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 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行   》 第29節:有靈魂的樹(1)      王若冰 Wang Rebing

  有靈魂的樹
  秦嶺南坡山高林密,人煙稀少,最多見的是山和樹,最難見得到的是人。
  在秦嶺北坡,現在僅存的原始森林,在眉縣境內太白山附近。據寶雞日報開車的李師傅講,早年秦嶺全是原始森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都被砍光了。眉縣還有塊幸存下來的原始森林。過去,那地方按行政區域歸眉縣管,但眉縣伐了樹,往出運,得從寶雞藉道,寶雞有路,卻進不了山。就這樣,那片原始森林就存活到了現在。
  "那裏的樹,最小的也有方向盤那麽粗。"李師傅說。
  一路上,我的確沒有見到成片成片可以稱之為原始森林的林地。然而在山上、河𠔌、壩子裏行走,如果你遠遠看到幾株樹冠擎天的大樹突然高高撐起一片藍天,那樹下必然是有人傢居住的地方。而且一旦走近前去,你就會發現,那些老枝橫斜的古樹下面的房子,也必然是被煙火熏得黑黝黝的老屋。無須嚮主人討教,衹要一看樹的年齡,你就可以知道,那或長在屋後,或站在房前的老樹,肯定是和這個傢族一起在這裏落下腳的。不少人傢,還在當院那棵老樹前修起一個小小的神龕,每逢初一十五,便點起香蠟,如神一樣敬奉。
  秦嶺北麓眉縣首善鎮的葫蘆峪,是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司馬懿"火燒葫蘆𠔌"的古戰場。𠔌口的一棵白楊樹,軀幹巨大,濃蔭遮地。樹前的神龕儼然是一座小小的廟宇。我去的那天既非初一,也不是十五,神龕裏依然香煙裊裊。樹下面乘涼的老太太告訴我,那是一棵神樹,平時誰傢孩子有病,到這裏燒一柱香,用不着吃藥,就會好的。
  這樣的說法,也許有些離奇,但在那些荒山僻壤的公路邊,我倒是經常看到,一棵本來平平常常的樹上,披滿了紅布。一問,就有人繪聲繪色地告訴我,這一帶汽車經常出事故,跑長途的司機給這棵樹許了願,來來往往,一路都會平平安安。
  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的山裏,稀奇古怪的事情本來就多。一個人走在前路茫茫的山裏,把希望寄托給一棵古樹,或者一塊石頭,空蕩蕩的心裏,也就有了依托。更何況,如果荒郊野嶺上突然冒出一棵古樹,歷盡滄桑而不枯,其中也必然是有些來歷的。
  劍門關到劍閣縣城的公路兩邊,那夾道而行的千年古柏,就讓我有這種感覺。
  秦嶺最南緣應該在什麽地方?
  動身前我查閱的不少資料都含混其辭,衹有臺灣的一份資料上說,從地質意義上講,劍門關一帶,是秦嶺與巴山最南緣的分界。到了劍門關,我纔發現,劍門關北坡山勢平緩,漫漫山嶺一路朝北邊的秦嶺主脈蔓延而去。而在劍門關關口一綫,這群山竟突然之間齊茬茬斷裂開來,變得如刀削斧劈一般陡峭。就這樣,如萬馬奔騰般的秦嶺,在與巴山相擁相抱的一瞬間,突然間收住腳步,於是在中國腹地留下了秦巴山區的一道裂痕--這就是地理學界所謂的秦嶺溝槽地帶。
  劍門關就憑藉莽莽秦嶺結束長途跋涉的最後一剎那,大自然無意間築起的這道天險工事,成就了千古雄關的威名。
  十年前路過劍門關,我就驚異於劍閣鎮到漢陽鎮綿延幾十公路兩邊,那一排排老幹虯枝的千年古柏如身披緑色鎧甲的老卒,竟然能夠在綿延山脊的粗厲風雨中整整齊齊站立那麽多日日夜夜。那天再次從被當地人稱為"雲翠廊"古柏走廊裏穿過,我發現劍門關一帶的山嶺上,已經沒有多少可以稱之為林的樹木了。然而那些古柏依然老枝撐天,緑冠如雲,紋絲不動地站在那裏。在這遠離村鎮的荒山野嶺間,也有人用石頭和磚塊圍攏起裸露的樹根,有的樹株上還有當地百姓還願時留下的痕跡--一條條挂在樹身上的紅布條,以及樹根下點殘的蠟燭、斷香。開車的小夥子告訴我,這些樹叫"張飛樹",是三國時蜀將張飛栽的。鄰近村莊百姓視這些千年古柏為聖物,每逢初一十五,有不少當地人到這裏許願還願。據說在"張飛樹"前燒一柱香,可以保一傢人平安。後來查資料,那樹確實是張飛栽植,而且從劍門關一直綿延到了閬中的張飛墓前。廣元日報社一位朋友說,現在從劍門關到閬中的公路,還行走在近兩千年以前張飛開闢出來的那條路上。這樣算起來,這條道路比古羅馬城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他還說,廣元市正在為這條古柏夾道的林蔭古道,申報世界自然遺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花城出版社
第1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1)第2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2)第3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3)
第4節:從崦嵫山開始(1)第5節:從崦嵫山開始(2)第6節:創世記(1)
第7節:創世記(2)第8節:創世記(3)第9節:創世記(4)
第10節:創世記(5)第11節:東方聖母(1)第12節:東方聖母(2)
第13節:東方聖母(3)第14節:東方聖母(4)第15節:東方聖母(5)
第16節:神農(1)第17節:神農(2)第18節:一個民族的背影
第19節:東方特洛伊之戰(1)第20節:東方特洛伊之戰(2)第21節:大禹(1)
第22節:大禹(2)第23節:大禹(3)第24節:遭遇《黑暗傳》(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