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紅樓夢新證   》 中期(康熙二年--康熙五十一年)[五]      周汝昌 Zhou Ruchang

  一六九二康熙三十一年壬申
  
  曹寅在蘇州兼江寧織造任;年三十五歲。孫氏六十一歲。
  
  春,徐釚和《漁村詩》三首。
  
  徐釚《南州草堂集》捲十五葉一〔壬申〕
  
  漁村和工部曹子清韻三首
  
  一水放船清,朝朝撒網行。從無估客至,慣愛野人迎。已愜滄洲興,猶多欸乃聲。翛然對濠濮,荇藻界空明。
  
  得魚頻換酒,小夫吠柴門。罨畫雲山窈,村墟煙火存。陰晴宜共校,得失不須論。爛醉歌銅鬥,還來倒竹根。
  
  我是舊漁父,飄然東海東。幾年安短棹,無復藉長風。結屋牽煙艇,投竿與釣童。何當來此地,居處問漁翁。
  
  按釚字電發,吳江人,號東海漁夫,舉鴻博,授檢討,會當外轉,遂乞歸。世以其著《詞苑叢談》多知之。工詩文,善繪山水。
  
  二月二十八日,同彭訪濂、餘廣霞、梅梅𠔌、葉南屏、朱赤霞、郭鑒倫過尤侗揖青亭看菜花,侗有詩。
  
  尤侗《艮齋倦稿》捲五葉三〔壬申〕
  
  二月廿八日揖青亭看菜花作,同曹荔軒、彭訪濂、餘廣霞、梅梅𠔌、葉南屏、朱赤霞、郭鑒倫
  
  奇絶南園香十裏,黃金散盡曼陀華。湘纍空弔江頭葉,朔客休疑塞上沙。茗飲清談須我輩,酣歌作劇任他傢。時有歌於花間者。可憐不入詩人詠,辜負春風日放衙。
  
  按訪濂即彭定求,廣霞即餘懷。本年尤侗有《惜樹詞序》,見《艮齋倦稿》捲九葉五;中雲:“葉子方從司農曹公,設帳吳門。”即謂葉藩,其從曹寅,自寅始至蘇州起,已見二十九年。尤侗又有《郭迪功誄》,見同書同捲,序雲:“予在司農曹公所,獲識金陵郭鑒倫。”薑宸英《湛園詩稿》捲三有詩序雲:“郭明經鑒倫先傳求題;時郭在曹工部幕。”前葉即有《贈曹工部》詩,其為同時事必矣。朱赤霞屢見楝亭詩集,蓋亦在幕中,滁陽人,精於畫,李果贈詩有“誰憐曹霸是王孫”、“舊京陵樹空霜露”等語,知為故明宗室。《楝亭詩鈔》捲五有“題朱赤霞畫《對牛彈琴圖》”七古,而石濤錄此詩於己所作畫上方(此幅藏故宮博物院),甚可註意,參看三十八年條下。
  
  薑宸英有贈詩。
  
  薑宸英《湛園詩稿》捲三葉十七3
  
  贈曹工部
  
  開府清風滿洞庭,早衙人散閤常扃。多收典籍羅蕓館,盡結心思繞楝亭。其尊甫任江寧,署有楝亭,君求題詠甚富。鼓動密承黃紙詔,燭殘貪寫漆書經。不知公望遙相囑,卻道西山似畫屏。
  
  薑宸英《湛園詩稿》捲三葉十八
  
  郭明經鑒倫出先傳求題時郭在曹工部幕
  
  舊傢汾水望仍移。奕葉重刊有道碑。為長一身供嫁娶,寧親終歲守茆茨。遺文未散兒能讀,盛德無營世豈知。賴有主人才八鬥,為君抽寫蓼莪思。
  
  尤侗《艮齋倦稿》捲九葉二十二〔壬申〕
  
  郭迪功誄並序
  
  (序)予在司農曹公所,獲識金陵郭鑒倫,莊莊乎七也。(下略)
  
  (誄,上略)爰有周公,羅緻幕中;何以佐之?山竜華蟲。海氛孔熾,民罹軍鋒;一言告哀,萬傢重逢。曹公代興,賓禮尤重;朝夕納誨,談言微中;二十餘年,憂樂必共;國資黼黻,人叨帡幪。若考作室,若子肯堂,象賢嗣服,載莅南邦;方需執友,左右贊襄;鬍然一夢,二竪相將。(下略)
  
  按據《樸村詩集》註,郭鑒倫,江寧人,崇明學博。亦善畫。
  
  秋,李煦至粵傳旨褒勞朱宏祚,並迎閔明我還自外洋。時煦為暢春苑總管。
  
  張貞《杞田集》捲十葉十六:“上念公〔按指朱宏祚〕勤勞於外,壬申秋特遣內務府營造司員外郎董君殿邦、暢春園總管李君煦,至粵傳旨褒嘉,勞問甚渥。”迎閔事詳《正教奉褒》。
  
  寅嘗遊越五日,倚舟而成《北紅拂記》,尤侗有題記。
  
  尤侗《艮齋倦稿》捲九葉十六〔壬申〕
  
  題北紅拂記
  
  案頭之書,場上之麯,二者各有所長;而南北因之異調。元人北麯固自擅場,但可被之弦索,若上場頭一人單唱,氣力易衰,且賓白寥寥,未免冷淡生活。變而南音,徘徊宛轉,觀者耳目俱靡,豁其移人至矣。然王實甫《西廂》一經李日華改竄,幾於點金成鐵;北之日趨而南也,雖風氣使然,寧無古調不彈之嘆乎!愚謂元人北麯,若以南詞關目參之亦可:兩人接唱,合場和歌,中間間以蘇白,插科打諢,無施不可,又為梨園弟子另闢蠶叢。此意無人解者,--今於荔軒先生遇之。唐人小說傳衛公、紅拂、虯髯客故事,英雄兒女,各具本色。吾吳張伯起,新婚伴房,一月而成《紅拂記》,風流自許;乃其命意遣詞,委薾殊甚:即如《私奔》一出,“夜深誰個叩柴扉”,齊微韻也;“顛倒衣裳試覷渠”,魚虞韻也;“紫衣年少俊龐兒”,支思韻也。以一麯而韻雜如此,他可知矣。浙中凌初成,更為北劇,筆墨排奡,頗欲睥睨前人;但一事分為三記,有疊床架屋之病;體格口吻,猶仿元人,未便闌入紅牙翠管間也。荔軒復取而合之,大約撮其所長,汰其所短,介白全出自運,南北斗筍,巧若天成;又添徐洪客《採藥》一折,得史傢附傳之法,正如虎頭寫照,更加頰上三毛,神采倍發;豈惟青出於藍乎!荔軒遊越五日,倚舟脫稿,歸授傢伶演之,予從麯宴得寓目焉。既復示餘此本,則案頭之書,場上之麯,兩臻其妙,雖周郎復起,安能為之一顧乎?於是擊節欣賞而題其後。
  
  按曹寅除工詩詞外,又善作劇麯,附說於後:
  
  劉廷璣《在園雜志》捲三葉二十一
  
  商丘宋公記任丘邊長白為米脂令時,幕府檄掘闖“賊”李自成祖父墳墓,中有枯骨肉潤,白毛黃毛白蛇之異,與吾聞於邊別駕者不同,長白自敘其事曰《虎口餘生》〔按邊長自名大綬〕;而曹銀臺子清寅演為填詞五十餘出,悉載明季北京之變,及鼎革顛末,極其詳備:一以壯本朝兵威之強盛,一以感明末文武之忠義,一以暴闖“賊”行事之酷虐,一以恨從偽諸臣之卑污。遊戲處青示勸懲,以長白為始終,仍名曰《虎口餘生》,構詞排場,清奇佳麗,亦大手筆也。復撰《後琵琶》一種,用證《前琵琶》之不經,故題同雲:“琵琶不是那琵琶。”以便觀者着眼。大意以蔡文姬之配偶為離合,備寫中郎之應徵而出,驚傷董死,並文姬被擄,作《鬍笳十八拍》,及曹孟德追念中郎,義敦友道,命曹彰以兵臨塞外,脅贖而歸;旁入銅爵大宴,禰衡擊鼓;仍以文姬原配團圓,皆真實典故,駕出《中郎女》之上。乃用外扮孟德,不塗粉墨,說者以銀臺同姓,故為遮飾,不知古今來之大姦大惡,豈無一二嘉言善行足以動人興感者?由其罪惡重大,故小善不堪挂齒,然士君子衡量其生平,大惡固不勝誅,小善亦不忍滅,而於中有輕重區別之權焉。夫此一節,亦孟德篤念故友,憐纔尚義豪舉,銀臺表而出之,實寓勸懲微旨,雖惡如阿瞞,而一善猶足改頭換面,人鬍不勉而為善哉。
  
  《永憲錄·續編》葉六十七
  
  寅字子清,號荔軒,奉天旗人。有詩才,頗擅風雅。(中略)寅演《琵琶》傳奇用蔡文姬故事,以正伯喈之誣,內裝潢魏武之休美,或謂其因同姓,然是舉實阿瞞一生好義處。又演明米脂令邊大綬與陝撫汪喬年掘李自成先塚,所紀《虎口餘生》將一時人物備列,表忠義而褫叛逆,可敦風教,並附志之。
  
  黃文暘《麯海總目提要》捲四十六葉六
  
  《表忠記》一名《虎口餘生》,近時人作,聞出織造通政使曹寅手,未知是否?演明末李自成之亂,本朝大兵聲討,小醜殄滅;死難忠魂,俱得升天,故曰《表忠記》,其端則自米脂縣令邊大綬掘闖“賊”祖父墳瑩,後為“賊”擊,幾死。皇師討“賊”,大綬獲全,且得邀恩至顯官。其自述有《虎口餘生記》,故又謂之《虎口餘生》也。事非無因,擇其有可據者,詳載於後。(略)
  
  王季烈《螾廬麯談》捲四葉二十四
  
  《虎口餘生》,國朝遺民外史撰,姓名未詳。按《麯考》雲:曹銀臺子清,撰《表忠記》,載明季忠烈及卑污諸臣極詳備,填詞五十餘出,遊戲皆示勸懲,以邊長白大綬為終始。(中略)出《在園雜志》,言親得之長白侄桂岩別駕者。吾郡郭於宮觀演《表忠記》詩云:“碧血餘威照管弦,忠臣劇‘賊’兩流傳。笑他江左夷吾輩,一捲陰符《燕子箋》。”據此則《虎口餘生》又名《表忠記》,為曹子清所撰也。《傳奇匯考》所載,亦略與此同。(下辨俗誤混《鐵冠圖》與《虎口餘生》二劇為一,略。)
  
  汝昌按:此《虎口餘生》乃一極反動之劇本,餘舊年未加審辨,反為稱引,錯謬已甚。謂《虎口餘生》為曹寅撰,始劉廷璣,《永憲錄》實亦本之劉說。然事滋可疑。黃文暘出以存疑語氣,最為有見。今考此劇(所據為北京圖書館藏“本衙藏板”、八册一函巾箱本),序文麯白,無一與寅相類者。其“敘”始言:“君子知幾,達人安命,斯二語者,行於居上位固易,行於居下位已難;行於處安地猶易,行於處危地實難。”末雲:“國朝定鼎以來,海宇奠安,迄有百歲;間嘗過河洛,走幽燕,見夫荊棘荒瘡,人〔久?〕無虎跡。暇日就旅邸中取逸史所載邊君事,證以父老傳聞,填詞四十四折,竣後前〔剪〕燈披讀,落葉打窗,弁其名曰《虎口餘生》,亦以嘆天下事之死而之生,皆餘也,豈獨隨君然哉。……”語氣事跡,與寅相去懸遠已甚,不啻風馬牛。揆其人,蓋一南士,思想文筆皆至陋謬。其麯詞尤為惡俗,斷非曹寅手筆。試舉一二,以供比較(觀後第八章引《續琵琶》中麯詞自明)。
  
  〔節節高〕階前匍匐勞,獻妖繞。盈盈十五年方少。桃花貌,楊柳腰,凌波俏。彈箏撥阮都精妙,精歌妙舞人誇耀。錦綉園亭花多繞,崢嶸府第凌雲表。
  
  〔前腔〕從來心性驕,愛風騷。潘安衛玠何足道。風流貌,爵位高,威權耀。憐香惜玉情偏妙,偎紅倚翠平生好。我明日呵選個極品前程報爾曹。投桃畢竟瓊瑤報。
  
  〔惜奴嬌〕螓首蛾眉,效殷勤軟款,高捧霞腸〔觴〕。如花似綺,盈盈軟玉溫香。清商,聽皓齒輕歌聲僚聲〔亮?〕。舞霓裳,似常〔嫦〕娥降。笑語揚。今宵此樂,不枉人間天上。
  
  以上皆見捲四第三十二出《刑拷》。不第此三麯為堆砌陳詞,通部首尾,莫不皆然,凡諸人物,不見絲毫精神性格。不但思想反動,即以文字論,亦所見清人劇麯中之最下者。如此惡劇,是否為曹寅之作,關係甚大,不可不審。考劉廷璣遲至康熙四十二年始識曹寅,故其詩有“吳下十年通問久,長幹一夕定交新”之言,本非故舊,於寅諸事,難言深悉,或初會時適在寅署中觀演此劇,而有人托言寅作以紿之,廷璣誤信耳。至續琵琶,則真為寅撰,並見敘於雪芹小說第五十四回中,乃無可疑者。
  
  盧前《讀麯小識》捲三葉八五〔節錄〕
  
  續琵琶記
  
  《續琵琶記》二捲,二册。都九十一葉,每葉十六行,行二十字,舊鈔本。捲首有“聽雨樓珍賞圖書”白文印記。〔汝昌按:清以聽雨樓名室者有四:鄭佶、吳照、馬昶、徐其志,此不知為誰氏〕上捲尾缺半葉,下捲首尾各有缺葉,共存三十五出。
  
  第一(牌調)西江月
  
  是為開場,詞曰:“千古是非誰定?人情顛倒堪嗟;琵琶不是這琵琶,到底有關風化。槌破一群腰鼓,重彈幾拍鬍笳;茫茫白草捲黃沙,灑酒昭君塚下。”
  
  第十五(牌調)新水令步步嬌折桂令江兒水雁兒落帶太平令僥僥令收江南園林好沽美酒帶太平令尾
  
  (腳色)淨(獄卒)末醜(軍校)外生
  
  題曰:探獄。祀往探邕,邕以女許之。軍校既綉殺邕,祀又往哭甚慟。
  
  【雁兒落帶太平令】(前案:應作【得勝令】)詞雲:“痛殺他、破零星裂緼袍,痛殺他、血啼將指咬,痛殺他、意慌張語未終,痛殺他、墨慘淡書多草。老師呵!一任你委骨在荒郊,俺可也願作青蠅弔。哭政屍的聶姊猶拚命,祭彭越的欒生豈憚勞!牢騷!這冤苦憑誰告?悲號!叫蒼旻聽轉高!”
  
  第二十一(牌調)上闕傾杯序玉芙蓉山桃紅尾
  
  (腳色)旦衆
  
  題佚。揣其文詞,應作“出塞”。琰過昭君墓,大哭。
  
  【玉芙蓉】詞雲:“駝酥馬湩飧,白草黃榆路。恨琵琶幽怨,千載鬍語。畫圖識面春風遠,環珮歸魂夜月孤,情難訴。牛眠馬鬣,誰表泉垆?衹憑着一痕青,點破了塞外胭脂土。”
  
  ……………………
  
  第三十五題曰:覆命。餘皆殘闕。下捲應作二十出,惜三十五出以下廑存三行。前案:鈔本於劉玄德之“玄”字有缺筆,“反側未寧”之“寧”字不避宣宗諱,疑出雍、乾時人手筆。至其題名,蓋以高氏《琵琶記》假托蔡邕,而此記以文姬為主,遂謂《續琵琶》,而著其旨於開場之《西江月》詞雲。
  
  
  汝昌按:盧氏並不知劇為曹寅所作。其序雲:“《讀麯小識》,四捲,歲乙亥,前在涵芬樓作也。是年涵芬樓購得懷寧曹氏所藏鈔本戲麯都七十種。海????張菊生,閩縣李拔可兩先生介前董理,費時半年,抉擇始定,後理札記成此書。”餘往年讀此,以為涵芬樓既遭兵火,恐是劇天壤孤本,早罹浩劫矣。然時時猶存萬一之想。因致書張菊生先生,請留意一檢,庶保遺帙。先生得書興起,即為查勘,居然猶在,壓置殘書最下層,為潮濕所中,殆將糜爛,已不可繙閱,急馳書見告。餘復函請亟宜裱褙,以續絲縷之命。先生欣諾,立緻佳工,書賴以完。今歸北京圖書館。時先生高年病瘓,早不能作書,為此特意手柬,筆戰至不可辨識。可感也。附志於此。全劇中以第三十一出《臺宴》寫曹操銅雀初成,大宴文武,尤為局面雄偉,魏武橫槊賦詩,麯詞中櫽括原句以就歌律,手筆高絶。本書第八章已加節引,可備參覽。
  
  小重陽,尤侗賞菊觀樂於嚴弘園中;寅亦令傢伶演尤侗《李白登科記》。將演《讀離騷》、《黑白衛》諸劇,以移鎮江寧而止。
  
  尤侗《西堂餘集》自撰《年譜》捲下葉十三
  
  康熙卅一年壬申,年七十五歲。小重陽嚴公偉弘大戎園中賞菊,兼觀女樂,度麯贈之。織部曹荔軒亦令小優演予《李白登科記》;將演《讀離騷》、《黑白衛》諸劇,會移鎮江寧而止。
  
  按本年曹寅雖去蘇而之江寧,實為兼任,參看三十四年條下張芷臯文。
  
  十一月,自蘇州赴江寧織造任;尤侗有送別詩。
  
  尤侗《艮齋倦稿》捲五葉十五〔壬申〕
  
  送曹荔軒機部移駐江寧四首
  
  朔風滿地起驪歌,君不留行可奈何?遙望天邊銀漢影,吳門漸少白門多。
  
  三載蘇臺駐節時,邦人爭詠袞衣詩。欲知去後纏綿意。衹看機中千萬絲。
  
  高旌乍指石頭城,重嚮官衙問楝亭。獨恨南園人寂寞,小亭楊柳為誰青!
  
  間從公府敘琴樽,泉石煙霞每共論。他日青溪橋畔望,扁舟應憶舊漁村。漁村在婁關外,荔軒嘗欲小築於此。
  
  既至江寧,韓菼為作《楝亭記》,宋犖有《楝亭詩》。
  
  韓菼《有懷堂文稿》捲八葉七
  
  楝亭記
  
  孝子之思親,至無窮焉爾。今是大鳥之屬,喪其群匹,必尋其故鄉,鳴號蹢躅不能去,而況於人乎?孝子之於親,僾然愾然,如存如著,凡在空虛想像之中,而莫非吾親也,況其觸於物者乎?能讀父書,可謂孝矣,然必有不忍讀之心焉,乃真能讀者,蓋手澤可寶衝尤可悲也,--悲者能寶也。荔軒曹使君性至孝。自其先公董三服官來江寧,於署中手植楝樹一株,絶愛之,為亭其間,嘗憩息於斯;後十餘年使君適自蘇移節,如先公之任,則亭頗壞,為新其材,加堊焉,而亭復完。音容如在,而此樹猶未婆娑,使君嘗愀然思也。即此而知,一舉足、一出言,未之或忘,將貽令名無窮,誠可謂孝。磋乎!蹤跡何常,先公植之而使君適來,其非厚幸乎。以使君之才,文學政事,罔不優也,豈其局於斯土,斯亭其可常有乎?賦角弓而譽嘉樹,則人願為之封殖;韋端符記衛公故物,雲權文公嘗見之而泣。海內而皆兄弟也,則亦皆子孫行也,有不觸於孝子之心者乎?使君之有是亭也,不若人之為使君守也。倘後來者,無忘角弓之好,以封殖此樹,則餘其敢辭端符之記!
  
  宋犖《綿津山人詩集》捲二十五《述鹿軒詩》上
  
  寄題曹子清戶部楝亭三首並序
  
  子清之尊人,於白門使院,手植楝樹數株,緑陰紛披可愛,因結亭其間,顔日楝亭。子清追念手澤,屬諸名人賦之,詩盈帙矣。未幾,子清復移節白門;十年中父子相繼持節,一時士大夫傳為盛事,題詠愈多。予與子清雅相善也,乃賦三截句,以附諸公之後雲。
  
  燕團老桂蠹不青,三槐堂前槐亦零。惟有白門楝樹好,六朝山色一茆亭。
  
  婆娑老幹已成圍,記得青青拱把時。繞樹千回清淚墮,楝亭可是峴山碑。
  
  楝亭好景白門稀,楝亭新詩不敢揮。衹嚮誠齋乞一句:南風紫雪楝花飛。楊誠齋詩:“衹怪南風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飛。”
  
  按《楝亭圖》第三捲載三詩與註語全同;惟題無“戶部”字;序“尊”下有“大”字;“結”作“作”;“中”作“之間”;又凡“子清”皆作“子翁”。詩本無年月,唯據序雲:“未幾子清復移節白門;十年中父子相繼持節”,知是曹寅自蘇州移江寧以後所作。又曹璽卒於二十三年鼕,至此歷九年,故有十年以內相繼持節之語。知必不出今明年,因依類係此。又有毛、王、倪、吳四傢《楝亭詩》,因不得年,亦附於後。+`7T9]7@8t$}8_
  
  毛奇齡《西河合集》七言律詩捲十葉十一
  
  楝亭詩和荔軒曹使君作有序
  
  曹使君典織署,其尊人舊任時手植楝樹,蔽芾成陰。使君因慨然登事而歌,屬子和之。
  
  一
  
  鼕官相繼使江鄉,父子同披錦綉裳。官閣依然梅樹在,丹陽重見柳條長。墻西紫朵迎朝雨,苑角紅亭對夕陽。每遇晚春花信滿,風前沸淚一銜觴。
  
  二
  
  當年開府近長幹,親見栽花傍井榦。但過唐昌思玉蕊,再來舉院見文官。唐貢士舉院花名。歌成蔽芾恩長在,認作桮棬淚未乾。滿樹離離初結子,到今都是鳳凰餐。莊子:“非練實不食。”練即楝也。
  
  按《楝亭圖》第二捲載二詩全同,唯“過”作“遇”,末無莊子一註。題曰《楝亭詩二首》。序雲:荔翁曹先生開府江南。見其尊大人舊任時所植楝樹,慨然為歌,四方和之者纍捲頁;予亦效矉(
  pín),率成二首,並呈荔翁先生教定。”末署“西河毛奇齡頓首具稿。”
  
  王士禛《帶經堂集·蠶尾詩》捲二葉十
  
  孤亭思舊德,歲歲楝花風。澆用千牛乳,來從五柞宮。甘棠終憶召,大樹尚留馮。手澤勞封殖,無忘賦《角弓》。
  
  
  按《楝亭圖》第三捲詩與此全同,唯無題,末雲:“《楝亭詩》,子翁老先生屬賦。王士禛。”
  
  楊鐘羲《雪橋詩話續集》捲三葉五十六
  
  楝亭者,督織造於金陵,署旁構一亭,以為荔軒兄弟讀書之所;手植楝樹,以為表識。完翁棄世,荔軒襲職南來,見高樹之扶疏,睹庭楹之如昨,繪《楝亭圖》,題詠甚富:倪闇公詩:“匹馬銜悲客復來,空餘亭畔楝花開。西風聽雨情何極?落日看雲首重回。兩字孝忠存父訓,一原道義是師裁。蒼苔白石猶如昨,寫入丹青意更哀。”“休言蘭室與蘭房,吟嚮寒風意味長。亭是傳經揚子宅,樹同親植召公棠。當年執捲論心在,此日流觀滿眼傷。炙硯臨文報金石,扶疏緑蔭忍相忘。”
  
  按闇公,倪燦字,上元人,燦有《雁園詩集》,未見,《楝亭圖》捲亦無倪詩,蓋在所佚一捲中。原詩共幾首,亦不詳,待考。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捲四葉四十五引
  
  吳之騄驟詩:“我聞楝亭下,嘉樹影婆娑。書捲擁百城,尚友自吟哦。”
  
  按吳之騄,字鳴夏,號耳公,歙人,舉人,鎮江府學教授。有《桂留堂集》,未見。全詩是否詠楝亭,不詳,俟考補。
  
  《楝亭圖》第一捲第三圖禹之鼎題詩
  
  鼕官憶昔舊趨庭,兀坐蕭蕭思杳冥。更感慈烏集手植,戴恩無限寫空亭。
  
  荔軒老先生屬寫《楝亭圖》,偶然走筆,並試裏句請教。禹之鼎。
  
  《楝亭圖》第四捲第一圖禹之鼎題語
  
  偶讀楝亭詩畫册,知先賢曹大人退食舒嘯處也。餘嚮遊白門,曾客斯亭,坐臥其下。今瞻荔翁繼美;復吟《楝亭》,一時宇內文人歸依,歌韻圖繪彌帙,所謂地因人傳。亦漫作數筆紀事,大方勿以六法三品教之也。廣陵禹之鼎稿。
  
  按禹之鼎,江都人,字上吉,一作尚吉,又作尚基,號慎齋。康熙間,供奉內廷,官鴻臚寺序班。人物故實,幼師藍氏,復出入宋、元,遂成一傢。白描寫真,秀媚古雅,為當代冠,一時名人小像,皆出其手。生平傑作為《王會圖》;梅村子吳暻有《王會圖歌》,序稱其“天才雋妙,無愧古人。”
  
  《楝亭圖》第一捲鄧漢儀跋詩
  
  楝之樹:其葉青青,濃陰密佈,春晚彌榮。念昔司空,始縛茅亭,聚此雙鳳,日授六經。楝之樹:其幹直上;映日幹雲,和風遠貺。樹以益茂,人今何嚮?攀條執枝,能不凄愴!楝之樹:其味最苦;當年植斯,用垂樸魯。今日相對,如聆咳吐;敢不恪共,先訓是努。(上“米”下“耳”)(通“聞”,據康熙字典)公子,敬奉官守;帝鑒其誠,衆服其厚。由於趨庭,謀三不朽;今者見樹,惟有稽首。
  
  《楝亭》四章,為荔軒、筠石兩年先生題,兼正。舊山鄧漢儀拜書。
  
  按鄧漢儀,字孝威,江南泰州人,康熙己未召試博鴻,不第,授正字回籍。
  
  同上王方岐跋詩
  
  遺澤傳毫素,瑟瑟悲風生;風生今為誰?孺慕多遠情。春暉暖嘉樹,霜哀有餘清,昔日授經處,新條與雲平。含辛寄木末,遐矚空屏營。海內此亭古,應聞堂構名。
  
  《楝亭詩》,為荔軒筠石兩先生賦。淮南王方岐。(王方岐武徵氏之章)
  
  按王方岐,字武徵,號蒙𠔌,揚州人,壓藻長子,明遺民,與鄭聽庵、徐地山等為“竹西十佚”。
  
  同上唐孫華跋詩
  
  閑亭柯葉長還滋,譽樹猶聞手澤貽。薄紫殿春花裊裊,輕黃結晚實離離。新旌仍引留陰處,舊吏曾看移植時。應為天傢饒雨露,托根常傍萬年枝。一
  
  老幹摩挲未忍傷,清忠兩世補垂裳。西園才子承雲構,南國兒童記射堂。詩比何郎官水部,樹如劉尹憶丹陽。靈和楊柳今搖落,衹有庭柯護惜長。二
  
  《楝亭》,賦呈子翁老先生教定。太倉唐孫華。
  
  按唐孫華,字實君,太倉人,康熙戊辰進士,官吏部主事。有《東江詩鈔》。嘗為那蘭明珠府西賓,授敘揆、敘功。《東江詩鈔》未收此二詩。
  
  同上陳恭尹跋詩
  
  昔聞詩禮地,地是嘆人遐。夜月虛茅宇,春風到楝花。自公曾許國,有子善承傢。手澤垂垂在,清陰迥未涯。
  
  《楝亭》,為荔軒先生賦。羅浮陳恭尹。
  
  按陳恭尹為嶺南三大詩傢之一,明遺民。
  
  同上吳文源跋詩
  
  手植竜打三十年,雲培虹灌非偶然;上參牛鬥拂帝座,半壁江南蔭大賢。爰護其英,造化春生;爰惜其葉,江河秋澈。勤朝夕於弦歌,儼趨庭兮世澤。長對鍾山第一峰,清陰遍覆萬方同;英人學此經綸富,百浣還教心地空。曰餘有憂,天下用休;曰餘有樂,天下式廓。羅豪俊於亭中,振愚頑兮文鐸。收拾東皇花信風,瓊枝玉蕊爭天工;賢有槐,聖有檜,後先交映光曈曈。揚大孝,伸大忠,揮大文章建大功。藹然稱為儒者宗,不愧千秋思召公。
  
  鑒湖吳文源敬題。(宗魯)
  
  同上方仲舒跋詩
  
  題楝亭二首
  
  昔聞舅氏馬秋竹,盛稱知己曹司空:十年晤對儒生似,一樹摩挲賓客同。遙想層陰作新語,至今密葉含清風。難忘手澤佳公子,索取詩篇傳阿翁。
  
  公子如公官白門,起傢侍衛皇恩繁。輦道經過慨召伯,袞職似續嘉平原。思親交好訪幽逸,愛弟策勵忘寒暄。孝友文章楝亭裏,寧俟建立聲名喧。
  
  竜眠方仲舒。(南董)
  
  按《楝亭詩鈔》中有“方南董”,即仲舒,一字董次,號逸巢,桐城人,寄籍江寧。方舟、方苞之父也。杜濬嘗稱其詩。《楝亭集》中頗有唱和跡。
  
  《楝亭圖》第二捲張景伸題詩
  
  南國何年隕大星?每從麟閣溯儀形。春風萬戶憐棠蔭,秋雨空墻護楝亭。座客揮毫瀉珠玉,司徒和淚寫丹青。我今亦抱劬勞痛,唱徹新詩那忍聽。
  
  襄平張景伸題。
  
  同上杜濬題詩
  
  楝樹亭何在?江南父老知。聞名先覺苦,結實不周饑。味可明忠鯁,陰能廣孝思。甘棠同勿翦,王長看孫枝。
  
  舉世趨桃李,何人廢蓼莪?情深非草木,道長右根柯。自植金鈴子,楝樹別名金鈴子。何勞郭橐駝?臯魚千古恨,賴爾一消磨。
  
  昌歜兼羊棗,為情又不然。彼因思所嗜,此則觸其天。獨賞方知貴,長留已覺仙。攀條奚復慟,莊叟讓椿年。
  
  托根得其所,布葉自然稠。已宿慈烏穩,還添孝(上“少”下“鳥”)(通“雀”,據康熙字典)修。三峰遙挹翠,四序總矜秋。試嚮亭端望,白雲滿後頭。
  
  《楝亭詩》四首,應荔軒、筠石兩先生之教,兼求正字。黃岡杜濬具草。
  
  同上餘懷題詩
  
  寄題楝亭二截句
  
  賞心亭子說秦淮,今日風流讓署齋。一楝婆娑清蔭好,依稀王氏種三槐。
  
  司空名德在千秋,畫翣(shà)傳聞出石頭。誰詠君傢“華屋”句,白楊風起慟西州。
  
  舊京餘懷。
  
  同上梁佩蘭題詩!
  
  一見畫圖憐大孝,司空手植意無涯。傷心好似鼕青樹,三月孤亭哭楝花。
  
  題為荔軒年道兄正。梁佩蘭。
  
  按梁佩蘭亦為嶺南大詩傢,“七子”之一,順治鄉舉第一,康熙進士。
  
  同上秦鬆齡題詩
  
  古人歌棠陰,嘉譽被百世;今人多貽謀,仿佛得斯義。曹公富傢學,訓迪罔弗備;哲嗣尤象賢,漸摩獨純粹。種樹列階(土戚),春雨積蒼翠;政成忽遄歸,清影亦蕉萃。豈期大賢後,銜命復踵至;交柯日蕃滋,繼述信有自。為圖著水久,指畫傳盛事;孝思在千秋,於此庶不匱。
  
  題《楝亭圖》。梁溪秦鬆齡。
  
  同上金依堯題詩
  
  憶昔曹公駐江南,委蛇退食樂且耽;恰值好風二十四,梢茲嘉木與天參。用意良深知者誰?金鈴結實鳳凰隨;弓裘事業孰與敵?令嗣繼關煩臯、夔。過亭忽見手澤新,劬勞念切淚沽巾;迫思既已匹曾、閔,孝於父者忠於君。籲磋乎!子職盡,先德彰;一時人士共稱揚。君不見萊公柏,召公棠,至今千載留清芳。一自我公茲植後,不令古人獨擅場。
  
  《楝亭歌》一章呈荔翁老襟丈,並祈郢政。弟金依堯具稿。(文安氏)
  
  同上姚廷愷題詩
  
  楝亭遺愛凌雲構,老幹扶疏映日斜。已並棠陰思雨露,還同秋水想蒹葭。貽謀世澤請忠遠,補袞鴻勳先後誇。奕奕高名齊水部,才雄八鬥是傳傢。
  
  後學姚廷愷拜藁。(蒼叔)
  
  同上顧圖河題詩
  
  靈禽銜子落春泥,幾歲成陰碧葉齊。二十四番花信滿,好風猶在古青溪。
  
  吳淞石首金陵市,一度花時一度來。香屑滿階寧莫舞,樹猶如此念誰栽。
  
  邗江後學顧圖河拜藁。
  
  按顧圖河,字書宣,《楝亭詩鈔》有與書宣唱和跡,而其《雄雉齋集》殊不言曹寅一字,亦不收此詩。
  
  同上吳農祥題詩
  
  楝實垂垂花滿村,十圍碧海樹深根。曾聞正直歸臣節,獨倚賢豪拜主恩。高幹風雲經歲月,仙枝雨露洗乾坤。南陽耆舊從頭數,金紫依然擅一門。
  
  紅亭遙望影初圓,黛色平分太液煙。自賜簪纓開世澤,至今棨戟幾人傳。佳兒梯淚心傷地,故老謳歌手植年。官閣攀條飛彩鳳,夢魂多在五雲邊。
  
  蕭臺吳農樣。(慶百)
  
  按吳農祥,字慶百,浙江錢塘人。
  
  同上王靄題詩
  
  三鼕芳盡歇,群枝氣鮮茂;鬱鬱挺鍾山,森森植繁囿。清標垂緑陰,高格翳神秀;瀉影搖碧波,紓光映岩岫。臺榭有餘芬,淵源出華胄;黼黻澤偏長,珪璋業自懋;壯志紛散綺,雄纔互錯綉。對此萬年枝,振彼六翮奏;泠泠天風發,翺翔帝左右。
  
  西冷王靄題。
  
  同上第三捲何炯跋賦及詩:
  
  何嘉樹之扶疏,口[註]清陰於傑構;當衆卉之爭妍,挺喬柯而獨秀;承雨露於天衢,播徽芳於世胄:挹江左之風流,采南洲之華茂;攀手植而遐思;羨高亭之垂後。原夫斯亭之始名也,時運開泰,山川效靈;關門望氣,太史占星;程纔鄴下,流譽江汀;抱棟梁之偉器,擷蘭芷之餘馨;贊鴻猷於黼黻,樹雅績於丹青;繞二水而分蔭,望三山而勒銘;念當時之遺德,取楝樹以名亭。爾其貞幹凌雲,高枝凝碧;垂葉成陰,托根先澤;養連抱於杞梓;擬後凋於鬆柏;豫章之生七年,若木之高千尺;綿樹以將軍受封,青槐以三公通籍;思榆社於欒公,詠《甘棠》於召伯。乃就茲地,築亭是新;經營嚮背,相度維均;六代繁華之地,秦淮桃葉之津;雕甍日麗,畫棟星陳;幸相依於清樾,曾不染乎紅塵;紀名臣之風烈,杼才子之精神。於時冰凍方泮,春陽始和;輕黃破蕾,微緑生柯;倚朱欄而凝睇,攀修斡以婆娑;燕穿簾而效舞,鶯隔座以徵歌;名花比容於窈窕,芳樹爭輝於綺羅;候佳期於風信,間歲月其如何。若其花事將闌,芳蕤漸吐;薫風徐來,麗日傍午;若紫氣之霏霏,譬煙綃之縷縷;蔭高亭而成蓋,垂畫檐而曳組;拂淨幾以攤書,對嘉賓而揮麈;想炎蒸之不到,亦何異乎瑤圃?況乃金飈初扇,玉露方頽;一葉落而秋至,高雲浮而鴈來;詠亭臯於楚澨,歌《玉樹》於吳臺;星飛光於斜戶,月委照於蒼苔;坐桂叢而撫瑤瑟,瀉蘭露而泛金杯;寄遐情於天末,顧樹影而徘徊。至於危葉飛丹,疏林凋翠;玉屑將霏,金鈴欲墜;綴綵纈於枝頭,點銀泥於階次;藉錦茵而忘寒,顧瑤柯而增媚;籠絳蠟以聯輝,泛霞漿而取醉;擬勝概於斯亭,庶因時而俱備。若夫命名取義之思,托物興懷之則;感風木而遙企,或攀條而太息;啄其實者、鵷雛有儀世之祥,食其葉者、獬廌有觸邪之直;庇廣廈以念民依,承遺庥而效臣職;問教掌之芳型,示鼕官而作式;才人藉是以抽思,孝子因之而動色;籠瑞靄於江關,現卿雲於南國:蓋惟斯樹之與斯亭,庶足以徵君子之德。為之頌曰:猗歟嘉樹,正氣存兮。蔭茲崇構,戴天恩兮。公忠以報,慎持身兮。瑞應奔湊,洽神人兮。靈芝秀華,庇本根兮。垂名永譽,貽百世之子孫兮。二十四番芳信好,花枝催入南薫早;高亭蕭爽蔭喬柯,閑倚紅闌對晴昊。鄴中銹虎蓋世纔,昔年手種三公槐;檐牙日轉午陰薄,簾旌風細微香來。繙書晏坐襟期曠,花石軿羅似屏障;題詠堪追青史名,經綸早慰蒼生望。江南景物最關情,風樹遐思在此亭;枝間定有鵷鶯戲,譜入虞絃奏帝廷。
  
  右《楝亭賦》及詩恭呈荔翁老年臺先生教正。茂苑弟何炯拜藁。(篔𠔌)
  
  
  
  ----------------
  
  註:
  
  原文即如此。
  
  
  
  同上韓菼跋詩
  
  嘉樹疑從赤水移,小鈴秋到子離離。鯉庭徙倚渾如昨,譜入傢風《祖德》詩。
  
  非關鳳啄留珠實,不為竜驚護碧陰。記取床頭簽軸滿,一般手澤總傷心。
  
  花信風闌忽報秋,亭高目騁碧煙浮。棠梨自合千年在,不費花師着手留。
  
  五月江幹插滿頭,盈盈笑語木蘭舟。那知官捨摩挲日,別有茱萸一段愁。楝子一名石茱萸。
  
  江左鶯花付阿誰?使君奕葉播華滋。更憑方法傳(巾荒)氏,涗就天孫五色絲。
  
  《楝亭》詩句滿巾箱,才子紅雲侍玉皇。采入禁中添樂府,秣陵今日永豐坊。
  
  《楝亭》絶句六首,呈荔軒先生正。長洲弟韓菼。
  
  同上楊雍建跋詩
  
  平陽姓氏重江鄉,父子同官世澤長。已信皇猷誇黼黻,重聞袞職煥衣裳。高亭遺愛皆堪思,老幹開花到處香。我亦有心歌盛事,詩成聊以寓甘棠。
  
  賦為荔翁先生正之。楊雍建。
  
  按楊雍建,字自西,號以齋,海寧人。乙未進士,史有傳。
  
  同上第四捲田時發跋詞
  
  手植依然,早半畝、翠陰都發。依雕檻,低罨春煙,亭亭清樾。金衣聲裏楝花風,盈階雲母翻香屑,記移栽。𠔌雨試茶天,趨庭日。公退暇,琴尊接;高韻續,斑衣歇。問晝綉重來,幾多歲月。一代名臣經緯美,一傢世掌絲綸業。繼芳蹤,補袞嚮南天,森華閱。
  
  調《滿江紅》。雪槎田時發。
  
  按右(此應為“上”)二十一傢詩賦,無由得其年月,匯係於此。數年以來,寅所集題詠詩文甚夥,其間固不乏趨承酬應、堆砌陳言之作,然名傢善構,亦所在多有,史跡交遊,時有關係;是編體例,職在駢羅,取用精弘,是在研者。題詠諸人,聲名素著,世所習知者,概不贅註。間有未詳,闕以俟考,二類不暇一一分列。又至明年,乃有錢澄之所題一捲。綜計流品,前明遺民頗在搜集,其次則多係戊午歲博鴻所舉名流,再次則不甚顯達而文名藉甚之士。若徐乾學、王鴻緒、高士奇輩,偶厠其間,蓋亦廑矣。圖詠徵題,當時風氣,殆可謂為“風雅俗事”,本無足奇,然於此亦可覘交遊趣嚮,未宜置而不論也。
  
  
  
  
  本年六月,調宋犖為江蘇巡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資料來源】紅樓癡迷錄入。轉載自撫琴居論壇。
評紅樓夢新證⑴寫在捲頭
第一章引論第二節紅學一斑
第三節 重新認識紅樓夢第四節 幾點理解
第二章 人物考 第一節 世係譜表第二節 曹宜曹宣
第三節 過繼關係第四節 幾門親戚
第三章 籍貫出身第二節 遼陽俘虜
第四章 地點問題第二節 院宇圖說
第三節 北京住宅第四節 江寧織署
第五節 真州鹺院第五章 雪芹生卒
第六章 紅樓紀歷第七章 史事稽年
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二]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三]
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四]中期(康熙二年--康熙五十一年)[一]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