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康震品李白 》
“賜金放還”的體面送客(2)
康震 Kang Zhen
但這種誇張出現在李白身上又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我們所理解的李白是這樣的:他對於自己政治前途的設計,對於自己政治理想的描述,對於自己政治才能的自許,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極富誇張與浪漫意味,這也是李白所有詩文一個突出的特點。
因而,他對於自己在長安的這一段特殊經歷的誇飾也在所難免。尤其是當這一段經歷以不大愉快的方式結束時,李白為了擡高自己今後進身仕途的身價,為了將這一段經歷作為今後繼續圖謀政治前途的資本與基礎而不是絆腳石,必然會對它進行必要的美化與修飾。畢竟,這是李白一生中唯一一次如此貼近大唐中樞的政治神經,是他唯一一次如此貼近自己政治理想的脈搏,這種珍貴的記憶與資本畢竟不是任何一個詩人都擁有的。
李白這些回憶、描寫長安翰林院生涯的詩文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自己之所以在短短一年多後離開長安,既不是自己的責任,也不是玄宗的責任,而是宮中姦佞小人的責任,自己是在他們的迫害與排擠下離開長安的。所謂“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上重之,愈以綸誥之任委之,同列都所謗,詔令歸山”(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讒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計”(李白《答高山人》),“君王雖受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李白《玉壺吟》),“為賤臣詐詭,遂放歸山”(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總之,就是因為姦臣作祟,離間了他和玄宗之間的關係,所以纔不得已離開長安。
那麽, 李白在長安不得志不得意,不得不離開長安,除了翰林學士、翰林供奉這些體製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什麽原因呢?是不是真的有人對他進行政治迫害?是不是真的有人進他的讒言?這就是下一章所要解决的問題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目錄 | 說在前頭:走下“仙壇”的李白 | 李白是鬍人嗎 | 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1) | 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2) | 李白是倒插門嗎(1) | 李白是倒插門嗎(2) | 李白是倒插門嗎(3) | 李白絶嗣了嗎(1) | 李白絶嗣了嗎(2) | 李白絶嗣了嗎(3) | 李白倒底長什麽樣 | 怎樣實現“鯉魚跳竜門” |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1) |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2) |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3) | “公主渠道”之謎(1) | “公主渠道”之謎(2) | “公主渠道”之謎(3) | 氣宇不凡“謫仙人”(1) | 氣宇不凡“謫仙人”(2) | 將楊妃比作“飛燕”是不敬嗎(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