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它古典 》 曹雪芹毒殺雍正帝 》
第一章 曹雪芹祖上做清皇族傢奴的情況(4)
霍國玲 Huo Guoling
康熙曾兩次廢黜太子允礽。第一次,康熙十四年十二月立,四十七年九月廢。第二次,四十八年三月立,五十一年十一月廢。此後便拒絶再立新的太子,但是卻在暗中觀察各皇子情況。康熙也暗中徵求親信們的意見。
胤禛(雍正)的屬人戴鐸於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做出這樣的建議:……論者謂處庸衆父子易,處英明之父子難;處孤寡之手足易,處衆多之手足難。何也,處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長,恐其見棄,過露其長,恐其見疑,此其所以為難。
……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無所疵,其諸王阿哥之中,俱當以大度包容,使有纔者不為忌,無纔者以為靠。……
至於左右近禦之人,俱求主子破格優禮也。一言之譽,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讒,即可伏禍之根。主子敬老尊賢,聲名實所久著,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素為皇上之親信者,不必論,即漢官宦侍之流,主子似應於見面之際,俱加溫語數句,奬語數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賜,而彼已感激無地矣。賢聲日久日盛,日盛日彰,臣民之公論誰得而逾之。見《文獻叢編》第3輯“戴鐸奏摺”,轉引自《雍正傳》第41~42頁(馮爾康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戴鐸的建議實際是為胤禛爭奪儲貳所擬的一整套策略。其中包括:如何得到父皇的好感;如何妥善處理好兄弟關係;如何聯絡百官,尤其是康熙的親信重臣,以為自己製造輿論。使這些人都能在父皇面前說胤禛的好話,幫助他獲得皇帝位。
按照這個策略,胤禛對於康熙“左右近禦之人”,會“破格優禮”。曹寅正是胤禛“敬老尊賢”的對象,果然,在《紅樓夢》中對此做了隱寫。第三回有這樣一段描述:(雨村)有日到了都中,進了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帶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榮府門前投了。彼時賈政已看了妹夫之書,即忙請入相會。見雨村相貌魁偉,言談不俗。這段話關鍵一句是雨村“拿着‘宗侄’的名帖”,此處戚序本有夾批曰:此帖妙極!可知雨村的品行矣。這條批語是讓讀者思考這個印着“宗侄”的名帖。
接着在“見雨村相貌魁偉,言談不俗,且這賈政最喜讀書人”處,甲戌本有批曰:君子可欺其方也,況雨村正在王莽謙恭下士之時,雖政老亦為所惑,在作者係指東說西也。這裏關鍵性的一個詞是“王莽謙恭下士”。
批書人將雨村比作王莽。王莽是何許人呢?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漢元帝皇后侄。西漢末,以外戚掌握政權。漢成帝時封他為新都侯。公元五年,王莽毒死平帝,自成假皇帝。次年立年僅2歲的劉嬰為太子,號“孺子”。公元八年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公元8~23年在位。公元23年,被攻入長安的緑林軍所殺。他是歷史上著名的謀權篡位者。
作者在書中將雨村與王莽相比,正是為了嚮讀者透露,雨村實為姦人。他為人不僅姦猾可惡,而且具有政治野心。
何謂“謙恭下士”?
所謂“士”,按照《現代漢語詞典》,是指介於大夫與庶民之間的階層。但經常指“士大夫”階層,即泛指官僚階層,有時也包括還沒有做官的讀書人。古代等級制度十分嚴格,地位低者必須對於地位高者表示“謙恭”,地位高者對於地位低者則往往是態度傲慢。“謙恭下士”則是指地位高於“士”的大官僚,對於“士”表現出謙虛而有禮貌。這被認為是一種很難得的優秀品質。
“王莽謙恭下士”,是說王莽在他還沒有篡奪皇位時,對於比他地位低的“士”表現得很謙恭。但一旦篡奪了皇位,便立即表現出陰毒的真面目。批書人正是將雨村比作像王莽一樣的人。但文中說雨村對賈政“謙恭下士”,顯然是一種“謬誤”。雨村衹是個窮儒,而賈政是接近皇帝的四大傢族中的高級官員。雨村拿着名帖去找賈政,求賈政幫助,衹能被稱做攀附權貴,怎能說是“謙恭下士”呢?——顯然,批書人在這裏不是指小說本身,而是指在小說背後所隱寫着的歷史。所以這條脂批最後點出“在作者係指東說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第一節 雍正實屬暴亡 | 第二節 宮女縊殺“世宗”未遂說 | 第三節 中風而死說 | 第四節 沉淫而死說 | 第一節 雍正信奉道教 | 第二節 雍正崇信道教主要是看重它的實用性(1) | 第二節 雍正崇信道教主要是看重它的實用性(2) | 第二節 雍正崇信道教主要是看重它的實用性(3) | 第三節 雍正依靠“既濟丹”強健了體魄(1) | 第三節 雍正依靠“既濟丹”強健了體魄(2) | 第四節 大臣也說食丹後“大有功效” | 第二節 一些史書記載雍正係中毒暴亡 | 第一節 應當以辯證觀點看待丹藥 | 第二節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雍正是食丹而亡 | 第三節 對“食丹而亡”說的評析(1) | 第三節 對“食丹而亡”說的評析(2) | 第三節 對“食丹而亡”說的評析(3) | 第一節 一些史學家對於雍正死因種種說法的認識(1) | 第一節 一些史學家對於雍正死因種種說法的認識(2) | 第二節 正確分析與認識雍正的死因 | 第三節 小結 | 研究的必要前提(1) | 第一節 呂四娘殺雍正傳說簡介 | 研究的必要前提(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