使朝鲜原本亲华的朝鲜君臣敬清廷而远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 西学东渐(1) | 西学东渐(2) | 内外交困(1) | 内外交困(2) | 内外交困(3) | 借师助剿 | 师夷长技——同光兴盛之“求强”的洋务运动 |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1) |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2) |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3) | “求富”的洋务运动——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一)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1)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2)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3)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4)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5)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6) |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1) |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2) |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3) |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1) |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2)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