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大智大愚一代名臣:原來曾國藩   》 “兵為將有”之製(5)      張研 Zhang Yan

  以上諸條,雖然淺顯,對於不識“幾籮筐字”的農夫士兵來說卻盡收實效,終使湘軍成為一支可戰之師。
  曾國藩以儒生為將,農夫當兵,目的在於將湘軍鍛造為“血誠之軍”,即成為一支忠於國傢、愛護百姓的軍隊。鑒於此,曾國藩着有大量通俗曉暢的歌謠,從道德感化方面增強湘軍的凝聚力。
  首先,曾國藩強調將士要保衛家乡,著有《莫逃走》:
  衆人謠言雖滿口,我境切莫亂逃走。
  我境僻處萬山中,四方大路皆不通。
  我走天下一大半,惟有此處可避亂。
  走盡九州並四海,惟有此處最自在。
  別處紛紛多擾動,此處卻是桃源洞。
  若嫌此地不安靜,別處更難逃性命。
  衹怕你們太膽小,二聞謠言便慌了。
  一人倉忙四山逃,一傢大小泣嗷嗷。
  男子縱然逃得脫,婦女難免受煎熬。
  壯丁縱然逃得脫,老幼難免哭號咷。
  文契縱然帶着走,錢財不能帶分毫。
  衣服縱然帶着走,豬牛難帶一根毛。
  走出門來無屋住,躲在山中北風號。
  夜無被鋪床板凳,日無鍋甑切菜刀。
  受盡辛苦破盡財,其實賊匪並未來。
  衹因謠言自驚慌,惹起土匪吵一常
  茶陵道州遭土匪,皆因驚慌先徙走。
  其餘各縣逃走人,多因謠言嚇斷魂。
  我境大傢要保全,切記不可聽謠言。
  任憑謠言風浪起,我們穩坐釣魚船。
  一傢安穩不吃驚,十傢太平不躲兵。
  一人當事不害怕,百人心中有柄把。
  本鄉本土總不離,立定主意不改移。
  地方公事齊心辦,大傢吃碗安樂飯。
  保衛家乡要靠訓練得法,作戰有素。曾國藩寫下了《操武藝》:
  要保一方好土地,大傢學些好武藝。
  武藝果然學得精,縱然有事不受驚。
  石頭要打二十丈,石灰罐子也一樣。
  木板衹要五寸寬,箭箭要中靶子上。
  石頭灰罐破得陣,叉鈀錨子一齊進。
  靶子也立一塊板,板上先鑿四個眼。
  眼內安個小木球,戳在錨子尖上留。
  衹要枝枝戳得準,保守地方總安穩。
  火器雖然是個寶,鳥銃卻要鑄得好。
  火藥也要辦得真,不然炸裂反傷人。
  銃手若是不到傢,不如操演不用他。
  惟有一種竹將軍,裝得火藥大半斤。
  三股麻繩緊緊纏,一炮響動半邊天。
  件件武藝皆無損,石頭錨子更要緊。
  石頭不花一文錢,錨子耍出一道圈。
  若是兩個習得久,打盡天下無敵手。
  讀書子弟莫驕奢,學習武藝也保傢。
  耕田人傢圖安靜,學習武藝也不差。
  匠人若能學武藝,出門也有防身計。
  商賈若能學武藝,店中大膽做生意。
  雇工若能武藝全,又有聲名又賺錢。
  白日無閑不能學,夜裏學習也快樂。
  臨到場上看大操,個個顯出手段高。
  各有義膽與忠肝,傢傢戶戶保平安。
  曾國藩認為,道德層面的凝聚力對湘軍建設無疑更為關鍵。他着力推廣《要齊心》歌謠:
  我境本是安樂鄉,衹要齊心不可當。
  一人不敵二人智,一傢不及十傢強。
  你傢有事我助你,我傢有事你來幫。
  若是人人來幫助,扶起籬笆便是墻。
  衹怕私心各不同,你嚮西來我嚮東。
  富者但願自己好,貧者卻願大傢窮。
  富者狠心不憐貧,不肯周濟半毫分。
  貧者居心更難說,但願世界遭搶劫。
  各懷私心說長短,彼此有事不相管。
  縱然親戚與本傢,也是丟開不管他。
  這等風俗實不好,城隍土地都煩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引子評說曾國藩(1)引子評說曾國藩(2)引子評說曾國藩(3)引子評說曾國藩(4)
傢情(1)傢情(2)父母(1)父母(2)
手足(1)手足(2)手足(3)妻兒(1)
妻兒(2)妻兒(3)立志(1)立志(2)
立志(3)傢訓(1)傢訓(2)傢訓(3)
開軍閥之先例(1)開軍閥之先例(2)開軍閥之先例(3)開軍閥之先例(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