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董 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   》 第29節:拍案驚奇-桌案(5)      馬未都 Ma Weidou

  這張黃花梨大案經過幾百年的歷史,在村子裏起到一種凝聚力的作用。但村裏人為了分筆錢,把幾百年的案子賣掉了,最後輾轉到美國,被人傢珍而重之地供起來了。以後有機會去丹佛的人,一定要去看看這張"天下第一案"。
  桌
  由於案子的陳設功能越來越大,它的實用功能就相對降低;相反,桌子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大,陳設功能越來越低。所以,桌案從功能上有了區分,這是在使用中發生的區分,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麽設計的。比如過去的人傢,一進屋就放着一張大條案,靠着主墻,上面擺兩衹撣瓶。我小時候,去我的外曾祖母傢,她在北京有一個大院。我那時候很小,覺得這張案子非常高,根本看不見案子上面的大撣瓶。這就是我對案子的第一印象,那時是20世紀60年代,後來這案子上哪兒了,我就不清楚了。
  桌子在越來越接近實用的時候,就跟案發生了分野。桌,最早寫成卓越的"卓",它是高起來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爾不群。就是超出別人,高高地立在那兒。"卓"字後來纔把底下"十"字變成了"木"字,寫成了現在的"桌"字。
  桌與案從功能上講,差距不是很大。比如我們有條桌就有條案,有畫桌就有畫案,有書桌就有書案,有炕桌就有炕案。但有飯桌,就沒有飯案。因為吃飯這件事雖然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但從精神層面上講並不重要。過去古人從文化上還比較鄙視吃。他覺得天天去談吃,層次太低了,得談點兒文化,談點兒梅花、竹子,纔比較雅。所以,吃飯比較低,我們就在桌子上完成。
  古人吃飯的桌子大多是方桌,為什麽呢?這跟我們吃飯的制度有關。我們早年是分餐製的民族,一人一份。為什麽有舉案齊眉這件事呢?因為當時是分餐,我舉一份給你,我這兒還有一份。如果當時梁鴻和孟光是共餐,就也犯不着我舉着你吃,然後你舉着我吃了,對不對?我們的分餐制度逐漸演化成共餐製了。采用方桌吃飯的時候,我們就是共餐製。這一點從我們的筷子上就可以看出來。早期凡是筷子長的家庭,都是富有家庭;筷子短的,都是相對貧睏的家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自序第2節:盛世收藏-歷史(1)第3節:盛世收藏-歷史(2)第4節:盛世收藏-歷史(3)
第5節:盛世收藏-歷史(4)第6節:盛世收藏-歷史(5)第7節:盛世收藏-歷史(6)第8節:盛世收藏-歷史(7)
第9節:盛世收藏-歷史(8)第10節:盛世收藏-歷史(9)第11節:盛世收藏-歷史(10)第12節:盛世收藏-歷史(11)
第13節:盛世收藏-歷史(12)第14節:床前明月-交椅(1)第15節:床前明月-交椅(2)第16節:床前明月-交椅(3)
第17節:床前明月-交椅(4)第18節:床前明月-交椅(5)第19節:床前明月-交椅(6)第20節:床前明月-交椅(7)
第21節:床前明月-交椅(8)第22節:床前明月-交椅(9)第23節:床前明月-交椅(10)第24節:床前明月-交椅(1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