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 第29节:论修养(15)      Li Xian

  (三)
  子曰:"君子成①人之美②,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③。"(《颜渊》第一二·一六)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用心不同。
  注释
  ①成助成、成全。
  ②美善。
  ③反是与此相反。是,此也。
  析论
  仁人君子追求美善的真诚,绝不局限在自我一身而已,他们不以成就自己的完美为已足。除了要求自己行止美善之外,他们还希望周遭之人、全体社会,同样都能实践道德,臻于美善。可以这么说:当周遭之人多行不义,社会大众是非不明时,仁人君子必会视为自己德业有所亏欠的。孔子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仁,自己站得住,便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便同时也使别人行得通。)(《雍也》篇)就是最好的写照。所以,君子看到人有善举美行,必会尽力帮助;看到人将蹈恶走险,必会设法劝阻,怀着高度的教化热诚,引导他人守法、奖劝他人行善、助成他人修德,以塑造美好社会。然而,社会上却也存在着一些人,他们引诱少年犯罪、逼迫少女卖淫、诽谤正直、打击善政,可以想见孔子说"小人反是"时,心情应是沉重的。
  (四)
  子曰:"君子求①诸②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第一五·二〇)
  章旨
  孔子言君子反求诸己,小人则责求他人。
  注释
  ①求责求。
  ②诸"之于"的合音。
  析论
  自我反省是孔子十分重视的个人修养功夫,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遇事不顺,能够自我反省,自己的缺点、毛病就会渐渐减少,说话、行事更趋谨慎,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然而这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才能做到的事。
  至于缺乏德性修养的小人,事情不顺,习惯归罪他人,而怨尤丛生。这种不愿反省检讨自己,一味地把责任往外推的态度,即使掩饰了自己的缺点,对于事情却一点帮助也没有,终究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以上两种对人对事截然不同的态度,正区别了君子、小人的不同,也是一个人做人做事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我们又怎能不谨慎呢?
  (五)
  子曰:"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一三·二三)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待人态度有和、同的差异。
  注释
  ①和调和彼此,与人和谐相处。
  ②同苟同,曲己从人。
  析论
  人与人的相处,是门大学问,团体中要相处得好,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习惯、意见。在人与人交际之间,有德君子,他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调和大家的意见,使大家能和谐相处。不过对于见解拙劣、不合义理的意见,却不敢苟同,一定要维持大原则,绝不作乡愿。而品格低劣的小人则不然,没有原则,只会附和别人,向人奉承、讨好;或是极力维护自己,凸显自己,与人不能和谐相处,最后不免在团体中制造党同伐异的纷争。
  在民主时代的今天,君子这种处世的态度更是重要,能坚持大原则,又能调和大家的意见,与人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六)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一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序第2节:论道德(1)第3节:论道德(2)第4节:论仁爱(1)
第5节:论仁爱(2)第6节:论仁爱(3)第7节:论仁爱(4)第8节:论仁爱(5)
第9节:论仁爱(6)第10节:论孝友(1)第11节:论孝友(2)第12节:论孝友(3)
第13节:论孝友(4)第14节:论孝友(5)第15节:论修养(1)第16节:论修养(2)
第17节:论修养(3)第18节:论修养(4)第19节:论修养(5)第20节:论修养(6)
第21节:论修养(7)第22节:论修养(8)第23节:论修养(9)第24节:论修养(10)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