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
十四 魏宋河南大戰(2)
陳羨 Chen Xian
奚斤擔心日久天長,虎牢若得到南面的支援,就不好辦了,於是自率三千步騎兵,繞過虎牢,一舉攻下東南面的許昌,斷絶了毛德祖的退路。這邊毛德祖見魏軍自行分兵,認為有機可乘,便主動出擊,與城外的公孫表展開大戰。兩軍從早殺到晚,互有死傷,這時奚斤的騎兵正好從許昌趕回,與公孫表合擊毛德祖,殺傷數千人。此戰過後,毛德祖徹底放棄了主動進攻的念頭,退回城內死守,另想別的計策。
他還真的想到一條妙計:原來毛德祖是北方人,與魏將公孫表有舊交。他乘作戰間隙,與公孫表通信,交談朋友情誼,信上面又故意塗改多處;另一面呢,他又秘密派間諜潛入魏營中,嚮奚斤揭發公孫表與宋軍有密謀。公孫表倒是不念私情,老老實實地將毛德祖的信交付奚斤,本來是想表明自己清白之身的,卻不曾想奚斤已經戴了有色眼鏡,那些塗改的地方成了一個個疑點。奚斤讓手下帶上書信,將消息呈報拓跋嗣。
拓跋嗣本來就看公孫表不爽,身邊的太史令王亮又恰好與公孫表有怨,一個勁地說公孫表置軍不當,以致虎牢久久不下。拓跋嗣認定公孫表裏通外國,派人夜入公孫表帳中,將其縊死。(毛德祖此計,與當年曹操離間馬超、韓遂的計策一樣,不過計策雖然達到了除掉公孫表的目的,但由於拓跋嗣的處置方式秘密得當,沒有使魏軍內部出現分裂,毛德祖未免要失望了。)
北魏不斷嚮虎牢方向增兵,而東綫青州那邊也是兵力強大,志在必得。叔孫建以三萬騎兵包圍了東陽城,城裏面纔衹有區區一千五百人。竺夔是個很有能力的官員,他在增修防禦工事之餘,屢出奇兵擊敗魏軍,並且同樣通過挖地道的方法奇襲,破壞了一大批魏軍的攻城車。可是魏軍優勢太大,日夜狂攻,東陽北城的城墻被毀壞多處,城內士兵也越打越少,眼看整座城就要陷落,終於探馬來報:檀道濟的援兵快到了!
檀道濟的軍隊走到彭城時,人數並不多,面對虎牢、東陽兩城都告急的形勢,他衹能救助一邊,兩權相侵,最後决定帶輕兵火速前往路近兵弱的東陽城。(對不起了,毛將軍……)
東陽城下的叔孫建,面對千人防禦的一座城,竟從頭一年的鼕天一直打到了第二年(公元423年)的夏天。天氣漸漸轉熱,魏軍多是來自塞上的鮮卑騎兵,哪裏見過這樣的天氣,軍中開始流傳瘟疫,無法控製。叔孫建聽說宋軍後援將到,一咬牙下令放棄進攻,燒了營帳器具退往滑臺。檀道濟抵達東陽,糧食剛好吃完,無法追擊,但不管怎麽說,東陽城算是保住了。
虎牢方面就沒那麽幸運了,毛德祖雖然十分頑強,一次次擊退攻城的魏軍,但從四面八方集結過來的魏軍實在太多了,城內的物資也開始匱乏。宋軍在城內懸挂繩索,到黃河中取水。拓跋嗣知道後,料想宋軍缺水,便下令將船艦在黃河邊上排成一排,阻止敵人從黃河的水源取水。這樣一來,城內的守兵就衹能靠地下水過活了。魏軍還沒完,又挖掘地道,泄放城裏的地下水,可謂狠到極點。
叔孫建到達滑臺後,又繼續西進,與奚斤共攻虎牢。至此虎牢被圍兩百多天,無日不戰,宋兵戰死殆盡,而魏兵越打越多。外城被魏兵攻破後,毛德祖在城內重築了三道城墻,魏軍又攻破兩道,衹剩下一道城墻。毛德祖誓與虎牢城共存亡,對外晝夜抵抗,對內撫恤將士。士兵們條件艱苦,很多人都病倒了,身體還行的士兵由於晚上不能睡覺,眼睛乾燥,用手一擦,就生創了,卻始終沒有人想要逃跑或投降。
毛德祖一個北方人苦苦支撐,南面的南方人卻不知道在幹嗎。駐守項城的劉粹是離虎牢最近的一支軍隊,卻害怕魏兵強盛,不敢進攻。瀋叔狸、檀道濟等軍更遠,也衹守城,不往虎牢挪一步。
彈盡糧絶的虎牢城,終於在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的四月被北魏大軍攻陷。毛德祖被俘,為北魏所殺。衹有範道基帶着兩百多人突圍成功,回到南方。宋國的司、兗、豫等州基本上落入北魏之手,唯一的“勝果”是保住了青州。魏國以強攻的方式拿下了黃河南岸的三座重鎮(嚴格而言,衹有虎牢一處是大仗),但也因戰爭和瘟疫損失了三成的兵力。一場大戰,雙方都沒能笑到最後。
設若在出兵時,拓跋嗣聽從崔浩的建議,歷史又會怎樣改寫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從南北對峙說起 | 一 劉裕發跡(1) | 一 劉裕發跡(2) | 二 桓玄的野心(1) | 二 桓玄的野心(2) |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1) |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2) | 四 強國之本(1) | 四 強國之本(2) | 五 拓跋珪功過(1) | 五 拓跋珪功過(2) |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1) |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2) | 七 盧循之亂(1) | 七 盧循之亂(2) | 八 二劉相爭(1) | 八 二劉相爭(2) | 九 翦除異己(1) | 九 翦除異己(2) | 十 討滅宗室(1) | 十 討滅宗室(2) |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1) |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2) | 十二 失去長安的帝業(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