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中國盜墓傳奇   》 神秘的秦始皇陵(1)      許志竜 Xu Zhilong    嶽南 Yue Na

  中國陵墓史上最為著名的當屬秦始皇陵,無論是規模氣勢,還是傳說中的地宮,都令後人産生無限的遐想。
  秦陵坐落於距古城西安36公裏的陝西臨潼縣城東。它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景色秀麗,氣勢雄偉。修建過程中,先後徵發民工72萬,耗時達36年之久,其工程之浩大,創歷代君王厚葬之最。其佈局結構和建築風格,在集夏、商、周之大成的基礎上,有了重大進展。而它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園,對後世帝陵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於秦陵尚未發掘,其內部的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但歷代史學家都對其有不少的描繪,使我們得以“窺一斑而見全豹”。在這些記述中,時間最早、最具真實性的當屬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撰著的《史記》。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從司馬遷的記述中得知,秦皇陵地宮設施與地面宮殿一樣,墓內地底見水,用銅加固,上置棺槨;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宮廷樓閣塞滿了奇珍異寶。用東海捕到的“人魚”煉油,製成蠟燭,用做陵中的“長明燈”。在墓室的地面和頂部,雕鑿成天地山河,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以珍珠寶石鑲嵌成天上的日月星辰。為防備盜掘,在墓道入口處,設有自動發射的機弩,若有人接近,觸動機關,就會被亂箭射死。地宮中的大量水銀易於揮發,産生劇烈的毒霧,令盜墓者聞之膽寒。秦始皇死後,秦二世下令,皇宮內凡未生育的宮女嬪妃,悉數殉葬。為了防止泄密,所有參與墓內修造之工匠,全部被封殺於墓道之中。高大的墳丘上種上草木,像山一樣雄偉壯觀。
  秦陵建成後的第三年,項羽率軍入潼關,將陵墓上豪華的地面建築付之一炬,衹剩下了巨大的封土堆。這個封土堆坐南嚮北,呈覆鬥狀,基部南北長350米,東西長345米。建成時的高度約折合現在的115米。經過長時間的風雨侵蝕,水土流失,現高87米。
  1974年,隨着陵園兵馬俑的發現,為了探明秦陵全貌,考古工作者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現已探明,秦陵墓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陵園總面積218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遠超過埃及金字塔,是古今中外歷史上任何人的墓葬都無法相比的。
  陵園地面曾有內外雙重城垣,為南北狹長的“回”字形,城垣有門,內外城之間有角樓、寢殿、便殿、寺園吏捨等大量建築遺址。外城周長6000多米。在陵墓以西墓道一配房中,已發掘出兩組銅車馬。陵區所在地宮部位,有強烈的汞異常反應,初步證實了《史記》所言“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說法。在建築遺址中發現大量文物,其中有直徑61釐米的大瓦當,為中國瓦當之最。
  陵區僅發現的陪葬坑就多達300餘個,重要文物5萬多件,最大的陪葬坑1萬多平方米,最小的僅1平方米。除已發掘和待發掘的兵馬俑1、2、3號坑外,還發現了大規模的馬廄坑和跽坐俑坑98座,珍禽異獸坑31座,築墓民工墓103座,被處死的宮廷近臣陪葬墓18座,刑徒服役的石料加工場1處,窯址多處,以及防洪堤和魚池遺址。
  封土層下的地宮,據考古實測,面積近25萬平方米,比蓋在它上面的封土層面積大6萬平方米。地宮上方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四周有一墻體高和厚各約4米的宮墻,其頂部距現地表2.7~4米,係用未經焙燒的磚坯砌成。宮墻四周有門,東西北三邊有斜坡門道。
  地宮在宮墻範圍內,又分為外宮和內宮,從內宮再到墓室,如同三個倒置的梯形,一層深過一層,第三個層面約2萬平方米,即秦皇棺槨之所在,而産生強烈汞異常反應的,也正是在這一中心部位,面積達1.2萬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大些。秦陵地宮是一座立體結構的樓閣,推測深度最少在50米以上,其墓葬規格遠遠超過我國已發掘過的任何一座陵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畫報出版社
僵屍復活(1)僵屍復活(2)
僵屍復活(3)僵屍復活(4)
僵屍復活(5)僵屍復活(6)
墳包突起人世間(1)墳包突起人世間(2)
墳包突起人世間(3)令人驚嘆的地下寶庫(1)
令人驚嘆的地下寶庫(2)盜賊如狐(1)
盜賊如狐(2)盜賊如狐(3)
盜賊如狐(4)伍子胥掘墓鞭屍(1)
伍子胥掘墓鞭屍(2)伍子胥掘墓鞭屍(3)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1)先秦被盜名墓備忘(2)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3)盜洞中發現人頭骨(1)
盜洞中發現人頭骨(2)盜洞中發現人頭骨(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