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心靈跋涉的歷程:巴金最後23個春秋 》
晨曦中不敢與她的目光相遇(1)
竇應泰 Dou Yingtai
巴金來到小會議室。
這裏對他來說同樣充滿着深深的恐怖。兩年前的那個夏天,他就是在這裏多次接受造反派的審問和批鬥。而今天所有內戰的煙雲都已經廓清了,經過幾年“鬥批改”的漫長過程,那些當年對奪權和揪鬥牛鬼蛇神十分熱衷的人們,也都隨着全國形勢的演變,尤其是林彪去年秋天在外蒙古溫都爾汗大漠上折戟沉沙之後,更多的群衆已經厭惡了無休止的鬥爭。現在,“文革”的高潮已經過去,儘管仍然沒有結束“文革”的跡象,不過巴金還是從面前那七扭八歪的桌椅和前來參加學習廖若晨星的人中,看到了運動行將結束的前兆。
“打倒巴金!”“打倒資産階級反動權威巴金?”“巴金的十四捲邪書,就是為反革命修正主義招魂!”“打倒文藝界的黑老K巴金!”巴金已經有些木納了,在經過蕭珊猝然死去的精神打擊過後,從前那瀟瀟灑灑的作傢形象早已不再了。巴金全然不見了1966年夏天以前那翩翩的風度,老人在初秋時節穿一件灰得發白的舊中山裝。
他的頭髮幾乎全白了,臉上也多了許多皺紋,衹是他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面對小會議室裏為數有限的幾個與會者,巴金透過鏡片在定定地打量着那些熟悉的臉孔。
他發現在所有人好象都經歷了與他一樣的劫難,不論是曾經顯赫一時的造反派,還是和同樣去奉賢受過鍛煉的作傢,人人臉上都沒有光彩。他知道這是一種倦意,從1966年夏天到1972年秋天,五年多時間過去了,什麽樣的人會受得了那永無休止的鬥爭呢?誰還會對在會前讀語錄、會後牽着幾個脖子上挂着大牌子的“牛鬼”們示衆遊街感興趣呢?
巴金悄悄坐在會議室的一隅。這幾年他已經習慣以這種姿態出席作協內外的各種活動,他不再象1966年以前那樣,凡是上海作協的活動,他都以德高望重的資格被人客客氣氣請到前排就座。巴金記得就在五年前的那個苦悶的夏天裏,他經歷了人生中最難熬的歲月。他好象又看到作協大樓的頂端高高垂懸下來的兩條雪白條幅,一條是:“巴金是上海三十年代文藝黑結的總代表!”另一條則是:“嚮反革命文藝黑綫的黑老K——巴金開炮!”
那時剛從亞非作傢緊急會議的會場回到上海作協的巴金,從一個舉國敬仰的著名作傢,一夜之間變成人人喊打的上海文藝界黑老K,這當然也需要一個轉化的過程。開始時他也不習慣這受人揪鬥的生活,可是隨着作協內部大字報的增多,巴金已從不肯接受這莫須有的罪名,到逐步習慣這種非人的折磨了。他看到許多和他一樣無辜的新老作傢們,都被先後關進作協的二樓。他們在這特殊的“牛棚”裏每天學語錄,寫檢查和到樓下去接受批判。從當年8月開始,巴金就再也沒有好日子了。
“我確實應該受受教育,因為我確是地主家庭出身!”在永遠休止的批判和揪鬥過後,巴金並沒有像別人那樣氣餒與沮喪。他在牛棚裏真正做到不說一句不該說的話,不走一步不該走的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衹有回到武康路那熟悉的小院時,纔會對蕭珊傾吐心裏的積鬱之言。蕭珊對他這樣過份認真的態度感到驚訝和不解:“先生,你回傢裏為什麽也要說這種話呢?莫非當真有點發傻了嗎?”
巴金依然真誠地對妻子說:“藴珍,我說的都是真話。我想,我是在官僚地主的家庭裏長大的,受到舊社會舊家庭的教育,接觸了那麽多舊社會和舊家庭的人,所以我肯定有很多不良的思想。我會以封建地主的眼光去看待新社會。所以,文化大革命對我來說,是非常及時的。.........”他在妻子面前好象背書,好象有些木然地自省。他的神情讓妻子見了心生悲哀,蕭珊有時會說:“你究竟是怎麽了?”
巴金沒想到儘管他從心裏對已有了省悟,真心想在這場紅色風暴中洗心革面。然而造反派仍然不理解他。到了當年深秋,對巴金的鬥爭竟然又升級了。
他從一個每天可以看大字報,可以照常到作協上班的人,變成了“專政對象”。並且不時被造反派從一樓押上二樓,接受大會小會的批判。
“巴金,你必須交待為什麽要寫《激流三部麯》,你寫的《激流三部麯》,就是在為萬惡的地主階級歌功頌德!”巴金現在坐在這間小會室裏,似乎仍能聽到那震耳欲聾的喊聲。那當然是他的幻覺,當然是他記憶深處一時難以消除的烙印。如今,那夢魔般的苦日子終於漸漸離他遠去了。如果蕭珊現在沒有生病,如果她還象從前那樣好好活着,巴金本來對人生還有莫大的希望。現在不但沒有人再對他進行批鬥,而且也不再讓巴金去奉賢五七幹校了;不再讓一個年邁老人去田間勞作,這本身就是對他的解脫。留在上海儘管仍要巴金寫檢查和定期交出思想匯報,但是,這畢竟比過去五年中那不堪回首的歲月強多了。
蕭珊死後,從前那些見了面就橫眉冷對的造反派們,似乎多少改變一些態度。根據上級的指示,巴金可以住在傢裏,他衹要每天上午到作協機關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著作,寫寫心得筆記就可以了;他不需要再象從前那樣掃作協的厠所、打掃走廊裏的衛生和登上很高的窗臺去拭玻璃了;當然,更不會有人疾顔厲色地把他拉到外邊去做“噴氣式”了。
巴金很滿足。生活的改善讓老人從心底滋生了一種生存的希望。每天上午必須參加的機關學習,對巴金來說無疑是種精神負擔。可他沒有其它辦法回避,中午回到武康路13號,老人的精神纔會變得好些。他現在和女兒女婿一傢生活在一起,儘管女兒女婿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致,可是巴金仍然希望自己多做點力所能及的傢務。再也不需要寫作了,巴金那時候下午的時間非常寬裕。他有時會在廚房裏淘米洗菜,有時還會親自到附近的菜市場去,為全家人的晚餐選幾樣時新菜來。他不再有從前那種頻繁的社會活動,他成了地地道道的普通市民。裏弄裏的婦女們常常會把滿頭白發的巴金,誤當成從郊區進城的老農。誰會想到他就是當年風流倜儻,文筆瀟灑的大作傢巴金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
|
悲劇在暮年上演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1)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2)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3)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4)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5) |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1) |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2) |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3) | 中午噩耗進傢門(1) | 中午噩耗進傢門(2) | 中午噩耗進傢門(3) |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1) |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2) |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3) | 與愛交織的訣別 | 愛情起步的地方(1) | 愛情起步的地方(2) | 愛情起步的地方(3) | 愛情起步的地方(4) | 花溪,寧靜的婚夜(1) | 花溪,寧靜的婚夜(2) | 花溪,寧靜的婚夜(3) | 花溪,寧靜的婚夜(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