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国古都北京   》 紫禁宫殿(4)      阎崇年 Yan Chongnian

  紫禁城的三大殿,殿体高大,易遭雷火。三大殿遭到雷火焚毁,严重的有三次:第一次,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元旦,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建成正式启用,四月初八日,初建后百天,“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灾”,三大殿遭雷火焚毁。正统六年(1441年)九月,三大殿重修告成。第二次,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雷雨大作,火光突起,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又遭雷火焚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三大殿再建成后,命建雷神庙,并更名奉天殿为皇极殿、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第三次,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皇极殿等再遭雷火灾毁。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三大殿工程告竣。
  文华殿和武英殿在三大殿的左右两翼。文华殿前为文华门,后为主敬殿,东西各有配殿,是一组相对独立的宫殿建筑群。明正统帝把全国文武官员的姓名书写在殿内,以便考察其政绩,决定其升迁降免。但明正统帝并不会用人,他宠信宦官王振,受其怂恿,亲自带兵出京作战,兵败被俘。殿内的围屏上,还画着舆图。文华殿旁的慈庆宫,曾演出过宫廷斗争的悲剧。万历帝太子朱常洛住在慈庆宫,一男子持棍打伤守门太监闯入宫内,这就是“梃击案”。太子即位不久患病,吃了李可灼进献的红药丸后死去,这就是“红丸案”。天启帝新立,郑贵妃与李选侍(西李)谋同居乾清宫垂帘听政,于是廷臣迫其移宫,这就是“移宫案”。梃击、红丸、移宫三案是晚明著名的三幕宫廷斗争闹剧。
  在文华殿之南有内阁大库,贮藏内阁档案和重要文献。内阁大库面积约有1295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外包砖石,不露木植,库顶盖以黄瓦,是砖城式建筑。它的建筑,明、清略有不同,但其用途是一致的。内阁大库在明代,主要贮藏《实录》、诰敕、题稿和册籍等;在清代,主要贮藏盛京旧档即《无圈点老档》(又称《旧满洲档》、《满文原档》、《满文老档》)、《实录》、题本、敕书、文件和书籍等。保存至今的明清两朝500余年中机关和地方机关的档案,共分74个全宗,1000余万件,其中包括大量满文档案。这是中国历代珍存下来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历史档案。
  武英殿在三大殿的右翼,前为武英门,后为敬思殿,东西各有配殿,是一组与文华殿相对称的宫殿建筑群。皇后生日的朝贺典礼,有时在武英殿举行。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进入紫禁城,曾在这里即皇帝位。清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占领北京,也在这里临殿理政。它的后面有座仁智殿,俗称老虎殿,是明代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这里还常有画家作画,如山水画家吴伟,曾被明成化帝召至殿内。一次他喝得大醉,蓬首垢面,嘬着破鞋,跄踉而至。成化帝见后大笑,命他作《松泉图》。吴伟跪翻墨汁,信手涂抹,神韵惊异。成化帝见他傲视君王,要杀他;大臣劝解说:要是杀了他,则皇上得了恶名而他得了善名,不如放了他。吴伟出入宫廷,傲视权贵,后被放归乡,称为画状元。武英殿的南面还有一座三间小殿,叫做南薰殿。这座小殿构造平凡,因里面存放中国历代帝王画像而出名。
  外朝三大殿之后就是内廷。内廷,以乾清、交泰、坤宁后三宫为主体,东六宫和西六宫为两翼,是皇帝及其家属居住的地方。内廷的主要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布置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同外朝的三大殿并称为“三殿三宫”,形成紫禁城的核心。内廷的建筑,布局紧凑,分区严格,殿阁连属,堂皇富丽。每座庭院除有院墙廊庑环绕外,又用高大宫墙围成更为严谨的内部宫廷禁区,所以称作内廷。
  后三宫的命名是富于哲理的,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易经》。按照这部儒家经典的说法,皇帝居住的乾清宫,“乾”,象征天,代表男;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坤”,象征地,代表女;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则取“天地交,泰”,泰为通畅、平安的意思。乾清(清为清正),坤宁(宁为宁静),交泰(交为相爱,泰为平安),表达了历代皇帝美好的愿望。所以这三座宫殿的名称始终没有改动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迁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货汇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