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逍遙世間的絶妙智慧:煮酒論道   》 第29節:八、明哲保身的厚盾----抱殘守缺(2)      江湖夜雨 Jiang Huyeyu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這兩句比較好懂:最直的東西,看起來好像彎麯;最巧的東西,看起來好像笨拙;最大的辯纔看起來好像說話遲鈍。玄鐵重劍鈍而無鋒,屠竜寶刀神物自晦,都是這樣的例子。筆者小時候練書法看字帖時,常覺得顔真卿的《多寶塔碑》上的字飽滿遒勁、秀麗端莊,遠在如蟹爪老枝一般的《顔傢廟碑》、《顔勤禮碑》之上。得知後者都是顔真卿晚年的作品,當時還以為是顔老人傢上了年紀,想必患了帕金森氏綜合癥之類,拿不住筆了。後來方知,《顔傢廟碑》等纔是大巧若拙的上等之作,老年後的顔魯公,筆下字剛勁嚴整,雄偉挺拔,樸拙老辣,可謂人書俱老。雖然不如早年的字體秀麗,但其高古雄勁卻是一般人一生也難達到的境界,真有“金剛睜目,力士揮拳”之勢,後人以“大、重、樸、厚、嚴”來概括顔體書法的特點,為歷代書傢所嘆服。
  書法上是如此,詩詞上也與此類同。宋人的詩句中對仗遠比唐詩中工整得多,宋詩重對偶,用典故,尚纖巧,主妍麗,但藝術成就卻遠不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唐詩。後人評宋詩“雕篆字句,失於纖巧,反失為詩之旨”,《紅樓夢》中香菱說:“我衹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得真有趣!”林黛玉就批評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這類的詩詞,衹是一味的小巧,就境界而言不如唐詩遠矣。像李白“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之類,一點也不在文字上弄把戲,卻瀟灑明快,磊磊落落,更顯氣度。這大概也算大巧若拙的例子吧。
  武功、書法、詩詞上的道理是這樣,為人處世之道也是如此。“事若求全何所樂?”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小窗幽記》中說:“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纔是生成的德量。”
  比如一個人愛講衛生是好的,但太在意就成了潔癖了。元代大畫傢倪雲林應該就是這樣的人。據說朋友徐氏來拜訪他,恰逢倪雲林的僕人擔泉水回來。倪雲林用前桶水煎茶,後桶水洗腳,徐氏奇怪,這前桶水和後桶水有什麽不同,他說後面那桶水在挑水的人身後,倘若放個屁什麽的,豈不腌臢?所以衹能用來洗腳。又見倪家庭院裏的梧桐樹,每天有人挑水洗淨,以致梧桐都被洗死了。徐氏留宿後,倪雲林怕他不講衛生,更是緊張,巡視了好幾遍,纔放心離開,但他剛睡下之後,就聽到徐氏咳嗽了一聲,就再也睡不着了,天亮之後,趕緊讓人尋找痰跡。僕人們找遍了整座房子一無所獲,還是倪雲林自己在樹下找到一片顔色稍深的樹葉,當做徐氏昨晚的“罪證”,捂着鼻子命僕人拿到三裏地外丟掉,並讓僕人用水洗樹不止,弄得徐氏十分慚愧,灰溜溜地走了。但據說就是這樣一個視潔如命的人,卻是不潔而終。一說倪雲林臨終前患痢疾,拉得滿床都是,惡臭熏天,無人可以靠近;一說他是被朱元璋扔進糞坑淹死。倪雲林的作為,活生生和《紅樓夢》中的妙玉相似,都是“欲潔何曾潔”的例子,套用老子的話我們可以創造一個詞——“大潔若污”,這樣潔癖般的行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高潔。張三豐真人,早年被稱為張邋遢,晚年一樣的不修邊幅,但武功已高,威望太盛,人們都不敢再如此相稱。
  現代生活中也有類似倪雲林的人,這類人從來不願在外面吃飯,怕碗髒,坐車時常覺得坐位髒,住賓館嫌床髒,總之,處處小心留心,這樣幹淨是幹淨了,但多費多少心神?外物雖然潔淨了些,但心神卻被擾得不得安寧,兩者孰輕孰重?
  《西遊記》中唐僧取經回來時,被老烏龜掀到通天河裏,經都濕了,曬在石上時不想被弄破了,唐僧懊悔不已。孫悟空卻說:“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孫悟空雖然棄道從佛,但畢竟是從道門中出身,所以這“大成若缺”的道理領悟得比唐僧強得多。
  現代人往往強調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無時不在強調更快、更高、更強。但往往忽視了“適可而止”、“知足不辱”這樣的道理。《倚天屠竜記》中寫張無忌練至高無上的神功“乾坤大挪移”時,練到第七層的功夫時,“猛地裏氣血翻涌,心跳加快。他定了定神,再從頭做起,仍是如此。自練第一層神功以來,從未遇上過這等情形。他跳過了這一句,再練下去時,又覺順利,但數句一過,重遇阻難,自此而下,阻難疊出,直到篇末,共有一十九句未能照練。”張無忌是個生性隨和恬淡的人,從小可能又常聽其父講武當派的道傢經典,所以就不再執着於此。而小昭卻說:“張公子,你說有一十九句句子尚未練成,何不休息一會,養足精神,把它都練成了?”張無忌道:“我今日練成乾坤大挪移第七層心法,雖有一十九句跳過,未免略有缺陷,但正如你麯中所說:‘日盈昃,月滿虧蝕。天地尚無完體。’我何可人心不足,貪多務得?想我有何福澤功德,該受這明教的神功心法?能留下一十九句練之不成,那纔是道理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1)第2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2)
第3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3)第4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4)
第5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1)第6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2)
第7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3)第8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4)
第9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5)第10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1)
第11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2)第12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3)
第13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4)第14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1)
第15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2)第16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3)
第17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4)第18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1)
第19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2)第20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3)
第21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1)第22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2)
第23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3)第24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