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解讀蘇東坡:女性情感捲   》 牛衣老妻:躬耕東坡醫病牛(1)      東方竜吟 Dong Fanglongyin

  節儉衹能省錢,不能生財,長此以往,坐山吃空,僅有的積蓄也會用光。蘇軾到黃州的第二年,過去一直隨他做“書記”官(秘書)的馬夢得,從杞縣趕到黃州,通過各種關係,把城東一塊閑置的訓練軍隊的營地要了過來,作為蘇軾的躬耕之資。蘇軾從此像陶淵明一樣,過起自耕自種、自食其力的生涯,並想把自己的名號,定為“鏖糟陂裏陶靖節”(陶淵明)。他在給好友王鞏的信中說:
  近於側左得荒地數十畝,買牛一具,躬耕其中。今歲旱,米貴甚。近日方得雨,日夜墾闢,欲種麥,雖勞苦卻亦有味。鄰麯相逢欣欣,欲自號鏖糟陂裏陶靖節,如何?
  ——《與王定國書》
  “鏖糟”是湖州人的口語,意思是日子糟透了、過得窩心;“陂裏”則是鄉巴老的意思,蘇軾後來曾用這四個字,笑駡在朝廷處處死守陳規、不知變通的程頤,說他是“鏖糟陂裏叔孫通”,結果弄得對方極為惱火。其實這個名號並沒多少惡意,蘇軾給自己取“鏖糟陂裏陶靖節”這個長長的名號時,就充滿自嘲之意。無奈程頤是個極要面子的人,他和弟子們衹以為“鏖糟陂裏”是駡人的話,再加上為劉邦製定禮儀的叔孫通名聲不太好,從此二人結下深深的梁子。以蘇軾為首的“蜀學”和以程頤為首的“洛學”之爭,自此開始,以後演變成“蜀黨”與“洛黨”,可見玩笑不能隨便開,更不能不看對象,這些將在《交遊篇》裏專論。
  “鏖糟陂裏陶靖節”之號太長、太拗口,又不合黃州語境,蘇軾的這個名號沒有叫開。由於他所耕種的那塊地在城東,又是山地,俗稱東坡,於是蘇軾便以“東坡”為號,從此人稱“東坡居士”。
  然而有關“東坡”兩個字的文化內涵,在此需要稍費筆墨。
  蘇軾率領全家開始躬耕後,曾寫下著名的組詩《東坡八首》,一如陶淵明棄官躬耕之後寫下的《歸園田居》。南宋宰相兼詩人周必大,曾在所著《雜志》中這樣解道:
  白樂天為忠州刺史,有《東坡》、《種花》二詩。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白樂天,屢形詩篇。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原蓋起於樂天忠州之作也。
  ——《蘇文忠公詩合註》載宋人施元之註引
  “文忠”是南宋的孝宗皇帝對蘇軾追封的謚號,這個封號既有文采過人之譽,又彰顯其“挺挺大節”,衹有蘇軾的恩師歐陽修等少數人才能榮膺。周必大的話不無道理,蘇軾確實對白居易贊賞有加,而白居易在忠州時寫的那兩首詩,也與此時的蘇軾情境類似。周必大所說的《東坡》,實為《步東坡》,白居易在詩中說:
  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
  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
  需要說明的是,白居易在忠州東坡,所種的是樹,所愛的也是樹。而蘇軾在黃州東坡,以種大麥、小麥、水稻等糧食為主,衹是偶爾夾雜一點果樹、茶樹。
  《種花》全稱為《東坡種花》,白居易寫道:
  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
  白居易身為太守,追求的是觀賞價值,這與蘇軾在東坡上大種農作物以養傢活口,大不相同。後世喜歡蘇軾、研讀東坡的人大都延用周氏之說,卻沒深入考證另一個事實,那就是白居易的東坡僅為地名,而蘇軾决意要做“東坡人”、“東坡叟”,他的《東坡》絶句說: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顯而易見,白居易在東坡種樹種花,展現的是“市人”情趣,蘇軾除了籍東坡以生存外,着意追求“野人”的樂趣。在詩歌上,蘇軾於前代賢人推崇頗多,對陶淵明、李白、杜甫的贊譽都遠過白居易,而在文章上,他更將莊子、司馬遷和唐代的陸贄奉作楷模,可謂轉益多師,方成大傢,並非惟白是尊。值得我們註意的是蘇氏前緣:唐代的蘇頲極有文名,做過中書捨人、禮部尚書,被封許國公。他在當益州刺史時,曾發現李白“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司馬)相如”,唐玄宗稱他為蘇味道(蘇軾先人)的繼承者,並與宰相、燕國公張說共稱“燕許大手筆 ”。蘇頲在一首題為《新昌小園》的詩裏,早就這樣寫道:
  閑花傍戶落,喧鳥逼檐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毋庸回避:少年蘇軾曾逃婚(1)毋庸回避:少年蘇軾曾逃婚(2)流連山寺:古廟蛇洞存遣蹤
逼娶對象:鄰郡太守之好女(1)逼娶對象:鄰郡太守之好女(2)蘇洵明智:妙語婉轉除婚約(1)
蘇洵明智:妙語婉轉除婚約(2)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1)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2)
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3)愛妻王弗:自主相戀結姻緣(1)愛妻王弗:自主相戀結姻緣(2)
定情之時:竊竊私語明月夜定情之地:永生難忘短鬆岡(1)定情之地:永生難忘短鬆岡(2)
正月二十:終生夢尋難遺忘(1)正月二十:終生夢尋難遺忘(2)緑眉未開:好風閑處任人猜
關係平等:自主戀愛作根基亡妻之痛:為君哀毀因君衰(1)亡妻之痛:為君哀毀因君衰(2)
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1)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2)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3)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