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新解——思与行 》
公冶长篇第五(5)
何新 He Xin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①,无喜色;三已之②,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③,陈文子有马十乘④,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子曰:“清矣⑤。”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
(5.19)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被任命为令尹,并不显得高兴;三次被免职,也没有抱怨。每次移交权力必将政事告知新令尹。这种人怎么样?”
孔子说:“这就是忠诚啊。”
问:“仁善吗?”
说:“不知道。这怎能谈得上仁?”
“崔杼弑杀齐君,陈文子丢弃了家中的十乘车马,逃离齐国。但到了一个国家,说:‘这里还是像我们齐国大夫崔杼。’于是离开。又到一个国家,又说:‘这里还是像我们齐国大夫崔杼。’于是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他很明白呀。”
问:“仁善吗?”
孔子说:“不知道。怎能谈得上仁呢?”
[注释]
①令尹子文,楚国相叫令尹。何按:令尹,殷商官制名,非周之官名也。楚从殷礼,故以为名。孔疏:“令尹子文,楚大夫,姓斗,名穀,字於菟(音乌徒)。”
②已,止也。据《左传》,子文于鲁庄公三十年开始做令尹,到僖公二十三年让位给子玉,其中相距二十八年。在这二十八年中可能有几次被罢免又被任命,《国语·楚语》下说:“昔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
三,古为多数之词,非必为三也。汪中《述学别录》:“《论语》子文三仕三已,《史记》管仲三仕三已,三战三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皆不必果为其三也。故知三者,虚数也。”
③崔子,崔杼,齐之大夫。崔子弑齐君:齐君,齐庄公,名光。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④陈文子,齐大夫,名须无。文子出奔,《春秋》经传皆无记述。
⑤清,《说文》云:“澄水之貌。”马融曰:“纯洁也。”皇疏:“避乱求治,不污其身,清矣。”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①。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②。”
[译文]
(5.20)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才行动。
孔子得知后,说:“反复一下,也就可以了。”
[注释]
①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孙氏,名行文,鲁公族大夫。“文”是其谥。历仕鲁国文公、宣公、成公、襄公诸代执政。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二年,文子死在襄公五年。
三思,即“三省”。
②唐石经作“再思”,有“思”字。宦懋庸《论语稽》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云云。
[原文]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5.21)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有道,就显出聪明。国家无道,就装作愚笨。他的聪明别人可以比,他的这种‘愚笨’就没有人能比了。”
[注释]
①宁武子即卫大夫,姓宁,名俞。武是其谥。宁为封邑,以邑为氏者也。《正义》引《春秋分经》谓“庄子远之子”。
[原文]
子在陈①,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③。”
[译文]
(5.22)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学团的孩子们太狂放,才华外露,不知怎样可以约束!”
[注释]
①陈,国名,姓妫。周武王灭殷以后,将舜的后代叫妫满的封于陈。春秋时拥有现在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州以北一带地方。都于宛丘,即今天的河南淮阳县。
《集释》引《四书释地》补:“孔子在陈凡二次,一居于鲁定公十五年丙午,哀公元年丁未,二年戊申。一居于哀公二年戊申,三年己酉,四年庚戌。”
②孔子之学团实际是当时一种政党(说详何新《儒家是中国的政党》,见《孔子年谱新编》)。狂简,又作狂狷。
③不知所以裁之,《孔子世家》作“吾不知所以裁之”。“裁”,剪裁。《集注》:“裁,割正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图书目录 | 序 | 学而篇第一(1) | 学而篇第一(2) | 学而篇第一(3) | 学而篇第一(4) | 为政篇第二(1) | 为政篇第二(2) | 为政篇第二(3) | 为政篇第二(4) | 为政篇第二(5) | 八佾篇第三(1) | 八佾篇第三(2) | 八佾篇第三(3) | 八佾篇第三(4) | 八佾篇第三(5) | 八佾篇第三(6) | 八佾篇第三(7) | 里仁篇第四(1) | 里仁篇第四(2) | 里仁篇第四(3) | 里仁篇第四(4)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