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正说三国 》
第29节:虚实兼有的姜维北伐
卢盛江 Lu Chengjiang
诸葛亮一向有胆略,有抱负,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未出茅庐,他就自比管仲、乐毅,刘备请他出山,正是势单力孤,处境最困难的时候,他却在这时为刘备画出了据荆州、取益州,以成帝业的宏伟蓝图。就在上《后出师表》的同一年,他上《前出师表》,先主崩殂,益州疲弊,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相信,只要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而他率军北伐,也有决心“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不到一年,在《后出师表》中,这一切全不见了,消沉、沮丧,列举的六条不解,都是对北伐缺乏信心。“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亡,孰与伐之?”北伐全然是无可奈何的。“凡事如是,难可逆料”,只有尽力而为,“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对前途悲观渺茫。这不是《前出师表》中那个诸葛亮的精神状态。
不像是诸葛亮写的,张俨为什么又收进《默记》呢?其实,张俨并不是一个严肃严谨的史学家,他只是一个周于礼仪、搞搞外交的人物,他的身份,他“博闻多识”的特点,使他能接触到很多别人不易见到的材料,但又不可能严格加以甄别。《后出师表》可能就是未加甄别就收入进去的一种。
不过,《后出师表》有一处却很可取,就是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精神品质。《后出师表》的全部价值也就在此。罗贯中把《后出师表》写入《三国演义》,大约也是看准了这一点,他抓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为世代人们景仰的艺术典型。
第81讲魏延是反贼吗(略)
第82讲张郃:让诸葛亮畏惧的大将(略)
第83讲虚实兼有的姜维北伐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后,蜀军在姜维统领下又进行了多次伐魏战事。姜维是诸葛亮生前一手培养提拔起来的,是他军事上的接班人。姜维北伐,虽然时人和后人都评价不一,但《演义》作者却把它看作是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续。不过,姜维北伐却不好写。如果从蜀延熙十二年(魏嘉平元年,249)算起,到蜀景耀五年(魏景元三年,262),姜维和魏军交兵有八次(后人因此称其为“八伐中原”)。其实,在这之前,魏正始元年(240)、八年(247),姜维与魏军还打过两次,如果把这两次也算上,则有十次之多。但是,这八次(或者十次)交锋,姜维却得利不多,失利不少。如果完全按史实写,当然不行。
《演义》作者因此又一次使出了巧妙剪裁、虚实间用的拿手本领。
先删去了几次战事。魏嘉平元年(249)之前的两次战事都删去了。一次是魏正始元年(240),姜维出陇西,魏将郭淮进兵追至疆中,姜维只有退兵。一次是魏正始八年(247),雍、凉诸羌胡相继叛魏降蜀,姜维率兵前去接应,与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姜维遁退,已归蜀的雍凉羌胡又落入魏军之手。这之后的两次也只字未提。一次是蜀延熙十三年(250),姜维攻打西平(今青海西宁),不克而还。还有一次是蜀延熙十七年(254),姜维率张嶷等部从狄道进军攻占魏河间、临洮等边县,遭到魏将徐质的反击,张嶷阵亡,姜维退走。《演义》不仅删去这次战役,而且还在前一年(253),就先让姜维一枪把徐质刺于马下,再让众军用乱刀把他砍死。
又改造润饰了几次战事。
蜀延熙十二年(249),姜维兵出雍州,筑城曲山,要与羌人会合伐魏。《演义》如实写了这次姜维的败退,但却又写当姜维奋力杀出重围时,遇上并未参加这次战役的司马师,并且让姜维只三合便把司马师杀败,待司马师再来时,又让蜀军用诸葛亮所传连弩法,连人带马射死魏军无数,教司马师在乱军中逃命而回。
蜀延熙十六年(253),姜维出石营,经董亭,围狄道,被郭淮、陈泰解了狄道之围,姜维粮尽而还。《演义》写来,又添枝加叶。前面说过,魏将徐质本来第二年还在反击蜀军时杀了蜀将张嶷,但《演义》却让他在这一战中中了姜维的诱兵之计,魏兵大败,徐质被杀。这次战役,司马昭以征西将军的身份到了前线,住在长安,作者当然也不放过,让姜维神机妙算,像当年诸葛亮在上方谷困住司马懿一样,这次则把司马昭困在铁笼山,几乎枯渴而死,全军覆没。还有魏将郭淮,本来是两年后的255年才死,作者也让姜维在这次战役中,接住郭淮射来的一枝箭,反射过去教郭淮应弦落马而死。
延熙二十年(257),姜维乘魏军多赴淮南,乘虚出骆谷,进军秦川。作者也先让蜀将傅佥活捉魏将王镇,又用铁锏打死魏将李鹏,尔后蜀兵奋勇攻城,直杀得魏兵在城内嚎啕痛哭,声闻四野。
不过,即使这样,蜀军还是败阵太多。于是,作者又完全虚构了两次战役。
一次说在蜀景耀元年(258)冬,姜维兵出祁山。刚分三寨扎下,其中一寨却因邓艾预先挖下地道通至寨中,半夜魏军从地道中杀出,成内外夹攻之势。姜维临变不乱、指挥蜀军沉着应战,杀退魏兵。接着,姜维又效孔明斗阵辱仲达之法,布下八卦阵,诱邓艾中计,困在阵中。邓艾虽然遇救出阵,祁山九寨却都被蜀兵夺了。最后,姜维又识破邓艾的诡计,一边和魏兵斗阵,一边布下伏兵,把魏兵杀得大败,连主将邓艾也中了四箭。
再一次说在景耀三年(260),姜维闻司马昭弑了曹髦,立了曹奂,便令廖化取子午谷,张翼取骆谷,姜维自取斜谷。杀奔祁山前来。这一次,姜维识破邓艾参军的诈降之计,又将计就计,把魏兵诱入埋伏杀得大败,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爬山越岭而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话说三国 |
|
|
第1节:桃园结义的由来之迷 | 第2节:关羽是怎样从人变成神的 | 第3节:三国人眼中的曹操 | 第4节:曹操杀人如麻 | 第5节:曹操挨骂何时了 | 第6节:三英战吕布之谜 | 第7节:张飞吕布这两个对头 | 第8节:孙坚何以成了油滑的小丑 | 第9节:大闹石榴园到煮酒论英雄 | 第10节:古城聚义纯属虚构 | 第11节:千里走单骑之谜 | 第12节:曹操残暴的另一面 | 第13节:曹操的御人之术 | 第14节:诸葛亮身世之迷 | 第15节:诸葛亮羽扇的来历 | 第16节:诸葛亮长于奇谋吗 | 第17节:揭密历史真实上的张飞 | 第18节:《三国演义》委屈了鲁肃 | 第19节:周瑜赚蒋干,演义成真计 | 第20节:周瑜不曾打黄盖 | 第21节: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原因 | 第22节:马超起兵颠倒了因果 | 第23节:守户之犬刘璋 | 第24节:蜀中四英是怎么回事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