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健康 》 王晨霞掌纹诊病系列三:手会说话 》
第29节:40岁人的掌纹特征
王晨霞 Wang Chenxia
40岁人的掌纹特征
40岁的人手掌开始出现老化的改变,首先是掌色上的变化,手掌不再均匀的红润,而是根据40岁以前所患过的疾病,在相对的脏腑对应区出现青暗或者苍白的斑点。八卦的各个丘高低不等,有的过度隆起,有的塌陷,其中以震位的变化最大(震位主脾胃的功能,说明首先退化衰老的是脾胃的消化功能)。掌上青筋出现,拇指根部的褶纹变化也很多,往往伴有青筋。1、2、3条主线上多有6线切过。可是,在40岁以后,很多人还是继续沉湎在喝酒、吃肉、快乐无比中,全然不知,生命之车在喝酒吃肉的快乐中,正在加大马力地驶向衰老。
■ 找不到自我的自卑感
■ 依赖性
40岁人的减压方法
■ 增强自信,体会自身的价值感。
■ 转移注意力,从关注别人到关注自己,并吸引家人的欣赏。
■ 使心理达到平衡,不再有弱势感。
中年,是事业人生的顶峰,也是为老年转型做准备的时代,这时建立“顺乎自然”的心态,“淡泊明志”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四十不惑”,其“不惑”就是指不被世事诱惑、迷惑、感惑。自己要知道自己准备怎样过一生,而不是随时处于“心跳”状态了。这时最容易出现的心理疾病往往是因为所求不遂而导致的,所求不遂就别求,可是有人就要求得不到的东西,得不到的情感,得不到的金钱,得不到的地位,于是,他得到了“抑郁症”、“狂躁症”、“妄想症”等等心理疾病。
50岁“更年期”掌纹与心理
50岁“更年期”心理变化
更年期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分泌功能减退或失调,最突出的是性腺功能的变化。这一变化或轻或重会引起体内一系列平衡失调,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与精神活动状况的稳定性减弱,从而导致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都比较敏感,以致出现情绪波动,感情多变,并可诱发多种疾病。如果在进入更年期前,对此有足够的精神准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则可在心理上较快地适应更年期机体内环境的调整,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各种症状的发生,平安度过更年期,顺利迈进老年生活。
更年期男女心理反应较复杂,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失眠、情绪不稳、喜怒无常等心理障碍。特别是女性,因存在绝经这一明显的更年期信号,所以其症状要比男性明显得多,心理变化也更复杂一些。
女性心理:
1.精神、神经方面:如出现神经质、烦躁、易怒、多疑、焦虑、抑郁、恐怖感、孤独感,有时会出现因自负、自卑感而丧失信心;睡眠减少、头痛、啰嗦和兴趣减低等。严重者很像精神病发作,即所谓更年期精神病。这些病人多呈抑郁型,如追问病史,常有精神情绪不稳定的既往史。
2.血管运动性方面:夜间感到浑身发热,甚至出现踢棉被的现象;莫名其妙的头痛,局限于前额和头顶部,阴雨天气,头痛加剧;有些人眼前会出现小黑点,也有人会觉得四肢发凉、心悸、胸闷、呼吸不畅感、眩晕、局部麻木、刺痛感、耳鸣等。
3.全身方面:精力、体力、注意力、近事记忆力、视力都下降,容易疲劳、乏力、怠惰感及纳食减退、便秘、浮肿、夜尿次数增加和排尿困难等。
4.性机能方面:性功能减退,表现为阳痿、性欲淡漠或是无性欲等。但性机能的变化多数是心理上或过去延续下来的。
以上一系列的身体心理变化,使女性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将来没有了任何的希望,严重产生了沮丧、失望、烦躁、厌世心理。
男性心理:
男性因其更年期的变化是生理上一个逐渐衰退的变化,它并不会表现出像女性一样明显的身体多方面症状,而主要表现在精神和性功能减退上。
1.精神心理症状: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情绪低落、急躁、爱发脾气、自信心下降、记忆力减退、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工作效率降低、抑郁或压抑、常有孤独感、易纠缠于琐事等。有的男性甚至导致更年期抑郁症、偏执症。
2.性功能减退症状:性冲动减少、性欲减低、勃起功能障碍,心有余而力不足,非常沮丧和苦恼。
50岁人的掌纹特征
人进入50岁,衰老开始正式显现了,所以掌纹的变化和青壮年时完全不同,首先是色泽的变化很大,掌上青红白色夹杂,手掌变得僵硬,同时由于五十岁以后,性激素的分泌出现衰退,导致了大鱼际明显的高于小鱼际,尤其是艮位的隆起,非常地突出。八卦各丘也不再均匀地对称而起,而是根据这一生所患的疾病发生变化,有的隆起,有的塌陷,掌部出现越来越发暗的斑块。特别是拇指根部的褶纹,变得杂乱,青筋显露,拇指关节隆起更明显。掌上各种异常纹理增多、杂乱,1、2、3线上出现“米”字状纹、方格形样纹,或者被6线切断。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无节制地喝酒、吃肉、放肆地快乐,那么就要进入疾病缠身的阶段了。
更年期心理:
■ 烦躁、易怒、性情急躁。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来越少。更容易曲解他人好意,听不进别人意见,不冷静,一触即发。
■ 多疑
■ 焦虑
■ 恐怖感
■ 抑郁或压抑
■ 固执己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 思维迟钝:面临突发事件时,往往束手无策,慌
张无主,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北方文艺出版社 |
|
|
第1节:前 言 | 第2节:祝由术——远古的心理疗法 | 第3节:《黄帝内经》说心理(1) | 第4节:《黄帝内经》说心理(2) | 第5节:为什么“怒伤肝”“悲胜怒”? | 第6节:儒、医、易术中的心理治疗 | 第7节:道教修心之法(1) | 第8节:道教修心之法(2) | 第9节:道教修心之法(3) | 第10节: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1) | 第11节: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2) | 第12节: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3) | 第13节:咒禁与心理调整(1) | 第14节:咒禁与心理调整(2) | 第15节:医学说手与心理(1) | 第16节:医学说手与心理(2) | 第17节:医学说手与心理(3) | 第18节:现代医学的三个证据 | 第19节:皮纹、掌纹与脑细胞的发育(1) | 第20节:皮纹、掌纹与脑细胞的发育(2) | 第21节:皮纹、掌纹与脑细胞的发育(3) | 第22节:婴儿的掌纹(1) | 第23节:婴儿的掌纹(2) | 第24节:婴儿的掌纹(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