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印象中國·張藝謀傳   》 第29節:石破天驚的"第五代"(1)      黃曉陽 Huang Xiaoyang

  石破天驚的"第五代"
  廣西電影製片廠似乎註定要在中國電影史上大書一筆,而這一筆的落腳點肯定少不了一個人,他就是當時廣西廠的廠長魏必達。電影圈外的人很少知道這個名字的,可就是他成就了兩部電影和一代導演人。沒有魏必達就不會有青年攝製組,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一個和八個》,說不準也沒有後來的張藝謀。
  《一個和八個》未能通過審查,這筆損失可以說巨大。張藝謀他們當初是立過"軍令狀"的,不知通過審查這一項是否是"軍令狀"的內容之一。不管怎麽說,電影不能放映就無法收回投資,這個責任靠張藝謀、張軍釗等幾個小青年根本承擔不了。所有一切都由這個名叫魏必達的廠長承擔了。
  不僅如此,拍攝《一個和八個》的同時,魏必達還想拍其他一些電影。為此,他找到了張軍釗的同班同學陳凱歌。
  陳凱歌在雲南下放過,當了3年知青,也是由於會打籃球得到一個參軍的機會,直到1976年他返回北京,在北京電影洗印廠當一名工人。1978年他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和張藝謀不同的是,陳凱歌生來與電影有緣,他的父親陳懷皚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母親是高級編劇。
  陳凱歌畢業後留在了北京,當時在北京兒童製片廠工作。陳凱歌顯然比別人幸運,他進入製片廠就領到了任務,擔任一部影片的副導演。也正在此時,魏必達找他來了。他拿了兩個本子交給陳凱歌,對他說:"你選一個。"
  陳凱歌選了其中的《深𠔌回聲》。
  在一次采訪中,陳凱歌談到了接受這個劇本的過程:"一個是我的幸運,同學們都很支持;另外就要感謝廣西電影製片廠的魏必達廠長,這個老廠長現在已經退休了。他是拿了兩個本子給我,說這兩個本子中間你可以拍一個。我就看了陝西西安電影製片廠張子良所寫的,當時不叫《黃土地》,叫《深𠔌回聲》,他是從柯藍的一篇散文改編的。因為張子良本人是陝北人,所以他對當地的風俗、民情都很瞭解,我沒去過陝西,我是拿了劇本之後纔第一次去陝西,那個時候纔真正地受了感動。"
  拿到本子後,陳凱歌到陝西體驗生活,儘管他說真正受到了感動,可實際上對於這個本子到底應該怎麽辦他心中沒底。根本問題在於《深𠔌回聲》是一個陳舊的題材,陳舊得再沒有力量。按照陳凱歌的話說,他們這代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反傳統,既然要反傳統,就一定要創新。可在這樣一個陳舊的題材上怎樣創新?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1)第2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2)第3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3)
第4節:我的父親母親(1)第5節:我的父親母親(2)第6節:被人從門縫兒裏看着長大(1)
第7節:被人從門縫兒裏看着長大(2)第8節:在她的手掌輕輕碰一下(1)第9節:在她的手掌輕輕碰一下(2)
第10節:在她的手掌輕輕碰一下(3)第11節:第一雙尼竜絲襪(1)第12節:第一雙尼竜絲襪(2)
第13節:第一雙尼竜絲襪(3)第14節:第一雙尼竜絲襪(4)第15節:華君武幫了大忙(1)
第16節:華君武幫了大忙(2)第17節:華君武幫了大忙(3)第18節:華君武幫了大忙(4)
第19節:不再戀愛(1)第20節:不再戀愛(2)第21節:彷徨有時,浪漫有時(1)
第22節:彷徨有時,浪漫有時(2)第23節:彷徨有時,浪漫有時(3)第24節:他為"第五代"立軍令狀(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