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選票的背後   》 第29節:殺死安德魯·傑剋遜之妻(2)      王衝 Wang Chong

  這份報紙至今還在世界範圍內享受聲譽,它的名字叫《紐約時報》。
  不過,理想和現實之間畢竟有差距,如同媒體無法脫離社會,它同樣無法脫離黨派之爭。亨利·雷蒙本人在共和黨內官居高位,於1864年作為紐約州共和黨代表團團長參加共和黨年會--在這次會上,提名林肯連任總統。
  20年後,也就是1884年,美國迎來醜聞叢生的一屆大選,候選人的個人品德成為報紙的攻擊點,比馬剋·吐溫筆下《競選州長》的描述毫不遜色。
  對决在民主黨候選人剋利夫蘭和共和黨候選人詹姆斯·布萊恩之間展開。
  睏擾布萊恩的是一批信件。1864年到1876年間,作為衆議院議長的布萊恩給波士頓大亨沃倫·費捨爾多次寫信。費捨爾的雇員詹姆斯·穆裏根在國會作證,稱手裏有這些信的原件,這成為布萊恩以權謀私的鐵證。有證據表明,布萊恩曾一次性從鐵路公司收取10萬美元的酬勞,今天,相當於100萬美元。
  反共和黨的報紙自然不會放過天賜良機,大選之際,信件內容被原文照登,其中一封信在結尾處寫道:"把這封信燒掉。"民主黨人抓住時機,讓"燒啊,燒啊,燒了這些信"變成當年大選流行語。最終布萊恩以微弱劣勢敗北。
  布萊恩的醜聞讓共和黨一些人也認為不屑與之為伍,於是他們决定"叛黨",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剋利夫蘭。支持共和黨的報紙挖空心思,終於也挖掘出了"老實人"剋利夫蘭的一樁醜聞。
  1884年7月21日的《布法羅晚郵報》活靈活現地報道說,剋利夫蘭有一個私生子,他不肯承認,把孩子送進了孤兒院,把孩子的媽媽送進了修道院;報道還說,孩子的媽媽是個寡婦,叫瑪莉亞·哈平,酗酒成性,喜歡駡人。共和黨的團隊抓住這一點,覺着火炬遊行,高聲唱道:"媽媽,爸爸在哪裏?快去白宮吧,他在那裏,哈哈哈哈!"
  此事讓剋利夫蘭的競選團隊感到絶望,面對不利局面,剋利夫蘭選擇了誠實面對,他平靜地說:"說出事實!"他承認有婚外情,也承認那個寡婦有個孩子姓剋利夫蘭,但告訴全國人民,剋利夫蘭盡職盡責,給孩子找了一個傢,孩子的媽媽也沒有被迫去修道院。
  這時候,一個偉大的報人所辦的一份偉大的報紙幫助了剋利夫蘭。
  1883年,約瑟夫·普利策遷居紐約,收購了負債纍纍的《世界報》,短短3個月後,報紙發行量就由原來的15000份上升為39000,打破了紐約報界的平衡。
  1884年,美國舉行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普利策在他的報紙上發表支持民主黨領袖剋利夫蘭的言論。競選之初,《世界報》就發表普利策親筆撰寫的社論,說1884年民主黨人需要"一個剋利夫蘭式的人物"。《世界報》還列出四個支持剋利夫蘭的理由:(一)他是個老實人;(二)他是個老實人;(三)他是個老實人;(四)他是個老實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簡述(1)第2節:簡述(2)
第3節:馬刺隊是世界冠軍--"無知"的美國人(1)第4節:馬刺隊是世界冠軍--"無知"的美國人(2)
第5節:"老子天下第一"--"傲慢"的美國人第6節:上帝也是有用的--實際的美國人(1)
第7節:上帝也是有用的--實際的美國人(2)第8節:上帝也是有用的--實際的美國人(3)
第9節:上帝也是有用的--實際的美國人(4)第10節:不能做失敗者--"瘋狂"的美國人(1)
第11節:不能做失敗者--"瘋狂"的美國人(2)第12節:照相時不喊CHEESE喊MONEY(1)
第13節:照相時不喊CHEESE喊MONEY(2)第14節:照相時不喊CHEESE喊MONEY(3)
第15節:照相時不喊CHEESE喊MONEY(4)第16節:搶銀行的人都是自己想去搶(1)
第17節:搶銀行的人都是自己想去搶(2)第18節:搶銀行的人都是自己想去搶(3)
第19節:投共和黨的票,讓民主黨去說廢話吧(1)第20節:投共和黨的票,讓民主黨去說廢話吧(2)
第21節:投共和黨的票,讓民主黨去說廢話吧(3)第22節:引言(1)
第23節:引言(2)第24節:引言(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