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少有人走的路II:與心靈對話   》 第29節:第四章 感受神秘(5)      M·斯科特·派剋 M. Scott Peck

  我在進行治療時,習慣於告訴病人,他們正在雇用我作為嚮導,穿越他們的內心空間。他們雇用我不是因為我以前曾穿越過他們的內心空間,而僅僅是因為我知道少許探索內心空間的方法。在心理治療的實踐中,每個人的內心空間都是不同的,每次它都是一趟完全不同的旅程,而這也正是我對心理治療充滿興趣的原因。
  為了探索內心空間,這個人必須是一個探索者,而要成為探索者,就必須具有對神秘的感受力。對於探險傢,神秘就是阿巴拉契亞山脈的另一側面;對於宇航員,神秘就是外太空;對於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神秘就是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在治療的過程中,病人對自己童年的好奇心被激發,而且他開始探索塵封的記憶和一些經歷和事件對他生活的影響,並關註他的基因和氣質的秘密,他的遺傳、文化,還有他做過的夢以及這些夢可能傳遞的意義,那樣,治療就會發揮強大的效用。如果在治療過程中,病人對他的傳統基因、童年和夢境的神秘感受沒有被喚醒,那麽他的內心探索之旅就不可能走得更遠。
  我之所以說到"喚醒"病人的對神秘的感受力,是因為我相信--儘管我們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來支持它--至少對某些人來說,對神秘的感受力是能夠被開發出來的。比如,就像對威士忌的感覺。而且,它還可以無休止地開發下去,帶給你無限美妙的感受。因為你啜飲下越多的神秘,你獲得的力量就越大。無論你喝多少,絶對不會宿醉。而且所有都是免費的,沒有收入稅,沒有消費稅。它是我衷心推薦給你的、令你沉迷的東西。
  神秘的心靈之旅
  在現實生活,探究神秘界不僅是為了心理健康,它同時也是心靈旅程的目的地。所謂心靈之旅,說到底就是為了尋求生命的真正意義。
  信仰的令人睏惑之處,其中之一就是人們出於各不相同的原因開始信仰。有些人接近信仰是為了接近神秘,而有些人則是為了逃離神秘。
  我不打算批評那些利用信仰逃避神秘的人。因為有些人在他們心智成長的特殊節點上,需要一些非常明確的、教條式的信念、信仰和原則的指導,以便他們能夠去遵守,就像嗜酒者轉而求助AA康復法,罪犯皈依到道德生活中去那樣。而一個心智成熟的人並不死守教義,他們像一個探索者,像一個徹頭徹尾的科學家一樣。不存在什麽完完全全的信仰,真實,是他們唯一能夠接近的東西。
  我們探究真實的努力,有點像一個試圖探究手錶構造的人。他看到表面、手柄,甚至聽到嘀噠嘀噠的聲音,但是他沒有掌握打開蓋子的方法。如果他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他或許能夠勾畫出一個粗略的構造圖,把所有他看到的東西對號入座,但是他永遠無法確定,他畫出的圖是否是唯一解釋,也永遠無法拿他的圖與真正的構造圖進行比較,甚至想都不要去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1)第3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2)
第4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3)第5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4)第6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5)
第7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6)第8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1)第9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2)
第10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3)第11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4)第12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5)
第13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6)第14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7)第15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8)
第16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9)第17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10)第18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1)
第19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2)第20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3)第21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4)
第22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5)第23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6)第24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7)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