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说评论 》 破譯張愛玲的情感密碼:哪一種愛不千瘡百孔 》
流浪於各自的路途(1)
閆紅 Yan Gong
得到父親的資助,張愛玲還是沒有完成學業,張子靜說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聖約翰大學太爛,張愛玲不肯浪費時間;第二點是學費有了着落,生活費也成問題,以張愛玲之敏感,是不願意給窘境中的姑姑增加負擔的。我以為,可能還有第三點,港戰帶來的幻滅感,使得她對文憑沒有先前那麽熱衷,按部就班地上學、找工作實在太慢,哪有一個地老天荒放在那裏任你慢慢鋪陳:“快,快,遲了來不及了,來不及了!”想做什麽,立刻去做,也許都來不及了。
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如果我最常用的字眼是蒼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裏有這種惘惘的威脅。
急迫的語氣,焦灼的心態,有亂世的影響,更源於內心深處對於現世的珍惜。
張愛玲小時候,過春節,除夕晚上跟保姆說好第二天早點喊她,但因她那一晚睡得太晚,保姆捨不得太早喚醒她,她一睜眼,見天光大亮,一切繁華都已錯過,她失落到大哭,趕不上啊,穿上新鞋都趕不上了啊,荒涼從這小小的人兒的骨子裏透出來,那種深刻的身世之感是與生俱來,還是早早地看了那麽多小說、看過如許多的人生使然?
日本茶道裏有個理念,叫作“一期一會”,茶道上的花,衹用一次,猶如人,衹有這一生,所以要拿來好好做成一篇文章。一開始,她想走好學上進之路,做一個風光體面的主流人士,就像咱們現在的金領,“白骨精”、三高人士,當戰爭使她發現這個夢想戰綫過長而收益尚不確定,她及時地改變投資方向,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文學事業中去。
我有個朋友曾笑言,我衹要做選擇,就沿着錯誤的方向。我估計大多數人都會有共鳴,人們對自己占到的便宜通常視而不見,對犯的錯吃的虧則耿耿於懷,張愛玲是否也會這樣自嘲呢?不過,她在人生重大關口上,總能憑着直覺,迅速找到那條正確的道路,從父親那裏逃出來是這樣,放棄學業選擇寫作也是這樣,張愛玲堅定地走上自由撰稿人之路沒多久,就獲得了巨大成功,她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在《紫羅蘭》雜志上發表,老作傢周瘦鵑還特意為她寫了一段文字,稱贊其行文有毛姆的風格。
據張子靜說,他把這本雜志拿回傢,告訴父親,姊姊發表了一篇小說,他衹“唔——”了一聲,接過書去。張志沂後來對這部小說衹字不提,但張子靜猜,他一定仔細看過的,是啊,那流利的文筆,從容的敘事,亦得益於當年他曾與她“共話文學”,他的觀點給她啓發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地、真誠地聆聽並欣賞過她的見解,這種姿態給了她自信,在煌煌巨著面前也能神情自若,相信自己的感覺。日後,鬍蘭成接演了聆聽者角色,可惜,他做捧哏技巧有餘,卻沒有張志沂那份真誠,也沒有他的底藴。
小說處女作讓張愛玲一炮走紅,她深諳趁熱打鐵之道,新作有如泉涌,捎帶着,又把五六年前,剛從張志沂那兒逃出來時,用英文寫的那篇羈押與逃亡經歷翻譯成中文,擴充後在報紙上重新發表。當年張志沂在《大美晚報》上看到那篇文章時,大發雷霆,事到如今,不知又作何感想。
不過,既是擴充,必然增加了一些內容,像這句明顯是後來加上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
|
|
|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1) |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2) | 精彩書評:這麽可憐身是眼中人 | | 精彩書評:破譯張愛玲的感情密碼 | 精彩書評:真實的張愛玲在這裏 | 精彩書評:原來張愛玲可以這樣讀 | | 張佩綸的光輝歲月 | 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1) | 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2) |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1)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2)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3) |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4) | 就這樣老去(1) | 就這樣老去(2) | | 就這樣老去(3) | 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1) | 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2) | |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1) |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2)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