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周易今註今譯   》 下經(3)      南懷瑾 Na Huaijin    徐芹庭 Xu Qinting

  ②脢:是脊肉的意思。《說文》雲:“背肉也。”
  [今譯]
  鹹卦九五,有感動他的脊肉的象徵。這是無悔的。象辭上說“鹹其脢”,是因志於淺末未能光大的關係。
  [今釋]
  九五為什麽有這種現象呢?虞翻說:“謂四已變,坎為脊,故鹹其脢,得正而無悔。”李鼎祚說:“末猶上也,四感於初,三隨其二,五比於上,故鹹其脢,志末者,謂五志感於上也。”按:九四變則外卦成坎,而得正,故無悔。
  上六①。鹹其輔頰舌②。象曰:鹹其輔頰舌,滕③口說也。
  [今註]
  ①上六:是本卦■的第六爻。
  ②輔頰舌:來氏曰:“輔者口輔,頰者面旁,舌動則輔應而頰從之。三者相須用事,皆所以言者也。”王弼說:“輔頰舌者,所以為語之具也。”
  ③滕:張口騁辭的樣子,見《說文解字》。鄭玄、虞翻皆云:送也。
  [今譯]
  鹹卦上六,有感其輔頰舌的樣子。象辭上說:感其輔頰舌,是說專門騁口辭去說服人傢的意思。
  [今釋]
  為什麽上六有此現象呢?虞翻說:“耳目之間稱輔頰,四變為目,坎為耳,兌為口舌,故曰:鹹其輔頰舌。滕,送也,不得之三,山澤通氣,故滕口說也。”這是從象學的觀念解說的。按:四變則外卦坎為耳,而三至五互離為目。
  恆■■巽(風)下震(雷)上 錯■■益 綜■■
  恆①。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今註]
  ①恆:卦名,有恆久之義。序卦曰:“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
  [今譯]
  恆卦,是亨通的,沒有災咎的,利於奉守正道,利於有所往。
  [今釋]
  為什麽恆卦有亨通無咎而利於正呢?這可從象數上去觀察,古人對此卦的解說,以虞翻與鄭玄較為有理。虞翻說:“恆,久也。與益旁通(錯卦也叫旁通),乾初之坤四,剛柔皆應,故通。無咎利貞矣。”鄭玄曰:“恆,久也。巽為風、震為雷,雷風相須而養物,猶長女承長男,夫婦同心而成傢,久長之道也。夫婦以嘉會禮通,故無咎。其能和順幹事,所行善矣。”他們兩傢的解說,無論在象數或人事上,都解得通,都值得我們參考。按:泰卦■■內卦乾初九與外卦坤六四易位,則成恆,故曰乾初之坤四,恆六爻皆各得其應,故曰剛柔皆應。
  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①。雷風相與,巽而動②,剛柔皆應③,恆。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今註]
  ①剛上而柔下:謂震剛在上而巽柔在下也。
  ②巽而動:謂其卦德,震則動、巽則遜也。李鼎祚曰:“此本泰卦也,六四降初,初九升四,是剛上而柔下也。分乾與坤雷也,分坤與乾風也,是雷風相與,巽而動也。”按泰■■,內乾外坤,六四降初,初九升四即成恆。下巽上震,震為雷、巽為風,故雷風相與。
  ③剛柔皆應:謂初應四,二應五,三應上,皆陽以應陰,陰以應陽也。《九傢易》曰:“初、四、二、五,雖不正,而剛柔皆應,故通無咎矣。”
  [今譯]
  彖辭上說:恆就是恆久不已的意思,陽剛的震卦在上,陰柔的巽卦在下,雷風互相助益、巽遜而動,剛柔都能相應,這是恆卦的象徵。恆卦有亨通、無咎,而利於正道的現象,是因長久守住正道呀。我們觀察天地的道理,也是恆久而永不停止的。所以(我們效法它,在恆久守正之後,即)可利有所往,(因為恆久不已,循環不止)在終結時,復又開始。像那日月得天,能日夜不停地長久照耀,春夏秋鼕四時的變化,能長久運行以構成萬古的宇宙。聖人恆久於正道,而天下也就可以教化成功了。我們衹要觀察它所以恆久的道理,那麽天地萬物的情態也就可以知道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敘言《易經》與“三易”易名的定義《易經》的作者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易學的傳承及其他兩派十宗及其他易學的精神
本書譯事的經過《周易今註今譯》四版序《周易今註今譯》凡例上經(1)
上經(2)上經(3)上經(4)上經(5)
上經(6)上經(7)上經(8)上經(9)
上經(10)上經(11)上經(12)上經(1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